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话要说。”看到本报关于“杭商”的系列报道后,陈励君第一句话就这样对记者说。
杭州本土企业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励君让自己手下的企业20多年来只做了一样产品,那就是电冰箱。
“20年多来,华日坚持专业化生产,不以速度论英雄,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发展,年年有进步。”陈励君说,“这或许也是杭州企业的一个特点。”
杭商品牌现在水到渠成
“杭州环境幽雅,经济发展又快,已形成了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软环境、硬环境。特别是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企业,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数量杭州市是全国最多的。”陈励君说,“那是打造‘杭商’品牌的有利基础。”
几乎每个对中国商业历史所有了解的人,都会惊叹古代徽商、晋商等商帮文化。不过这样的惊叹对于处在商海中的人来说,更多的会成为一种羡慕。“那时的区域和文化造就了徽商、晋商、潮商等商帮,自古钱塘出雅士,杭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此一时、彼一时,杭州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享誉全国的名商,那是又一种新的发展,杭商品牌已经是水到渠成。”陈励君对记者说。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陈励君见证了从改革开放开始这一代杭商的发展历程,更多的人把陈励君们作为了重新点燃“杭商之火”的一代,“他们是传承的一代”。
杭商是性如温玉的儒商
“在我的印象里,‘杭商’文化和‘杭商’精神内涵是,具有浓郁的江南文化,杭商的性格就像一块温玉。”陈励君说。
在陈励君眼里,杭州的企业血脉里,似乎都有儒雅的基因。“杭州商人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在发展过程中有的是合作竞争,包括商商之间、商和消费者之间相互支持、错位经营、双赢共赢。比如说鲁冠球就非常关注民营企业家的困难,最关键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这在全国也是美谈,只有杭州才有。”
关于鲁冠球的慷慨,近的如对陈金义的帮助,更远的甚至可以追溯改革开放初的步鑫生。对于这一段历史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记录说:1990年7月,曾去衬衫厂参观过,后来与步颇有交情的鲁冠球得知步鑫生心力交瘁,旧病复发,正一人孤居北京,便派人北上,并写去一张便条:“事已至此,病有医治,事有人为,老天辉怜惜,不必多虑。望你有时间南行一趟。”此后两年多,鲁冠球按月给步鑫生寄去500元的生活费,直到他四处漂泊,失去音讯。
“这体现的正是杭商的精神,如君子般待人待朋友。”陈励君说。
杭商要超越地域观念
说起自己的企业,陈励君用“杭商”创业者和守业者的结合来形容。“我们华日冰箱是传统产业,25年历经了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到以人为本的三个过程,我们传承的是认真做好产品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让传统的产品不断的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新时期‘杭商’应着力提高自己企业经营产品的品位,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有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广采博长,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去,要超越地域观念,不分国家和地区积极进取来彰显‘杭商’的精神。”陈励君说。
陈励君甚至想到了用组织来团结杭商。“杭商研究会应该积极提炼总结,概括杭州企业家的精神素质,更多、更好的体现杭州人的精神力量文化特色,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下,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