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1万元还掏不起的张新,今天,身家已达10.52亿。
回头再看这段创富的道路,起点是在1988年。国有企业改革、全国兴起企业经营承包热潮的时候。
当时,处于倒闭边缘的新疆昌吉市变压器厂已经发不出工资,本打算另谋出路的张新在大家的选举下成为新一任的厂长。按规定,承包人必须拿出1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拿不出这么多钱的张新最后以父母的房子作为抵押缴了风险金。
从此,技术员出身的张新将一家老厂“乌鸦变凤凰”,以电视机电源变压器为起步,迅速打开了市场。
在一边边壮大公司市场规模的同时,张新也在着手他的企业改制之路。
1997年6月,特变电工(600089行情,爱股,资讯)(600089.SH)正式登陆A股,当时的昌吉变压器厂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6.18%。
张新没有满足于特变电工(600089行情,爱股,资讯)的上市。对他来说,特变电工的目标很大,第一步首先走出新疆。于是,在1997—2001年,通过A股融资,特变电工通过收购重组,再一次得到了快速成长,逐渐成为全国变压器之王。
进入2001年,张新开始为他的“控股地位”铺路。
这一年,由39名自然人组建的上海宏联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500万元,39位自然人中大多数是特变电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中张新出资560万元,显得非常“低调”。
接下来,宏联连续三次股权受让,在2002年成为特变电工的第二大股东。有了上海宏联这个“载体”,张新开始了第二次“变相”MBO。
2003年,当特变电工连续两次收购新疆众和(600888行情,爱股,资讯)(600888.SH)国有股时,上海宏联也突然出现在新疆众和(600888行情,爱股,资讯)的大股东名单中,被外界怀疑“借壳孵化双MBO”。
此时,张新作为特变电工的核心人物,在宏联的占股比例还非常有限,还无法形成控股地位。于是便又有了张新更关键一次的“MBO”。
2003年1月9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被整体改制为新疆天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天山投资的股权结构是:张新持有33.82%的股份,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员工持有38.38%的股份,战略储备股权27.80%。
至此,张新通过2次MBO,间接控股特变电工5.01%的股份,同时通过上海宏联间接持有新疆众和0.26%的股份。短短2年时间,张新顺利完成MBO,同时又为他“笼络”了一批中高层,为打造庞大的“特变电工”舰队立下汗马功劳。
荣正咨询的MBO专家郑培敏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变电工的MBO可以算是一次非典型MBO,它与美的电器(000527行情,爱股,资讯)类似,属于集体企业改制再完成管理层控股,这只有在中国才出现。”
对于张新的两次MBO,郑培敏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市场化、阳光化的MBO,张新可以说是特变电工的创始人,如今他成为实际控制人也是还其本来面貌。
确实,回顾张新的成功,其每一步可谓“及时把握了潮流当下”,但部署上又显得有张有弛。哪怕在2003年MBO全国叫停的时候,它通过上海宏联的屡次出手悄悄成为特变电工的第二大股东,不引发要约收购,同时又为张新进一步控股留下空间,完成了一次非典型性MBO。
有媒体这样描述张新,个头不足1.6米的他,其貌不扬,配上不打领带穿的西服,活脱一个“刘老根”。但,谁又想到46岁的他已是中国变压器之王,而他的野心已经伸向了新能源领域,特变电工也正成为新能源代表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