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最惹人争议的是宋江。自从毛泽东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之后,宋江便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然而,倘若我们把水泊梁山看成是一家企业,宋江作为这家企业的CEO,却是个好领导。
首先,宋江将企业目标神圣化,升华了梁山的理念。水泊梁山和其他“山寨”一样,是一些社会边缘人物组成的“抢劫团伙”。宋江的与众不同在于,上山之后,他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这四个字妙不可言:于百姓,做出一副劫富济贫的姿态;于政府,留有共奉天子的余地;于英雄,找到了打家劫舍的理论依据,真可谓八面玲珑。
其次,宋江能够与时俱进地制订经营战略,使企业的业绩保持高速的增长。“梁山公司”成立之初,与其他兄弟企业一样,专门打劫路过的商贾富客。时间一长,商人绕道,导致“梁山公司”财源枯竭。此时,担任“梁山公司”二把手的宋江及时改变经营战略,实现了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变,他们组织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攻打富贾之地,比如三打祝家庄,就是一场以营救同伴为名,以“筹措三五年粮草”为实的战役。
第二个重要战略转变在宋江担任一把手之后,这时的“梁山公司”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他们不但不打劫路过的商团,反而主动为他们提供保护,当然,前提是上缴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梁山好汉从“无牌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变成了“城管”。
宋江带上梁山的队伍与梁山旧部宛若并购的两家企业,将领们的排位十分微妙,也十分棘手,搞不好就会留下内部分裂的隐患。宋江刻意低调,处处树立老领导的威信。他婉拒了晁盖要让出第一把交椅的想法。这一举动不但让老领导十分受用,更让老领导的部下暗自松了口气。
另外,宋江还具有企业战略眼光和开拓市场的心胸。企业在创办之初,执行的是自己的生产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企业进入,由于生产标准不一致,产品的生产配套、“售后”服务等出现了各种问题。作为“梁山公司”CEO的宋江,开始有一种忧虑:“企业”要走向何方。他面临三种选择:其一、吞并其他企业,让梁山标准成为市场唯一的标准;其二、坚守目前的市场,维持自成一体的局面;其三、主动放弃自己的标准,执行“国际”标准。
宋江思前想后,认定第一种方案不可行,第二种方案必入绝境,只有第三种方案是正道。他因此主动提出引进国际资本,改变公司股权结构,哪怕是放弃CEO的位置也在所不惜。在他看来,接受招安,实现与垄断性大企业的并购,融入主流社会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