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北京今典集团董事长
1976年入伍,当过战地记者和猫耳洞作家。
1992年投身商海,在地产项目和开发与经营上不断取得成功,在房地产界享有盛名。他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也得到各界的广泛称赞。
2001年,当选“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军商语录:“在商场上我做任何事情都会尽可能地先想风险,很多时候我比别人更了解我所进入的商业情况,只有你深入了解了,你的风险才可能最小。”
领导风格:雷厉风行,做事迅猛,对风险敏感,注重艺术。
外界评论:张宝全从来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一直是害怕被人遗忘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壮语豪言,而他,一个普通的不平凡者——张宝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从江苏一个贫苦农家的儿子,到今天卓有成就的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经历的是一个传奇的人生。
当兵让他获得很多
1957年,张宝全出身于江苏镇江一个贫苦农家。少时在乡下,他着迷于绘画、书法和吹笛,之后听从母亲的意愿当了木匠。
1976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当了炮兵。1984年,他随部队上老山前线,任战地记者——某参战部队政治处干事。
在这期间,为了能做出最真实、生动的文章,张宝全曾在三面敌军、处处地雷、炸弹随时可能响起的情况下和同行人员一同登上敌军高地采稿。在这种情况下行路是要非常小心的,何况是爬土坡。同行的战友们都屏住呼吸,以小于90度的角度躬身前进,张宝全却不堪于这种“偷偷摸摸”,直身向敌人高地挺进。
经历了那场特殊的血与火的战争,张宝全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强兵强将》、中篇小说《啊,哈雷》、电视剧本《第100首歌》等多部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被誉为“猫耳洞作家”。回首那段当兵的历史,张宝全感慨地说:“一个人至少应该当3年兵,最好再打一次仗。超越了生死,对世俗利益就能淡然处之了。”
军营的历练,战场的洗礼,锻造了张宝全军人的刚毅和文人深厚的修养。1988年转业后,张宝全以当年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著名导演谢飞是他的班主任。
毕业后,张宝全到电视台当编导,后来认识了刚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前来当场记的王秋杨。这个美貌而少言的女孩让他沉醉不已。当时,他并不知道她的显赫出身:北京军区某司令员的女儿。
王秋杨出身于正统的军人家庭。从小在海边的农村长大,童年生活让她有着风一般不羁的野性。少女时期,她当兵8年。同样来自山区、经历过军营生活的张宝全,以阅历丰富和有着江浙男子多才而细腻的特质,让王秋杨如遇知音。
现在,王秋扬与张宝全共同打理着今典集团。张宝全坦承妻子在自己事业成功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她认识,改变了我的视野和生活轨迹,看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要不是认识她,我可能也不会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