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之秘
1963年8月,周建和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1985年高中毕业后,周建和进了县里的农贸公司。在同事眼里,周建和是一个特别会与人打交道的人。和朋友出去吃饭,只要他在场,几乎不用别人付钱。周建和的前卫思想也让同事吃惊——他是小县城里第一个穿喇叭裤的人。
1986年,周建和从公司停薪留职,开了一家小服装店。赚了一点儿钱后,他开始做兔毛生意,此后又到广州去做纺织品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生意做到了香港、秘鲁等地,并于1989年加入了秘鲁国籍。
1990年1月,周建和在香港成立了庄胜有限公司。1992年11月,应北京市赴港招商团的邀请,周建和在北京成立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宣武门地段的旧城改造。
从1986年“下海”,到1992年以外商的身份回来,周建和的“原始积累”完成得十分迅速。关于第一桶金的来源,流传着3种版本:一是庄胜公司的正式说法,说周建和当时做的是对外贸易;二是他家乡流传的说法,说他在股市里赚了一大笔钱,公司名为“庄胜”,带有浓烈的股市味道;还有一种比较尖锐的说法,说庄胜集团有一些不想为外人知道的业务。
经营之秘
北京庄胜是北京市第一家大型合资房地产公司,1998年在北京开设了崇光百货。“崇光”这个日本品牌已有170年历史,庄胜拥有其在中国的惟一使用权。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评价:“周建和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开了一家错误的店,结果却赌赢了。”
据知情人介绍,周建和在内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北京,总投资100亿元的庄胜城,2004年年底因拖延交房而被业主集体诉讼,成为北京当时最大的交房纠纷案;在上海,庄胜集团2003年年初启动了上海松江新城交通枢纽项目,总投资约为150亿元,因为股东的意见不一致,项目便搁置下来……
“非典”时期,房地产行销专家邓智仁的北京信达行房地产顾问公司“连续6个月1毛钱都没收到”,周建和找上门来,答应注资。后来,邓智仁放弃了信达行,前往上海帮周建和做松江新城交通枢纽项目。2005年7月,周建和请邓智仁回来帮他销售“庄胜南馆”。周建和开出的条件十分优越:除了正常的待遇外,还在完成任务后支付1200万到4000万元的巨额奖金。当然,任务也十分艰巨:单价要高(均价为每平方米3万多元)、总价要高(16亿至18亿元)、速度要快(只有1年时间)。邓智仁决定“为荣誉、为友谊、为金钱”而战。经过两个月的策划,“庄胜南馆”3个月就完成了6个多亿的销售。
为人之秘
周建和低调,却不小气。周建和的朋友透露,周建和这几年悄悄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却从不声张,更不愿意留名。
在去年的一份《娄底日报》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富有爱心和赤子情怀的周建和,致富始终不忘报效祖国,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和家乡:他为北京申奥成功、为七运会和湖南灾区捐款500万元;为娄底市、双峰县发展教育和文艺事业捐款近1000万元;他主动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先后收购了市内两家企业……”据说,双峰县一所他捐助修建的体育馆本来要命名为“周建和体育馆”,被他婉言谢绝。
周建和曾向北京大学法学院捐款1000万元,当时好多人劝他宣扬一下,却被他拒绝。笔者花了很大力气,才在北京大学的网站上查到发表于2004年10月29日的一则消息:“今年恰逢法学院百年院庆之际,在新法学楼建设的过程中,庄胜集团慷慨解囊,捐资1000万元,体现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心支持。”
对于周建和的低调,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周建和的朋友们认为,这就是周建和的性格,他信奉“多做事少说话”的原则,从来不喜欢张扬。但也有人认为,周建和的这种不张扬,可能源于创业初期的“原罪”。
周建和这位亿万富翁的朴素,也是出了名的。他住在北京宣武区一个很平常的居民小区里,开的车也很一般。夏天,他经常穿着小背心,一个人到街边的小店里去吃面。邓智仁曾“取笑”自己的老板:“我住的房子比你强多了,你开的车也是我不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