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盘托出的意思 周鸿祎产品秘笈和盘托出 小版本成就大产品



  过瘾,十分的过瘾。周鸿祎一聊到产品时眉飞色舞,整个人就像变了个样子,甚至连坐都不坐不住。

  9月2日,周鸿祎做客腾讯科技《新产品经理》系列访谈,期间他将自己多年的产品心得和盘托出,甚至访谈中都不需要腾讯科技发问。不得不说,这场访谈也是在《新产品经理》系列访谈中最精彩的对话之一。前言少叙,以下为周鸿祎访谈精彩观点及文字实录,以飨网友与众产品人。

  精彩观点:

  -打动用户的需求,这个话题好像很废话,但是最质朴.有很多产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打动用户需求,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甚至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在一小群高端用户里获得一种认可,就以为获得成功。

  -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需要不断运营、不断持续打磨的一个产品。人家说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好的互联网产品有两个特性:首先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一个靠持续改进、持续运营出来的东西。

  -今天微软如果还拿做软件这种几年磨一剑的思路做互联网,而不是用运营的思路,这叫缘木求鱼,等于你没有按照互联网产品的规则里做,你的产品自然不成功。所以最后微软也明白不能再用原来自己的文化来做,来找雅虎的人做,一定要用互联网的规则来做。

  -今天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免费的,用户把你抛弃的成本就是用户点一下,而且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便利性,让你找到很多同类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变得更加挑剔。反过来这个产品激发了用户的很多需求。

  -无论你的想法高明或者不高明,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因为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你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你用用户来作为你的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最后来获得成功。

  -都说要做到专注和极致,但是怎么进一步理解?我的感觉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很多产品经理第一个阶段是学会加法,希望在自己的产品里做很多功能,其实这往往违背了互联网的规则。

  -反正产品是持续改进的,所以不要期望某一个版本做到革命,是靠很多个小版本来做到革命。

  -我要求自己首先是个大产品经理。事实证明,丁磊也好,马化腾也好,他们到现在都不脱离产品岗位,你搞所谓抽象的管理,你就容易失去所谓的方向感。所以我们还是要靠一个产品团队在做。

  -特别强大的推广,有时反而成为了一个把自己眼睛蒙蔽住的东西,让你没有意识到当时面临的危机。

  以下为现场对话文字实录:

  腾讯科技:周总你做客户端的感觉和心得是什么?什么样的客户端是一个好的客户端?

  周鸿祎:互联网产品有两个特点,大家可能会比较忽视的:一个是互联网产品它要有一个灵魂,也就是说你在不同的领域做,你要符合这个领域的一种游戏规则,你要能打动用户的心,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好,也就是战略方向没定好,你没有打动用户的心,那么你的产品外观做得再华丽,界面再漂亮、后台再强壮,这种产品也很难成功。所以我觉得打动用户的需求,这个话题好像很废话,但是最质朴,有很多产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打动用户需求,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甚至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在一小群高端用户里获得一种认可,就以为获得成功。

  比如像看一辆车,看它的外表怎么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功能多不多。后来我发现互联网里,可能跟传统世界不一样,互联网里变化特别快,而且用户的切换成本为零,一点鼠标就行了。所以互联网产品里,对这点的感觉特别强烈,你能不能在一个点上,能够抓住用户的心,能够满足一个用户已经存在但是巨大的需求,或者是存在但是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隐藏的需求,但是绝对不是在互联网去教育用户,让他改变他的需求,去生造一个需求。

  就像所有的SNS,比如在开心网之前,所有人都在抄袭FaceBook,但是一个比一个抄得像,颜色、界面大家都在抄,但是这些产品都不太成功。就是因为大家没有摸对用户的脉,最后开心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碰对了用户的脉,中国互联网用户到社交网站,跟朋友打交道,实际上是以开心、娱乐为主旨,所以这种简单、容易上手、好玩的小游戏,而且门槛非常低,这种小游戏就成了触动用户的点。这一点触对了,我认为其他的就是战术,这个产品基本上就做对了。

  第二点,即使包括互联网软件,跟传统的软件还有PC也都不太一样,过去你做软件,只要定期把一张光盘发布出来就好了,比如说IBM、苹果造电脑,把电脑造出来在市场卖,作为一个比较物化的东西,不可能经常改,这种产品比较稳定。我觉得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需要不断运营、不断持续打磨的一个产品。人家说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腾讯科技:周总您用“打磨”这个词,我的理解是,一群人始终围绕这个核心的东西在不断做?

  周鸿祎:我如果不用“打磨”这个词,换一个词叫“持续改进”,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是把这个产品卖给用户就完事了,实际上互联网的产品经常是一个桥梁,是一个媒介,通过你这个媒介,实际上是你这个公司提供了服务,传递给客户。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产品本身,包括今天你用的手机,后面是电信的服务,能打电话。QQ聊天背后也是一整套的服务。所以既然是一个服务,软件和网站都是一个载体,都是一个桥梁,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这个载体,你把服务传递给用户,用户的需求不断地在变,你能感觉到,你就要随时调整。

  调整的方法可以是每天不断地去改进这个产品,改进这个服务,这是狭义的持续改进,比如发布版本。但是广义的,我觉得也包括一些运营方法,比如服务的方式,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我觉得好的互联网产品,我总结起来都有这两个特性:首先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一个靠持续改进、持续运营出来的东西。所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

  我举个例子,微软的Vista其实是比较失败的产品,但是为什么早几年XP都成功了?因为在传统软件时代,微软基本上可以知道用户的需求,需求不是很多,然后微软在屋里花几年时间组织一帮人把这个东西开发出来,然后发布出来就可以了。但是今天互联网时代变了,所以花几年做Vista,等你几年做完了,用户的需求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市场也变了。所以他们发现里面的需求离用户很远。假如不考虑盗版这一点,我觉得微软的操作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还不如这些做盗版的人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他不知道老百姓是要安装快速,是要资源更省,是要操作更简单。

  所以也出现了微软做了很多宣传,你觉得莫名其妙,觉得不是你要的,但是微软毕竟是操作系统的巨无霸。他拿这种思想去做互联网,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Google所有的产品,除了发布那一天起,你觉得这个产品出来了,从此之后,你好像感觉不到大的发布,可能每几个月、每几个星期,甚至有的产品每几天都有小的改变,这就是互联网的思路,你的产品一定是让人去用的,用户每天用,就有很多反馈,你就不断反馈。

  Gmail用了好几年,2004年发布到了今年才把Bate字样去掉。所以今天微软如果还拿做软件这种几年磨一剑的思路,而不是用运营的思路,这叫缘木求鱼,等于你没有按照互联网产品的规则里做,你的产品自然不成功。所以它互联网产品上,为什么最后微软也明白不能再用原来自己的文化来做,他来找雅虎的人做,他一定要用互联网的规则来做。否则的话,他原来做操作系统那么强有力的技术,可能他不能用做互联网的思想来做互联网,他就打不过Google。

  腾讯科技:您也简单地讲到了一点东西,用户的需求是跟着时间在变,是不是意味着产品提供的功能或者服务,也在不断地跟着用户的需求在延伸,所以你的持续改进包括增加外围产品延伸这方面?

  周鸿祎:现在互联网,我觉得还跟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说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这话太俗了。但是正是因为这话太俗了,很多人做不到,只是停留在嘴面上。比如很多人做着做着就会又以公司为中心。

  比如我曾经看过某一个大公司内部的报告,他说我们公司要做一个IM,整个PPT做的就给公司高层证明,我们为什么要做IM是因为我们要打败腾讯,这个IM可以给我们内部产品带来整合,这个产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从头到尾没有谈你对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用户为什么要用你这个产品。没有真正从用户出发。这种产品,只要你看到它的出发点,还没有开始做,你就知道这个产品必然是失败的。

  我刚才谈的这些论点都是要从用户出发。你刚才提到一个问题,今天的互联网给了一个变化,过去没有互联网之前,我认为信息是非常匮乏的,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过载,任何产品、任何服务,在互联网上都有很多东西。用户的转移成本原来是很高,比如买了电视,已经买了,不可能再把它丢掉垃圾堆里,所以有时候你的产品不完美,用户也能接受。但是今天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免费的,用户把你抛弃的成本就是用户点一下,而且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便利性,让你找到很多同类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变得更加挑剔,反过来这个产品激发了用户的很多需求。所以这时候谁能够最贴近用户,通过自己的产品接近用户,然后敏锐地感觉到用户脉搏的变化,把自己的产品及时调整,我觉得这才是成功的产品。

  比如当年有一个软件,一个是Winamp,是最早的MP3播放器,还有很早的压缩软件,ZIP,这两个软件在刚出道的时候,都是互联网软件,每天都发布新的版本,不断地在改进用户变化。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今天做互联网产品,不能闭门造车。

  反过来我也总结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我也在想,为什么过去闭门造车还可以,今天互联网的用户需求已经被高度地刺激起来,因为时代在变,用户在变,市场在变,用户的想法在变,而且用户现在特别容易喜新厌旧,切换成本很低。

  所以这种切断下,你窝在屋里,你自己想得再美,如果你脱离市场,最后你一定偏离这个方向,最后你做的东西在市场上一定不成功,而且成本很高。你在一个屋里做了几年,这个产品的成本就很多了。相反无论你的想法高明或者不高明,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因为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你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你用用户来作为你的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最后来获得成功。

  这里面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比如腾讯今天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业模式,难道这是马化腾一天想出来的吗,肯定不是,如果当年马化腾刚出道的时候,就想得这么复杂,那今天腾讯就没了。如果今天任何一家公司做这么多事,做得这么复杂,等你开发出来,这个东西也就不工作了。当年马化腾自己也说,就是一个聊天工具,比ICQ简陋,简单,它就打动了用户的一个需求,因为要交友,然后就受到欢迎。

  我虽然认为我做客户端,可能从资历上要比马化腾要深,因为我做客户端很多年前就开始做了。但是我曾经很客观地说过一个问题,比如你要模仿QQ做一个东西,是不是就没有马化腾了?当年在方正的时候,也建议过公司做即时通讯,但是当时我认为,我是做传统软件出身的人,如果我当时也想到了ICQ的想法,我在产品的细节和技术上比马化腾做得好,但是我可能没有马化腾做得成功。因为我们俩的背景不一样,我是做传统软件的人,当年97、98年,我整个的思想虽然已经有点互联网化,但是还是靠传统软件比较近。但是马化腾这批人是润迅出来的,是做传呼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化腾他们在的上一个企业不是做软件的,是做运营服务的企业,所以这点上我觉得给马化腾以很大的帮助。

  马化腾他们后来下定决心自己做QQ的时候,他们不是用做软件的思路来做,是用做服务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点上,马化腾在很早期就掌握了互联网产品的规律,把它做成一个服务来做,做成一个运营的东西来做。后来他们在QQ上不断地打磨,不断地持续改进,所以QQ就增加了很多内涵,很多的服务。QQ能够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最强力的公司,这确实是跟腾讯对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持续改进的理解,我觉得是紧密相关的。

  腾讯科技:我听周总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一个感觉,比如一个很棒的产品经理,他的产品会和他过去的经历和从事的事业都关系,然后导致他这种思想的形成?

  周鸿祎:有句通俗的话,如果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榔头,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各有利弊。你原来的积累固然是你的财富,当你在开创新的产品、新的事业的时候,你必然会受到原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话,如果从有利的方面讲,你可以借鉴一些原来的经验,这样的话,对你会更有帮助。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如果你做一件根以前不一样的事情,如果你不能有所转变,而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框架里,很有可能做不成。

  再举个例子,比如web2.0,我觉得甚至包括腾讯自己,包括GOOGLE,包括这些门户,大家在2.0来的时候都看错了。都知道2.0是UGC,过去1.0做产品的人是强调以内容为王,所以大家都以内容为核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想怎么通过UGC来产生内容,所以新浪会做名人博客,但是大家都发现,都是把自己的强项嫁接到新的领域里了。

  但是我们后来发现社区里的内容并不重要,而是人际关系,是人跟人的互动,这个互动本身很重要。就像我跟你聊天,咱们俩聊天很重要,但是聊的内容可能很快就忘了。由于游戏规则的不一样,包括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可能在新的领域都摔了跟头,都没有把握用户需求。这样的话就变成你的势力越强大,你的投入越大,最后就南辕北辙,你在错误的方向上跑得越远。

  从前面两点推出第三点,是我做产品的体会,都说要做到专注和极致,但是怎么进一步理解,我的感觉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里我有两个体会,一个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很多产品经理第一个阶段是学会加法,希望在自己的产品里做很多功能,我们很多网站上的产品评测往往误导了大家,产品评测往往是谁的功能多就加分,谁的功能复杂就加分。其实这往往违背了互联网的规则。

  今天的互联网和以往不一样,互联网的早期是一些先知先觉的IT用户在用,这种互联网跟大众生活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今年中国已经有了3亿网民,这时候网络生活和社会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了,你在线下跟朋友交往,在线上跟他也是有同样的交往。所以这时候网上的服务已经不是为极客们在设计东西,而是要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甚至变成一种快销品。当你变成一个快销品,像洗发水,我说做推广互联网的服务,就跟卖洗发水、卖大众消费品是一样的生意,这时候按照定位理论来说,用户是记不住那么多的,用户也不关心你的产业规则,用户不关心理论,也不关心你用什么技术,用户关心你是什么,你要有鲜明的定位,我为什么用你,我有什么样的好处。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把它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先不说你的资源有限,不够分配,你就是资源很大,做的产品没有特色,没有自己鲜明的卖点。

  举个例子,360在起步的时候并没有杀毒的技术,那些杀毒公司也看不上360,他们更关注代理商,更关注渠道,更关注收入,他们并不真正地关注用户,在互联网上安全形式已经变化,用户每天在遭受流氓软件的攻击,因为做杀流氓软件是没有利益的,他们也无视这个市场。360并不是做杀毒软件出身。但是就做全中国、全世界最好的免费查杀流氓软件的中心。无论你是江湖老大做的流氓软件,还是下三滥小工作室做的流氓软件,我全部通杀。而且我确实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我这个点,可能按照技术观点,它比杀病毒要小很多,但是用户有这个需求,而且我们在这个点上非常专注,一下就迅速在中国就赢得了上亿的用户。当我赢得上亿用户的时候,就证明我这个方向走对了,一旦证明我这个方向走对了,我就可以迅速地,比如我招了很多技术人员,我也买了很多国际先进的技术,我就迅速跟进,因为流氓软件都变成木马了,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查杀木马,你不能一味地查杀,还要防御,让木马不能进来。所以我们不仅有了新的查杀木马的引擎,也给机器打补丁,包括我们在浏览器里进行防护,所以我们有了安全浏览器。当我们的用户群足够大之后,我们又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杀毒技术,包装出一个免费的杀毒,让用户免费去用,可能下面我们还有免费的防火墙。这样的话,迅速地满足用户一系列的产品需求。

  这是用了三年到四年的需求,不断地把握客户需求打磨出来的。这有点像腾讯走的路子。

  周鸿祎: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当初我们野心勃勃地说,我们要进安全领域,我们要做杀毒,因为杀毒人家做了20年的事,你不可能在两个月做完,你可能要作5年,弄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可能今年360还发布不出来,或者如果发布出来了,你弄一个庞大的东西,用户不一定会接受。在互联网里,我刚才说的这些论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实质,就是用户决定一切。我说有的时候你的功能能吸引用户,有的时候你的功能并不能吸引用户,是有了用户,才能把这个功能做起来。

  所以有的人把先后次序弄错了,他是靠我不断地推功能去拿用户。事实上今天哪怕你靠一个功能,能找对用户的心,你有了用户才能有资格做更多的功能。腾讯今天就是因为客户足够多,所以做什么功能,什么功能都能起来。

  还有一个思路,结合到做减法,和不做加法这一点,对整个开发产品的模式也提出了革命。刚才我讲的是软件创造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实际上对你的整个的产品研发,反正这个产品是持续改进的,所以不要期望某一个版本做到革命,是靠很多个小版本来做到革命。所以在互联网开发上,现在很多敏捷开发,跟这些东西的模式是非常一致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一开始就策划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是从一个点开始切入,甚至是做一些哪怕比较简陋的原型,哪怕是做一些比较粗糙的第一个版本,但是最重要的是尽快把它发布到用户手里,然后在得到市场的验证和指点之后,再来进行调整。不要怕有时候重做一个产品,或者在将来的时候,再把这个产品做改进,相反,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有时候你规划很宏大的东西,从自己出发,从公司出发,技术复杂度也特别大,但是最后可能投入产出比不成正比。

  今天互联网上,包括MYSPACE、FaceBook、Twitter,都是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滚动起来的。今天你要在传统领域造一个汽车,你没有生产线,没有很多人,确实没有办法颠覆传统的巨头。可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产品的魅力就决定了,即使这些巨头很强大,有无数多的研究院,有无数多的开发者。但是如果你掌握了互联网的规律,可能你用不多的人力,你只要瞄准用户的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我觉得反而有可能会超过大公司。

  可以看到美国雅虎就很负面,它跟微软都有很典型的现象,他们都是后知后觉,看到别人做什么方向,当他们看到这个方向的时候,其实抛弃了原来的做事规则。这不是小公司的游戏规则,这已经形成了今天互联网的游戏规则。甚至当微软收购了一个产品,结果你会发现,本来几个人就能做得很成功的东西,到了大公司平台,有了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人,最后把这个产品做消亡了。因为大公司做事都是从高处着眼,从大事做起。还没有做之前,就把这个事规模得很宏大,把未来10年的复杂性都考虑了,万一有一天我们做大了,这个事我们要怎么弄。最后这个系统真的就很复杂,就需要更多的人,这事又会有更多的人把它弄得更复杂。最后人多了之后,沟通的成本又急剧上升,最后执行力就下降。这种东西我就管它叫看上去很美。我也经历过这种过程,我在雅虎也做过。

  看上去很美,理论上很宏大,很完美,无懈可击,跟他竞争的公司都有很多缺点,比如YOUTUBE有很多缺点,但是它动作很快,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大公司做得很完美的产品,往往因为太完美了,所以很长时间用户用不到,所以用户提出来的需求,一个简单的系统改起来容易,还有一个简单的系统容易改。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做产品的哲学。所以今天多少小的互联网公司,在某个领域能够战胜大的互联网公司,有时候你会感慨,真的不是由钱来决定的。

  腾讯科技:我们现在再去看360,它现在有很多的外围产品,单看360安全卫士本身,现在它的用户群已经很庞大了,但是它并不需要用户频繁去操作它,因为它慢慢往底层走。但是其他的外部产品是在表面的,需要用户频繁沟通的,尤其浏览器这个产品,现在很多人认为浏览器没有机会,但是相反你跑出来做出来一个浏览器。像这样的外部产品是如何跟360的核心捆绑在一起的?

  周鸿祎:360的使命是给中国互联网上网的网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上网环境,所以我们是从杀流氓软件起步。现在作为安全核心,我们免费杀流氓,包括我们免费杀木马,免费杀毒,包括我们的主动防御,包括我们的防火墙,这些产品,确实都是安全核心,属于在机器里面必须要有,才能保证你的安全。它更像一个保镖和卫士,但是我也讲了,保镖和卫士更多地是藏身在后面,不要更多地打扰用户。所以它也不要跟用户有很多的用户,因为用户要的不是互动,而是安全。

  我们做浏览器,包括做其他的外围产品,这里面的逻辑并不是为了要去跟用户做这个产品,还是因为用户有安全的需求。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做保险箱,因为很多用户他现在每天会丢帐号,那么我觉得没有什么安全软件是万能的,我们已经尽最大能力保护机器不被木马入侵,但是万一木马入侵之后,我们希望有一个产品能够替用户保护住他的帐号,保护他的虚拟资产。这样的话,将来有很多用户可能就把帐号用保险箱来保护,这是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初衷。用户会用它来保护帐号,可能用户跟它会有一定程度的接触。

  第二我们为什么做软件管家,现在我们把计算机的安全性做得越来越强以后,特别是加上安全浏览器之后,你中招的概率会降低很多。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情况,大家很爱下载软件,你知道你自己去运行一个软件,加载一个软件,这时候任何一个安全软件是没用的,因为你自己要装。但是如果这个软件是恶意软件呢,现在网上有很多软件,说是一个PhotoShop,说是一个视频,但是里面很有可能是一段木马。所以我们当初做这个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用户下载软件,用户下载软件追求的不是速度快,而是追求下载的要安心。这里面我们有上千个软件,全是经过人工审核,包括这个软件里面,他安装了之后,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从安全的考虑。

  包括我们做安全浏览器,我觉得我们如果是抱着一种抢浏览器市场份额的想法,这事肯定做不成,因为凭什么你的浏览器就好用。我们的浏览器实际上是以IE为内核,我们做浏览器的思路不是从我要抢占份额出发,都是从用户出发,我们发现现在用户大部分都是网页挂满,一个木马就进来了,等到它进来,你再去查杀会有很多麻烦。比如未来网络钓鱼,这是QQ最痛恨的,天天看起来像QQ的网站,有抽奖,这种网络欺诈都是发生在浏览器里的,我们作为一个安全厂商,我们等于是在浏览器上,专门针对浏览器的安全做了一些工作。这个确实是用户的需求,现在很多人用360的浏览器就是安全。

 和盘托出的意思 周鸿祎产品秘笈和盘托出 小版本成就大产品

  我们也引用两个模式,一个是无痕模式,你可能很多浏览都不希望别人看到你的浏览记录,保护你的隐私。比如很多挂马网站,都是放了一些比较吸引你内容的网站,很多时候用户不太了解,比如突然出来一个某某门的视频,即使我警告你这个网站不安全,但是你忍不住想看,这时候就是矛盾,你又想看,我又得让你看,又得保证你不让你中招,我们就引用隔离模式,这个时候你看了不良网站,就算它有挂马,最多把浏览器给崩掉,但是不会从浏览器蔓延到你整个系统。所以我觉得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而不是我要干什么,我要抢占市场份额,为了要给用户展现,我觉得如果对用户没有价值,你这个事是做不成的。

  所以今天360浏览器有很不错的成长,就是因为它在安全上比其他任何浏览器让用户更加放心。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今天做一个安全软件,大家都谈到商业模式的问题,我是不太相信广告模式的,假如我的商业模式是广告,我就需要更多地做展现,那我就要求360做更多的展现,但是今天广告不是我的核心模式,甚至不是我未来的模式,所以我不需要做展现。所以只要我能保护好我的用户,只要用户知道,360在保护他的安全,用户对360这个品牌建立了信任、建立的认知、建立的认可,我觉得我就和有价值,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推出增值服务来收入。比如今天在我的平台上,我卖卡巴斯基就卖得很好。未来我们可能也会推出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安全存储,你可以把照片存在我的安全网盘里面,我保证连我的人都看不到,这个服务我可能每个月收点费。

  腾讯科技:你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围绕安全策略,但是问答好像不是。这个如何考虑的?另外以前奇虎的用户量好像很大,但是你放弃掉了。为什么呢?

  周鸿祎:我们原来做的聚合门户跟搜索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件事都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的聚合门户,因为社区里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但是有时候你都不知道它存在,所以更不知道怎么把它搜出来,所以我们把它聚合起来。但是我们发现,从用户需求来说,它不是一个强的需求,为什么呢?举个例子,今天你来看,可能你会在我这上面留恋三个小时,但是你三周不来看,你也不会觉得时候。

  我再举个例子,中国移动的手机报,现在你每天都看吗,因为它发给我,所以我看。但是如果他不发给我,如果它变成一个网站,你觉得我会主动去看吗。所以这就是问题,有些用户需求,你有两种产品,有的产品是吸引力特别大,比如很多人喜欢看电影,所以他历经千辛万苦他也要看。这种强的需求你离不开,包括安全也是这样,包括聊天也是这样。你没有360,今天你的机器可能干什么都出问题。没有QQ聊天,你跟朋友就失去联系。但是有些需求是弱需求,是锦上添花,没有它也无所谓,有它我也愿意用。这种产品独立做很难,但是有一个强大的渠道就可以做。比如腾讯的门户,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比新浪做得好吗,不一定,但是有强大的客户端就可以把它拉动起来。所以有时候弱需求的产品,并不是说不是好产品,但是对渠道的依赖比较大。

  问答我们现在还保有搜索的队伍,我们一直在搜索上还在继续锤炼和改进。但是搜索外来看这个市场,我们觉得至少在传统的PC互联网上,搜索的战争已经决定了,换句话说,两个大的品牌已经建立起来,比如第三方力量想再起来,我认为就像今天雅虎似的,你做得跟GOOGLE一模一样,但是用户不认你的品牌。所以这不是技术之争。包括今天腾讯做搜索,我觉得也面临一个挑战,就算你做得跟GOOGLE、百度一样,那又怎么样呢。我猜马化腾的想法又是渠道,它有用户群,但是这也仅仅是给你谋得一个市场份额,这并不能真正地说超越对手。所以我们现在的搜索技术,我们希望在一些新的市场,比如手机领域,或者跟360一些新的业务,希望能做一些结合。也许我们重新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拥有强大搜索引擎技术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做搜索引擎的公司。

  我举个例子,我们做搜索引擎的团队,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处理海量数据上千台服务器并发管理运营的能力,这个能力今天在我们的查杀木马引擎,在我们的安全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各家都在谈安全,除了我们,没有一家是做互联网出身的,没有一家真正在后台产量数据处理有经验。我们每天做用户采集不安全威胁可能的数据,在后台做并发的计算。同样我把搜索技术跟安全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

  比如未来也许我们的问答会跟360结合,也许我们未必跟百度的知道再一争高下,我们也没有定位。但是可能它和360的客户服务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大家在电脑上有了问题,真正能够在360得到解答。所以我们还是要以360的安全,让用户更方便、更安全为核心,来把我们的产品业务和技术穿起来。

  腾讯科技:产品团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第一,周总是怎么样保持对产品的敏锐度?第二是经常和你的产品团队强调哪些总店?第三是怎么把这些产品感觉好的人聚拢在一起?

  周鸿祎:我们做市场的时候,可能原来会比较强势一些,但是在做产品方面,我觉得我自己肯定要求,我作为这个企业,我要求自己首先是个大产品经理。事实证明,丁磊也好,马化腾也好,他们到现在都不脱离产品岗位,你搞所谓抽象的管理,你就容易失去所谓的方向感。所以我们还是要靠一个产品团队在做。现在你看到的360的每一个产品,都有它相应的产品团队和产品技术leader,实际上这里面他们有很大的空间来决定这个产品怎么发展怎么做,这是他们的事。

  我在360之外还扶植了迅雷、酷狗、火石等一些做产品很好的公司,我也跟对内部的产品团队一样,第一我肯定希望他们放手去做,第二我肯定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第三当他们发生偏差的时候,我也希望他们能继续往前走。我更多地时候不是在讲具体某个产品比较走。我更多地是在讲做产品的一种哲学。我自己总结悟出来一些做产品的方法,包括一些经验教训。

  腾讯科技:接下来你看好的一些互联网的方向?比如我们去看您的这些东西,觉得你还是在找一个更大的互联网的机会,所以你接下来看好的互联网的方向是什么,另外你怎么看无线互联网。

  周鸿祎:我觉得每个方向只要假以时间做下去,都会非常不错。首先我非常看好360,我觉得互联网安全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它会成为互联网里搜索、即时通讯、免费邮箱一模一样的基础服务,今天我觉得安全和互联网的结合,会在技术、商业模式、产品、用户使用习惯等各个方面产品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觉得这块如果360能够做好,成为中国网民的保护神,这是非常酷的一件事。

  第二我比较看好视频领域,在视频领域我比较看好迅雷,迅雷从下载起家,到现在变成中国最大的一个下载平台,但是下载是一个手段,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迅雷在中国差不多也是前三名的客户端覆盖,而且迅雷本身也有最好的多媒体的搜索,所以我觉得迅雷将来可能会成为中国视频最大的一个公司,大家都在迅雷的平台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视频。第三我比较看好SNS,因为我觉得SNS起来,在美国FaceBook把很多IM都颠覆掉了,但是都泡在FaceBook上。在中国腾讯本来就是一个SNS,即使这样,在腾讯的鼻子下面,开心、校内等也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我认为以后所有的网站都会有自己的SNS。我觉得Discuz这块有机会,今天谁要建一个论坛,建一个社区,这种常规的分散式的社区可能都会用Discuz。

  我对电子商务不懂,但是我非常看好电子商务,我认为淘宝的支付宝做得很不错。就像有了大卖场还是会有百货商店,还会有Mall,还会有精品店。我觉得未来电子商务还会有很大的机会。

  另外无线互联网都不用我来看好,事实上它的用户数摆在这,未来手机网民可能会到6亿,包括多个运营商的竞争,包括3G的启动,手机作为一个移动的设备。

  腾讯科技:但是互联网的客户端怎么和无线结合呢?能结合吗。

  周鸿祎:我觉得是可以结合的,这需要去探索。

  腾讯科技:还有一些小问题,是产品重要,还是推广重要。因为你的推广特别厉害。

  周鸿祎:我认为产品重要,如果你要做产品,再好的推广,现在互联网的网民抛弃你的成本就是一年之间,就是鼠标一点,所以推广我认为是一个手段,是一个术,而产品做得好是一个道。特别是按照我刚才说的逻辑,你能够找到用户的大需求,能找到一点,今天的互联网不用推广,就能通过传播推广起来。推广会加速你的发展。当然有些弱需求的产品,如果没有推广的话,可能也起不来。这在不同的企业阶段,在早期企业没有能力做推广,就应该集中精力做产品。

  相反,当年3721跟百度做推广有一个教训,当年3721的推广做得很好,用了很多推广模式,简直把推广做到了极致,但是我们产品的感受,比如第一对用户有些打扰,这种感受是有问题的,但是因为推广做得太好了,所以你可能会忽略这种用户感受。第二我们的搜索体验显然是不如百度的,但是即使这样,因为我的推广做得很强,所以在百度在04年,流量还不如3721,这时候你发现你特别强大的推广,成为了一个把自己眼睛蒙蔽住的东西,让你没有意识到当时面临的危机。

  举个例子,百度跟门户闹翻了,门户都不给它推广了。百度当时想利用客户端抢流量的想法也没有做成,最后逼得李彦宏没有选择,就必须把百度的网站做好,就必须把搜索引擎做好,结果最后百度就成功了。推广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成效,包括有VC也会来论英雄,也会助长这种东西。但是我觉得的产品,推广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你拿个产品做实验,这时候你给它很多推广资源,不管它好不好,它都会有量,这时候你就看不出来它是真的好还是假的好。所以我觉得包括现在在360内部,我们很多产品刚出来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给它任何推广资源,就让它自己推广。我相信腾讯也是这样的,腾讯的产品一出来,跟很多东西一捆绑,就会带来很大的用户量。

  腾讯科技:你之前还聊过10亿美元的教训,实际上就是你所讲到的3721之所以没有成为百度。

  周鸿祎:那是另外的事情,这有好几个原因,不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是跟雅虎本身合并的失败。

  我没有太多成功的经历,我一直认为,包括你今天来说我会做产品,我真心地讲不敢当,因为360的成功也有偶然性,只是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360今天成功了,或者幸存活下来了,但是我做的公司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只是一般大家对不成功谈得比较少而已。我认为今天我能谈的,都是我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我觉得我们有过很多失败,所以我们总结了很多做产品的教训,今天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大家可以避免很多误区。最后这个产品做对了,我觉得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很多因素缺一不可。

  比如SNS今天热,早三年,为什么SNS起不来,很简单,根据不具备用户基础,因为普通网民都没上过,网络社会跟现实社会还没有重合,网上都是专家,专业人士哪有时间天天玩游戏。可是今天为什么社交网络成功,就因为普通人都上来了,普通人在网上跟网下一样,要跟人聊天,要跟别人打会牌,要消磨时间。所以开心这批人三年前做太早,三年后再又太晚了,所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腾讯科技:最后一个小问题。如果一个产品只看一点的话,你觉得哪点最重要。

  周鸿祎:就是用户需求,再复杂的商业模式,最后再有什么公司融资,再谈多复杂的宣传,最后都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你做了一个什么产品。很多人从产品角度谈,有什么意义,我解决了什么空白,我的产品多么棒,这些都不重要。最后就是你解决了什么人的什么问题,你给什么人创造了什么价值,我觉得就是这个问题。

  然后你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足够大,是不是足够有吸引力,这个产品是为什么人解决问题的,这个人群有多大,这只是决定了这个产品未来以后规模的大跟小。可能有些东西看不清,但是最开始这个产品能不能成立,就是由你的用户需求决定的。

  举个例子,你会听到很多人谈我们的团队很谈到,我们有很多技术,所以我们开发的产品一定会成功。或者我们几个人有很多资源,谁有电信资源,谁有政府资源,所以我们这个产品一定能成功,这个话也是假话,这些东西都不是产品的实质。产品的实质是,现在我发现什么样的人碰到什么问题,他们很痛苦,而我做了一个什么产品,它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产品用起来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是产品成功的第一步。

  周鸿祎的个人简介

  周鸿祎毕业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获硕士学位。曾就职方正集团,先后担任事业部总经理、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现为奇虎网董事长。曾获得了2004中国十大管理英才、中国管理百人、《财经时报》2004中国十大财经人物、2004中国IT风云人物、2004年五大得意人物等奖项。

  1998年10月,为了实现“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理想,周鸿袆创建3721公司,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周鸿祎领导创建的3721公司目前已成为关键词服务领域全球最大的提供商。历经5年,3721公司首创并推广的网络实名服务覆盖超过9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吸引了数千万的忠实用户,日平均使用超过5000万人次,成为使用量最大的中文上网方式,也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喜爱的网络服务之一。3721网络实名以其简单、方便的“用中文上网”的理念,正在逐步改变着数千万中国人的上网习惯。周鸿祎开创了中文上网服务,并推动这项互联网应用服务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此过程中,3721公司以远远领先同行的成绩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导者。目前,3721公司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设有分支机构,业务遍及中国内地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拥有包括授权注册中心和授权注册商在内的数千家渠道合作伙伴。3721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也在蓬勃发展,迄今为止,网络实名的业务已发展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并与多个世界级IT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721公司同时致力于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基础服务,目前3721网络实名拥有数十万家企事业单位客户,注册3721网络实名已经成为企业上网的第一步。周鸿祎创建并领导的3721公司正在为中国信息化的建设架设一座宏大数字桥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7168.html

更多阅读

周鸿祎:靠收购进来的份额不靠谱

     在腾讯收购搜狗的消息正式发布后,《中国经营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360董事长周鸿祎。“腾讯加入搜索战,对整个搜索市场是好事,目前搜索仍处于垄断格局,网民的权益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我们愿意通过为网民提供更好的搜索服务,

周鸿祎:奇虎360手机的另类战术

  其实,奇虎360做手机,有点“赶鸭子上架”,因为是手机厂商先找周鸿祎的。  思考了半年的周鸿祎,最终决定“做手机”,原因不是所谓的“对抗小米”,而是他想再次颠覆互联网手机的“传统”玩法。  360本身就是渠道  半年前,有国内

镜子的另一面 周鸿祎的另一面(1)

 作者:杨国强  有人说他像跳蚤,坐不住;有人说他像机关枪,语速快,说起来不打磕巴。  竞争对手在他的眼里,不管多强大,都变成了纸老虎。为了打击竞争者,他像猛张飞一样上阵,猛攻对手。在周鸿祎10多年的互联网生涯中,竞争对手几乎囊括了所

声明:《和盘托出的意思 周鸿祎产品秘笈和盘托出 小版本成就大产品》为网友独人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