美国人柯汉忠(Philip Carmichael)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不仅有一个漂亮的华文名字,还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他说自己姓柯,听起来很接近英文的Carmichael,名汉忠,意思是要忠于中国。
柯汉忠的商旅生涯可谓丰富多彩。30多年来,他担任过芝加哥第一银行高级信贷员、麦道公司中国地区总经理、EG&G公司总裁、ROCKWELL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地区总裁、利盟国际公司亚太区总裁。去年8月,他受聘为海尔集团亚太大区总裁。
柯汉忠昨天接受本报采访,谈到海尔集团亚太区的发展战略、金融海啸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及对策,以及集团内部东西文化交融、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注意的问题等。
他娶青岛姑娘为妻,称自己为“山东女婿”。回答记者提问,他口口声声说“咱山东人说话耿直,从来喜欢实话实说。”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旗下的冰箱、冷气机、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及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可是在本地,我们却看不到海尔的广告,也很少在商店里看到海尔产品,让人觉得与其品牌效应并不相符。
“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新加坡,”柯汉忠说。“老实说,就算我们把新加坡市场全都占领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很小的业务。”
他递来一份打印的清单说,全球前30大家电市场上,差不多都有海尔的产品。海尔三年前在泰国北部买下日本三洋的工厂,在那里投资生产冷气机、冰箱和洗衣机等,专门供应东南亚市场。
“今年第一季,我们在泰国还追加了500多万美元投资,说明我们在东南亚的业务还在继续推进。我们的目标没有改变,我们要把海尔做成中国的第一个全球品牌。”
全球性金融海啸也让海尔受到影响。公司的应对措施是,加大投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加快应收款现金回笼,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公司今年在东南亚的广告投资超过去年,从客户下订单到出货的周期也已缩短到只有五天。
柯汉忠说:“金融海啸肯定对每家公司都带来影响,海尔却能在这场危机中,充分利用中央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系列措施,扩大现有市占率。”
在日本增长最快
想不到的是,海尔在亚太区域增长最快的市场居然是日本。他说,海尔生产的小型家电产品质量同日本产品差不多,价格却非常具有竞争性,且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他说,海尔今年还要向日本投放十多种新产品。
作为一个在西方接受教育的人,柯汉忠受聘去一家中国公司工作,会不会同管理层发生文化冲突?他接过话题,回答说:“他们知道我是美国人,张瑞敏总裁聘我去,并不是要我去做中国人!”
他说:“很多人想象中的美国人,其实都是从电影上或是从NBA那里看来的。其实,真正的美国人同样是非常重视家庭的,跟中国人是一样的。”
不过他也承认,在美国公司工作,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一种,没有中国公司那样的灵活变通。当然,他有时也会告诉自己的中国同事,一些在国内证明是成功的做法,到海外却根本行不通。“所以,海尔聘我是一个信号,说明他们确实是在很认真地走向全球化。”
至于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柯汉忠说,首先必须非常熟悉外国的法律,这点“非常重要”。在外办事,不要轻信什么亲戚朋友勾兑拉关系,而要充分依赖当地专家为你办事。
“中国人办事,通常会沿袭‘情理法’的思维模式,而这在讲究‘法理情’的国家里,肯定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