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万向的今天”
“正是有了改革开放,万向才有今天。”鲁冠球说,改革开放30年,他本人和万向集团一起,成为改革开放30年的受益者、实践者、见证者。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万向从一个4000块钱起家的小作坊,成长为一个营业收入超400亿元的跨国企业。
“30年前,我们的脚下还是钱塘江的滩涂,今天已经是厂房林立、寸土寸金的一个好地方了。原来在这里靠种地谋生的农民,如今很多已经是优秀的产业工人、科技人员、企业家。30年前,万向有200多人,一天创利1万元,今天我们已经有2万多人,一天创利近千万元,产业遍布全世界。”回忆万向和它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鲁冠球感慨地说,这一切的变化,仅仅是在30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简直不敢相信。
“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如今的万向。正因为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企业才得以走出去,优化配置国际资源,实现了企业的发展与腾飞。”鲁冠球说,“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感谢萧山各级政府和父老乡亲对万向发展的大力支持。万向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奋斗十年添个零’的业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社会承担了责任。”
“万向走过的路不可复制”
采访鲁冠球时,他正好收到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封来函,对方希望能把“万向”的发展历程作为他们的商业案例写进教科书。不过,鲁冠球笑着说,如果真的有人按照这个案例来操作,肯定不会成功。
在鲁冠球的眼里,照本宣科要失败,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也不会成功,“万向”走过的路是不可复制的。“现在的环境不一样了,我们创业的时候整个社会‘一穷二白’,现在是琳琅满目,再按照我们走过的路去走,肯定不会成功了。”在改革开放30年中,他的切身体会是:“发展企业,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自成一体,别人已经在做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凑热闹了,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纵观“万向”30年的发展,可以发现鲁冠球的远见卓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他一次次用事实证明了改革的路需要大胆摸索和实践:1983年,他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完成浙江省第一个“承包”;1993年,他圆了“上市梦”,“万向”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2001年,“万向”以较低价格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开了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2007年,钱潮牌万向节成为中国世界名牌,为中国汽车工业和浙江省实现了中国世界名牌“零”的突破……
“再过30年,全世界都将仰视中国”
就在4月8日,央视的“经济半小时”播放了一则新闻,对目前非常红火的多晶硅项目提出了质疑,认为对中国目前的多晶硅项目在高能耗和环保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万向”近年来在这一方面也有所涉及。当记者问及这对“万向”是否会有所影响时,鲁冠球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写着他看到这一则新闻后的态度:“按既定方案”进行,但是要“看进展而定,不贸然而动”。这是非常典型的“鲁氏风格”:既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又有脚踏实地办事的沉稳。“万向”亦是在这样一种行进方式中不断壮大的。
在鲁冠球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办企业也一样,到最后离不开视野、实力和机遇。改革开放这30年,充满了波折,不过总的方向是既定的,只要企业敢于直面市场风浪,就会有机会。
“创业都是有困难的,不能怨天尤人,只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功夫一定不负有心人。”这是鲁冠球一路走来的真切感悟,也是他和萧山企业家们共勉的一句话。
“30年是一个高度,也是一个起点,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企业的创新发展,也任重而道远。”不过,鲁冠球相信,再过30年,无论是万向、萧山,还是中国,还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全世界都将仰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