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10月29日凌晨5点,像往常一样,张毓强早早的起床、梳洗、长跑。接下来的11月份,他要在21天的时间里面走访中东、东南亚、南美的8个国家。
“这一圈走下来,有15万吨的订单需要去谈判敲定。”张毓强说。张是中国玻纤的总经理,此前,中国玻纤控股子公司巨石集团刚为2009年落实了93万吨的订单。
如果顺利,八国之行将使巨石的订单达到95万-100万吨。这一数据将是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玻纤销量的2.13倍。
“一般人将玻璃纤维看为建材类,其实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更多的运用于电子电气、风能、管灌、航空航天等领域,因而,它并没有周期性。”张毓强说。
玻纤的行业特性也使得它在此轮经济的严冬中并未遭受重创。10月21日结束的中国巨石第十四届国际玻纤年会上,中国玻纤收获了93万吨的订单,其中海外市场订单59万吨,同比猛增68.6%。
张毓强解释了其中的因由,“大家普遍关注到美国经济危机,但实际上玻纤的需求国中,印度和南美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玻纤的应有需求越来越广泛,任何一种新领域的开发都将提升对玻纤产量的需求。”
但张毓强也不否认全球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2009年,我们将压缩3亿元的成本。2009年中国玻纤业绩提升将主要依靠今年下半年新增产能的满负荷运转以及成本缩减。”
中国玻纤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43.82%,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38.92%,每股收益0.537元。
中国玻纤受到诸多投资人关注。
持有时间最长最久的属兴业基金,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期,兴业旗下三只基金累计持股达到2700万股。
华夏系也在前十大中露脸,有两只基金合共持有逾1200万股中国玻纤。
本报调查获悉,兴业和华夏基金乃是看好玻纤行业,其中更是对中国玻纤吸收合并后的前景表示乐观。而也正是吸收合并,令多数基金投资人对此且爱且恨。
长江证券分析师鄢祝兵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到此问题,他说目前市场普遍担心公司股价由于系统性风险缩水后,低于吸收换股协议的约定价格(17.97元/股),导致吸收合并巨石集团事宜出现意外。
对此,中国玻纤总经理张毓强称,“我们将全力促成吸收合并”。中国玻纤自去年12月27日股东大会通过吸收合并议案之后,因为审批流程的原因,目前只待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最后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