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马蔚华被英国《银行家》评为“年度希望之星”,该杂志这样评述:“中国的银行家大多是一群低调的,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政府官僚。不过马蔚华是个例外。”
在1999年被任命为招商银行行长之前,马蔚华是一位资深的高级金融官员。多年以后,他被公认为中国最富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在国际同行眼中,招商银行是最合乎他们标准的中国本土银行。
在中国现实中,创新意味着挑战和改变既有规则、模式甚至是文化,创新者通常颇遭物议,而马蔚华远离非议。这非同寻常。
一位政府官员对他的印象是“做实事而不高调,很坚持,很强硬,但又深含不露”。以传统语汇评价,马难得地兼具了“中正平和”和“弘毅”的特质。这样的特质帮助他在中国语境下成为了一位极为成功的推销员,向官员、客户和同行推销他的银行和他的理念。
今年10月,在金融海啸中,他把分行开到了美国纽约。在美国,他向记者坦言:“现实世界里,因为价值观不同,确实有很多不理解你、丑化你、诬蔑你的人。但你不能怕,你怕不等于他不存在,你要讲你的价值观和理念。不同的文化不见得要互相认同,但要互相认识。”
为了这一天,他和华尔街和美国政府打了四五年交道,在偏见中一家一家、一个人一个人地赢得了理解、认同。他的耐心与从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难让人去想象这家银行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需要隐瞒。被奥巴马任命为新财长的盖特纳就成为了他的私人朋友,称他为“和巴菲特一样重要的人”。
在国内,马蔚华的交游更为广泛。他曾说,“每到一家分行,我都要做三件事情:拜会当地的党政领导,走访大客户,然后就是到基层网点走一走。”他与众多的官员、学者、演艺界名流是私人朋友,许多人对他的亲和、朴实印象深刻。而他坦言,从与各种人的交往中,他学到许多,也让招行的理念和服务为更多的人认可。
显然,在一个动荡的世界里,一个低调而朴实的交际者,可以更从容地引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