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中国十大商帮的“晋商”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讨论,尤其在煤老板正在“转型”的今天。
“如果煤老板和铁老板不算晋商的话,那山西现在就已经没有真正的企业家了。”在山西采访之际,山西的多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在接受CBN采访时这样认为。
曾经有人总结,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这种精神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三种精神构成了“晋商精神”。
尽管煤老板们自己也觉得他们确实受到了晋商的几种精神的熏陶,他们完全具备这些精神,但热议仍然未停。
“煤商为什么不是新晋商我认为他们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企业家。”在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员、晋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春平看来,煤商的崛起是时代产物,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将之排除在新晋商的门槛之外显然不合适。
不过,反对者也大有人在。以《小民话晋商》的作者、经济学家梁小民为代表的“否定派”则公开表示:“昔日乔家大院乔家的节俭、诚信是晋商精神的代表。今天的山西较大的商人大多为煤老板,奢侈浪费成风,已丢失晋商精神,不算晋商。”一掷千金购豪华轿车和整栋别墅的煤老板近几年频频以暴发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眼中,而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进行了口诛笔伐。
起源于盐商的晋商
历史几乎又在重演。曾经在数百年之前,明代在长城边关设立的九个边镇中,其中三个最大的边镇:宣府、大同和山西都在今天的山西范围内,另外一个边镇延绥今榆林也在山西和陕西的交会处,这四镇占了边关总兵力的45%。
如此多的军队驻扎在这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士兵的吃饭如何解决,于是明政府推行了边关屯田。后来发现根本推行不下去,在雁北这样缺水的地方靠屯田解决军粮,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于是政府又不得不利用商人往边关运粮,而商人把粮食运到边关,换来的不是钱,而是盐引的批文。
盐引便是晋商起家的开始。盐引就是盐的专卖权,古代盐是国家专控物品,盐就是钱,贩卖获利极高,政府没钱给粮商,就只能给盐引,不过这成全了粮商的生财之道,一个通俗的解释是,国家以盐税作抵押,来换取民间的战争投资。
中国有几个产盐的地方,一个是沿海的海盐,一个是四川的井盐,再就是宁夏和山西解州的池盐,晋商一开始就是靠贩卖池盐获利而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