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之磊风采依旧。
10年前,作为清华大学最早的“学生创业明星”、响当当的“知本少年”,25岁的童之磊被媒体广泛关注乃至一度热捧;10年间,童之磊艰苦打拼,在创业的道路上深深浅浅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10年岁月,没有磨去他的一身锐气和执著。
10年,对童之磊来说,不短,他在创业路上一路摸爬滚打,他创办和掌舵的中文在线几次逼近生死存亡的关头;10年,对童之磊来说,不长,他的拳脚刚刚展开,他的创业构思、战略计划正在成熟。
10年,童之磊只做了一件事——数字出版。
三年挖出“第一桶金”
数字出版是时代发展赠与业界的一座金矿。理论上,最先掷下“?头”的人将抢先挖出亮晃晃的“金子”。
1999年前后,正值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大洋彼岸纳斯达克指数正激励着创业者在IT领域跑马圈地,国内外风投“一掷千金”,数字公司千帆竞发。
25岁的童之磊一鸣惊人。这位前脚刚踏出校门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创办了一个“中国人齐上网”的网站——中文在线(Chinese All)。在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坛名流、业界专家、媒体记者纷纷捧场,童之磊意气风发。他的设想是,在网上建立一个图书馆,使国人更方便地读书。踩在网络技术、内容资源、数字版权的土壤之上,童之磊相信,脚下的富矿含金丰富。
童之磊的第一“?头”选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上。在此之前,数字图书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可谓一个全新的事物,国内更无人把触角伸向中小学。
2000年,时值教育部提出实施“校校通”工程,具体目标是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这一契机被童之磊看在眼里。他找到教育部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如果是这个方向,我们应该建数字图书馆”。当时,许多中小学因财力所限、图书匮乏甚至无法建立图书馆的状况在全国很普遍;另一方面,教育部一直力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开设电子教室,但由于没有足够内容,很多学校电脑闲置率很高。而具有检索方便、易于管理、成本低廉等优势的数字图书馆,则能同时解决上述“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两大难题。
但童之磊很快发现:“大多数中小学师生对数字图书馆完全不了解,中文在线实际上成了这个领域的启蒙者和布道者,过程非常艰难。”
“先是启蒙,告诉大家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到底有什么好处”。为此中文在线到全国各省为2万多名校长、图书馆馆长、老师进行了培训。而接下来的工作则更为复杂,由于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各不相同,要建立这样一套模式,需要从上到下“打通流程”。从教育部到省里,再到市、县,最后落实到每一所学校,中文在线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例如在试点学校先期试验半年至一年,运作相对成熟后形成试点报告,再向当地其他学校推荐,在市里普及,成熟后再向全省推荐;在中西部地区,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甚至以买断图书版权后捐赠的形式进行普及和推广。
尽管意识到创造需求、开创市场需要一个过程,不过,很长时间内都无产出的状况还是比童之磊想象的要漫长。直到2003年,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正式被认定为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由教育部支持、以实验校的方式在全国进行推广。童之磊至今仍深深记得,在当年年底那个大雪纷飞的签约会上,中文在线拿下了3年来的第一个单子。
如今说来,童之磊仍对这三年之难唏嘘不已。这期间,中文在线经历了纳斯达克崩盘之痛,一度陷入严重的资金困境,最困难时只剩下3名员工,靠着童之磊打工赚钱、借钱维持运营;2001年,被泰德时代集团(香港)并入旗下,依靠其“打点滴”维持运转,中文在线一度沉寂。
2004年,对数字出版热衷不减的童之磊以“股票+现金”的方式、以千万元的代价回购中文在线,重返清华“二次创业”。再次撑起中文在线的大旗时,童之磊发现,3年的困顿和艰辛并非颗粒无收,中文在线终于“攒”出了市场的份额。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稳健、持续的模式,逐步在全国6000余所中小学中获得了应用,建立示范校200余所,实验区5个,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
童之磊分析:“而这仅仅是整个中小学市场的1%,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4类学校共计45万所,如果做到20%,我们的业务至少要翻10倍;即便做到20%、30%,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对此,童之磊雄心勃勃。
手机出版“从头做起”
2004年,童之磊向泰德董事长陈平提出回购中文在线。其时,童本人担任泰德集团执行总裁,一人之下,千人之上,且薪水丰厚。在许多人看来,童之磊如此选择是自讨苦吃。陈平挽留童之磊说:“除非你觉得中文在线能够上市,我就不拦你。”想了几十秒,童之磊认真地回答:“中文在线不但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童之磊抛下所有,带着创办“伟大公司”的理想再次奔波。在他看来,伟大意味着要跑在前面,要在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上有把握和判断。继数字图书馆之后,童之磊将掘金点放在了手机出版上。
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一样,2005年,中文在线刚刚启动手机图书阅读时,市场的认知度非常有限,业务基础也不完备,当时基于手机的增值业务尚未开始,wap、彩信等也都没有铺开。要在手机上发展出版产业,对用户的阅读习惯、对中文在线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一份来自英国的调查报告给童之磊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报告提出了一个假设——“基于某种原因要在荒岛求生,你在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在内的5种媒介中,最后放弃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最后放弃的是电视,其次是手机。而当研究人员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细分时发现,30岁以下人群最后放弃的是手机。”
事实上,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诸如手机将成为“第五媒体”的说法就已经被业界提出。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手机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手机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终端之一。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手机用户量,童之磊对于手机出版信心十足。
2005年,中文在线开始发展手机阅读业务,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广泛合作。这对于后者来讲同样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手机有限的屏幕上怎么看书?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有没有版权问题?怎么处理?都成为摆在运营商面前的难题。中文在线再次从头做起,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担任中国移动梦网的版权顾问,童之磊甚至亲自上阵进行培训。在他看来,手机出版能够发展,甚至被认作比互联网出版更具前景,并非手机用户比互联网用户多,而是其模式从一开始就是良性的。“手机出版,运营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如果搞盗版,这个产业就无法形成。而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这样的版权意识——要在手机上卖内容就要提供版权证明。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具体到手机出版的运作模式,童之磊分两条线布局战略:第一种是wap模式,就相当于手机上的互联网。这种通过手机登录网站、点击阅读的方式最开始也受到过质疑,而如今它已成为移动梦网的一级频道之一——书城。基于wap平台的手机图书阅读,从第二章开始收费,扣除话费后再与运营商进行结算。第二种模式是彩信,与wap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直接“推送”到用户面前,更为便捷。等候时、行进中,拿着手机阅读小说、资讯如今已成为部分手机用户的生活习惯,中文在线手机阅读的用户规模已超过500万。
而未来可以选择的模式则更多,比如客户端、手持阅读器模式等等。这使童之磊认定,手机出版或者说无线出版一定是数字出版的未来。2007年,去日本时,他的这个体会进一步加深,据日本讲谈社数字出版负责人介绍,日本手机出版已经占到整个数字出版70%的份额,而这个比例仍在增长,按趋势未来甚至有可能占到80~90%的市场。
童之磊认为,目前,影响手机出版最大的问题在于推广。诸如手机图书要怎么看、在哪儿看、付多少钱看、有什么书之类的疑问在用户中很普遍,其原因就在推广做得不够。手机出版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而“伟大的公司”正在积极地创造这种需求。
中文在线的全媒体出版,就担当了做市场培育工作的重任。对全媒体图书,中文在线不仅注重与上游内容提供商进行深度合作,还注重在都市媒体、大型门户网站和文化类媒体上进行宣传。据童之磊介绍,《非诚勿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两种全媒体图书,在手机渠道的销售收入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两本书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在无线渠道取得好的销售业绩,跟中文在线已经搭建了一个结构丰富的手机销售渠道,注重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加工,进行高质量的营销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