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天水小山沟里的放牛娃,风云历练30多年后,成为京城地产“大腕”,潘石屹演绎的财富传奇,几乎就是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经典写照。这个戴着圆边眼镜的地产商,经常会冒出一些出奇制胜的点子。无论地产潮流如何,他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出牌,我行我素地盖自己喜欢的房子,游刃有余地玩文化、作秀……在别人急燎燎地为应付地产“寒冬”找资金、找土地时,他捏着充足的“粮票”,静观世界。
小时候,因为父亲下放,我出生在甘肃天水的一个小山沟里。那时候家里很穷,最大的梦想是能吃饱饭,经常做梦梦见自己捡到了五分钱。
上中学的时候,叔叔告诉我,我身体不好,中学毕业回生产队已经参加不了重体力劳动,要抓紧上中学的时间,学习一、两门吃轻闲饭的手艺,以后村里肯定会有电,所以要学电工,会接电灯,会装开关。政治运动多,所以还要学仿宋体字和黑体字。我后来苦练了一阵写标语口号,到现在仿宋字还写得不错。
不过,我最终没有当成农村的电工,也没有真地写过一句标语口号。从一个国家不承认学历的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石油部工作。我对所从事的石油工作很没兴趣,3年后辞职下海。那时候因为家里负担重,全家只有父亲一个人有工资,母亲瘫痪在床,两个妹妹同一年考上大学,我那时的梦想就是能尽快挣到钱,成为一个“万元户”。
在海南房地产正热的时候,通过炒地皮,我得到了第一桶金,挣了320万元。此后我成了专门为城里人盖房子的,城里人叫“房地产开发商”。最后成了现在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每年人均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纳税超过68万元,人均创造的税金比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指标还要高。
1992年我刚开始做房地产的时候,很欣赏美国模式,那时候看到麦当劳卖汉堡包、可口可乐卖饮料都能做进世界500强,希望按照美国的这种发展模式做一家大公司。但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让我意识到,公司大有大的好处,但大也有大的风险,一家几百年历史的银行顷刻之间就被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搞垮了。
一个公司的发展,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基于市场的发展和自身的实力,而不要基于银行的贷款或个人的喜好。如果回顾SOHO中国有限公司这几年的发展模式,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些经验。所以未来SOHO中国公司仍然会坚持以往的发展方向,坚持在一个行业——房地产,坚持在一个城市——北京发展。
事实上,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司也都是小公司,小公司才是自然的状态。小公司应该是液态的,无论市场是方的还是圆的,公司都可以倒到里面去,充满每一个缝隙。做好小公司,首先要有小公司的心态,企业领导者先不要贪大。每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都有有形和无形的门槛,只有积累了很多年的商业感觉、人脉资源和实力的公司,才能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
这几年,SOHO中国公司就一直坚持“钻石”原则:只做以国贸桥为中心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的市场。我认为,一个房地产公司最好的增长、最大的价值,来自于做好一个产品,而不是到处圈地,也不在于进入很多城市。一定要“聚焦”,不但要在开发区域上集中,还要在开发节奏上好好把握,一定要把一个建筑当作艺术作品来创造,一个一个项目地做,做完了一个再做下一个,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未来SOHO中国一定会坚持做这种“大型小公司”。很多东西不是争来的、抢来的,而是我把事情做到那一步了,该有的自然都会有。
两年前我想自己已经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些,能不能让自己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一个商人、变成一个企业家。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全面一些,更加丰富一些。两年之后的今天,我觉得商人也有局限性,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应该是一个人。
在离开那个我出生的小山沟33年后,我重新回到了原点。菩萨还在原点,在我心里。原点是这样的美,这样的浪漫,这样的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的本质是自然,自然是简单的复杂,是神奇的。我希望我们盖房子能不能也“尊重自然,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