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冠平:从清华园走出的创投家

 冯冠平:从清华园走出的创投家


1988年,我国传感技术专家、清华大学博导冯冠平,带着七、八个清华人出清华园,来到了南海边的深圳湾,创办深圳清华研究院。

  一晃十年过去了,深圳清华研究院从最初的几个人在一个小楼里租房办公开始,到如今,研究院创建了5个大型实验室;促进了150多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技术创新价值达100多亿元;孵化了100多家高科技企业,资产翻了十几番;研究院总建筑面积也扩大到将近四十万平方米。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向温家宝总理汇报说,如果中国有100家深圳清华研究院,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就大有希望了。

  不走老路开新道

  初到深圳,到底做什么?最现成的做法是以清华的优势,搞培训办班挣钱。此外,当时大学办企业的也很多,很时髦。但这两条路冯冠平都没有走。

  抱着不随大流的信念,冯冠平去搞了一个“孵化器”,从事应用技术的研究。冯冠平把深圳清华研究院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应用技术研究的中心、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运行机制上,冯冠平以“四不像”的理论奠定了研究院的发展基础。

  力合传感成功孵化

  研究院第一个孵化成功的就是冯冠平自己的专利。作为我国最年轻的传感专家,冯冠平在传感技术方面先后四次获国家发明奖,1985年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银奖,拥有二十二项专利。力合传感公司在进入孵化器的第二年就很快走上良性扩张的道路,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占领了德国市场的80%,同时还打入了美国和日本的市场。现在,研究院投资的项目中,有30多个是清华的研究成果。

  冯老师的两个愿望

  冯冠平是个脚步停不住的人,他说:“我还希望实现两个愿望。一个是争取拿到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把一等奖的空缺填补掉;另一方面希望再孵化一大批科技企业,使它们的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6372.html

更多阅读

本·卡森:从贫民区走出的传奇人物

1951年9月18日,本•卡森(BenCarson)出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他的母亲尽管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鼓励她的孩子从小博览群书,并树立他们的自信。卡森从一名穷学生转变成了一个集荣誉于一身的人,到进入医学院到33岁成为约翰斯•

陈挺:从福安走出的开国少将

陈挺:从福安走出的开国少将“寻访韩城历史名人故里”系列报道之来源:http://www.ndwww.cn/news/wy/whmd/200905/61528.html宁德网消息 (晚报记者 孙丽晶 文/图)  寻访时间:5月4日  寻访人物:陈挺  访问对象:福安潭头镇后洋村詹

声明:《冯冠平:从清华园走出的创投家》为网友给力侽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