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性 互联网隐秘人性



      MySpace前CEO迈克尔·琼斯在分析其衰败的原因时,认为:

  MySpace最缺乏的是实用性。就是说,我们并没有一种促使用户每天都要登录网站的产品,一种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长期实用性的产品。比如Facebook从一开始就要求用户实名注册。这一做法帮助Facebook建立起了一个真实世界的社交图谱,它对于用户来说有着绝对的实用性。换句话说,它有着长期的价值。虽说MySpace也有它的娱乐价值,但考虑到它的匿名性和娱乐性,MySpace主打的是兴趣图谱,它在实用性上从来没有达到Facebook的水平。

  如果你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社交就是需要真实,这个结论是不可靠的。腾讯QQ的匿名性正是它成为游戏平台最重要的原因。

  互联网上的每种应用都可能与隐秘、复杂的人性有很大的关系。

  人性的复杂性在于,所有描述人性的词语都有反义词,诚实与虚伪、善良与邪恶、开放与封闭、好人与坏人、风险与自私等。传统观念通常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性,有的人喜欢实名,有的人喜欢隐身,互联网的不同定位可以满足不同细分人群的需要。

  全新的、尚不完善、不系统的理论则认为,很大程度上人性是受情景影响的,不同的应用目的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人性。互联网行业通过不断的试错把握其中的尺度,人性就像深埋地下的矿藏,互联网以及很多商业和技术创新就像没有章法的钻探,通过大量的尝试和牺牲,找到人性的需求。

  研究一下人性的规律对提高“探矿”的命中率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真实与隐身

  QQ成为年收入超过300亿元的游戏平台,有三个独特的要素:第一,这个平台的用户必须注册,如看新闻、搜索等不需要注册,就无法成为游戏平台;第二,用户注册这个账号,自己必须记得住,并且经常使用,其实很多网站都要求用户注册,例如下载网站,但用户不常用,记不住注册账号和密码;第三,这个账号对用户必须不重要,和用户的真实身份要区隔开,因为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真实身份玩游戏、交异性朋友。这正是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成不了游戏平台的关键原因,因为Facebook的用户以实名为主。

  经过诸多成败,互联网行业已经大体上知晓什么应用需要真实的人,什么应用需要隐形人。

  通常娱乐性的应用用户更愿意隐身,理由是:“在娱乐的世界里,如果说的都是真名,难免把平时社会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带进来,而给自己起个娱乐化的ID,就少了这些烦恼。”

  而偏于实用性的、阳光的应用用户更喜欢用真实的姓名。婚介网站用户要求真实姓名,如果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婚介这样的应用就失去了意义。

  比较明显的场景容易区分,很多网络应用对身份真实性的要求则很模糊。在微博上混合了隐身ID和真实姓名等。网站的导向将影响这种应用的发展趋势,真实姓名可信但不够“浑浊”,变得更谨慎的真实用户也可能让网络丧失乐趣和吸引力。

  在不同的群体中,用户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比如,“我在微信中晒私事和私家照片,在微博中写公共话题”,这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习惯。微信朋友圈大多来自于手机的通信录,都是熟人,相当于私人场所。而微博则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圈子,相当于群众聚集的广场。人们在网络上也像现实世界一样,其言谈举止是分场合的。

  通常情况下,匿名、隐身的用户注册方式门槛低,由于大家彼此陌生,粘性也低。真实身份的劣势是提高了注册门槛,使用户发布内容更加谨慎;优势则是结合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通过用户的“自我审查”优化了内容,用户创造的内容有了更多的长久互动和“实用性”。

  微博和微信的对比,可以看出匿名与真实、网络公众场所与私密场所的区别。起初,公共场所的微博话题范围广阔,活跃度很高。随着用户多年积累的心得吐露干净,用户创造新的内容越来越困难,网络上的粉丝圈都是陌生人,缺乏热情与互动,大家开始意兴阑珊,活跃度越来越低。微信的基础是真实的朋友圈,朋友圈的互动明显多于微博,在朋友圈中更适合晒出一些照片、饭局等琐事,创作门槛较公共话题低许多,所以微信朋友圈的持续热度更高。其情形恰似当年MySpace和Facebook的对比。

  有人说微信和手机QQ一模一样,绝大部分功能都重合,只有一点不一样:QQ是以QQ号码为基础的,而微信是以电话号码本为基础的。

  在我看来,手机QQ和微信的这个区别是天地之间的区别,一个隐身、一个真实,一个开放的空间、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足以导致今后产品的巨大分野。微信可能不适合做成游戏平台,而手机QQ做交易平台的潜力也远逊于微信。

  平等与极化

  电视的时代,1970年代艺术教父安迪·沃霍尔就曾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预测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实际情况则是,电视消灭了大众,塑造了大偶像。文体明星知名度和收入的增长比任何其他行业都快得多,因为明星霸占了电视媒体,电视媒体发布内容的资源有限,而放大能力无限,谁占据了上端的信息发布资源,谁就统治了这个媒体。

  互联网从技术上改变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方式,人人皆可发布自己的内容。所以,到现在多数谈论互联网的人还希望在互联网实现平等与扁平化,人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时代将在互联网上实现。

  事实果真如此吗?

  新浪微博上5000万以上粉丝的有5人,2000万粉丝以上的有50人。这些人大部分是演艺明星。而绝大多数普通人粉丝数量和他关注的人数量差不多,即使有些发言活跃、有一定质量的用户也很难增加粉丝。

  新浪微博的这种分化,固然有新浪微博推广的策略因素,新浪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力推明星微博,相当于传统娱乐行业的造星运动。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是用户本身,放到理性的层面,很难解释用户为什么关注A、漠视B,很多粉丝关注的人,既不幽默搞笑也没有深刻见解,特点很不鲜明,发言也稀松平常。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其发言质量都乏善可陈。

  人性本身如此,作为等级鲜明的灵长动物,在动物园的猴群中,在非洲丛林的黑猩猩群体中,在印度的恒河猴以及日本猕猴中,都可以发现我们人类原始本性的影像。在我们理性追求平等的外表之下,等级观念深植于灵魂深处,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奴隶和奴隶主。当人们厌恶权贵之时,他们会推出自己的平民领袖,就是所谓的屌丝逆袭。讽刺的是,一旦逆袭之后,又产生了新的权贵,周而复始。

  但极化不是人性的全部,网络服务并不是向某种人性妥协越多越好。有时候,要反其道而行之。

  微信5.0版本增加的“公共账号”折叠功能,其实是给公众账号向用户发送信息增加了一个障碍物。如果说新浪微博是造星运动,微信则是去星化,这样用户有限的屏幕空间会更洁净,用户就会有更好的信息体验。

  人们需要平等还是统御、服从?这是一个探讨了数千年都还没有搞明白的问题。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100多年前,心理学家勒庞观察到,人们在聚集起来后有服从权威的明显倾向性。勒庞写道:“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转到同一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群体心理……”

  在公共场所,被某种事件引导,人们很容易发泄出形成极化的天性,一切均被情感控制。但在平时理性的环境下,人们更加理智,喜欢平等。传统产业也许没有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但经过多年的摸索,电影行业已经知道如何炒作,造星公司已经谙熟造星的路数,体育机构知道了怎么打造“铁粉”,从而实现他们的商业目的。

  互联网行业历史短,很多新发明并不清楚人们的行为规律,更不知道如何将人们的行为和商业目的联系起来。例如,灿星公司很清楚通过电视选秀打造明星,再通过明星赚钱的商业模式。而新浪打造大V,却不清楚如何利用这些大V来实现他们的商业目的。

  网络服务选择极化模式还是平等模式将极大地影响长期的发展趋势。淘宝并不清楚的问题是,让少数人成为明星卖家,赚大钱;还是压制大卖家,让更多的人赚小钱?微博不清楚的是建立捧红大V的机制,还是提供更优质内容的机制对它本身更有利?

  前不久,奇虎360推出了一个手机应用,用户可以用这个软件轻松删除那些预装在手机上不易删掉的软件。这是一个人们都知道的需求,同时,这个应用也明显会得罪诸多预装厂商,破坏行业潜规则。360的方式相当于选择了消费者,得罪了统治者,后果并不容易预料,没有人完全清楚最终是用户决定产品的命运,还是“产业链”更有主导权。

  分享与协作

  分享和协作是全部有关互联网和信息社会发展趋势必谈的一个特点,而要想把共享和协作做好,涉及很细微、深刻的人性特点。

  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发信息要共享一条信息,按住手机屏幕右上角的相机图标,然后屏幕会出现三个选择条:拍照、从手机相册中选择、取消。很多人明明只想发一条文字信息,也被迫加入一张照片,写上字后再删除照片。因为很多人都不清楚长按相机图标就可以直接发文字信息。

  很多人骂开发者愚蠢,为什么只有拍照、从手机相册中选择、取消这三个选项,不加上一个“发文字信息”,让用户更方便?

  这种非常明显的需求,开发者当然不可能疏忽,通过给发纯文字信息的人制造障碍和不方便,半强制地让用户发图片信息正是用心良苦的选择。

  开发者不会透漏这些细节的想法,也许他们模仿Facebook从共享图片起家,也许他们认为在朋友圈中强制让用户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信息更有吸引力。我们从人性角度看,鼓励用户发图片信息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从信息共享者的角度上说,图片比写文字信息容易得多。任何人都可以随手拍几张照片发上去,再加上文字说明。要写出有点意思的纯文字信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不方便发纯文字信息表面上违背了用户的需求,实际上却更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发送信息的门槛。

  从阅读者的角度看,图文并茂当然比纯文字更有吸引力。我们会看到大部分微信的共享信息都是图文并茂的。

  如果发纯文字信息成为一个方便的选项,一些用户就会放弃加图片,不仅降低了阅读者的体验,还会抑制用户共享信息。几次反复下来,当用户没有合适的文字信息发送时,微信的活跃度就会降低。

  协作要比共享困难得多,共享主要是个体劳动,而协作是群体劳动,涉及分工和协调。假如有一天互联网真正解决了协作问题,社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现有社会的很多组织将被瓦解。比如,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多余的存在,因为企业存在的原因就是要多人协作完成产品和服务,企业管理为这种协作支付了巨额代价和成本。

  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种众人沟通和协作的工具,我们在网络上和素昧平生的人在微博上讨论问题,或者按“创造——编辑——修改”机制完成百科全书。但是要设计一款路由器或者手机仍然十分困难。

  互联网只是影响了很多行业,却没有消灭一个行业,因为利用互联网搞协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制作有形物品、专业程度较高的产品。互联网没有发明合适的众人投资、回报机制,只能靠兴趣、热情维持。

  “平行型”的智力劳动容易通过互联网解决,完成垂直型的智力就比较困难。众人容易写成很好的、规模庞大的百科全书,却很难创作一本主题书。

  互联网无论如何发育,你都得把它看成一种工具。工具的进步很多时候不能解决一些关键问题。1994年,李纳斯·托兹沃发布Lniux 1.0版本(1994年3月,Linux1.0发布,代码量17万行,由大约100人完成)时,互联网还相当不发达。维基百科上线时,还没有UGC和Web 2.0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是指用户参与内容创作)。
 互联网人性 互联网隐秘人性

  通过互联网发明和技术进步绕不过去的协作困难,很可能通过实体组织解决。

  企业利用开源社区提供的代码进一步加工成产品,然后,给开源社区经济上的支持和回报。企业通过网络上的个体户销售他们的产品,取代原有的、组织严密的、成本高昂的层级代理机构,媒体不再需要派文字和图片记者到第一现场,而只需把网民共享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分析等深加工。这样,互联网能最好的发挥其工具性作用,实体组织则可更高效地组织生产。

  淘宝网有高达5亿注册用户,它一直想方设法将这些用户转换成有机联系的社区用户,却收效寥寥。淘宝官网在新浪微博上也只有70多万粉丝,非常不活跃。淘宝的用户买完东西就走,最多给一个商品评价,没有表现出任何活跃的社区特性。

  同样是销售产品,小米官网的社区却非常活跃,尽管其社区居民只有千万左右,但这些社区居民平均每天可以产生12张帖子,小米成功地激活了和粉丝的互动,同时粉丝之间互动的活跃度也相当高。

  一个产品,一种服务的内在属性固然十分重要(用户可能对手机提出一些看法,以及一些有深度的设计意见,却无法对一件衬衣写好多的帖子。所以,凡客就无法做到小米一样活跃的用户互动社区),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者敏锐的发现也非常重要,很多公司都在网络上卖手机,能够做到如此多活跃用户参与的也只有小米一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720.html

更多阅读

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典型案例

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有哪些?——简介Internet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现在它已经渗透进了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那么互联网的典型应

女人性冷淡怎样治疗 女人性冷淡吃药调节

女人性冷淡怎样治疗——简介有的女性对自己的伴侣很冷漠,没有什么性欲。这样时间久了,势必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和感情,也影响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患了性冷淡,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具体可采取哪些方法呢?女人性冷淡怎样治疗——工具/原料生

转载 圣经中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学术探讨 人性本恶是谁提出的

原文地址:圣经中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学术探讨)作者:基督教爱心团契创世记 8:21……耶和华心里说:“人从小就心怀恶念……传道书 9:3……人在天日之下所做的一切,有以下的灾祸:既然人人结局相同,世人的心也就充满恶念;他们一生心里疯狂,然后归到

声明:《互联网人性 互联网隐秘人性》为网友空骨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