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一个培训时间总计12周,学费66.8万元的“富二代”培训班将在下月开办,主办者旨在“打破‘富不过三代’的传统观念,让民营企业不再为传承而上演兴衰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一培训班除了学习企业经营之道外,还教打高尔夫和骑马,甚至还教如何穿衣打扮、喝酒品茶。在这12周的时间里,有两周出国到新加坡学习,其余时间都在国内复旦、厦门、北大等知名大学上课,最后两周时间是在庐山的白鹿书院……这是继上海、浙江等地之后,无锡出现的面向全省招生的“富二代”培训班,目前最小的报名年纪仅仅16岁。
重视对“富二代”的教育无可厚非,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什么基础上接受这种“贵族教育”——如果算得上贵族教育的话,这个基础的夯实与否决定着未来人才,包括“富二代”的素质,也决定着这个培训的良好初衷是否会成为培植虚荣心的开始。
在此次王家岭矿难发生之后,人们在感叹我们救援得力的同时,也在反思中国矿难发生的各种原因,其中有消息报道说,矿难发生率最低的德国,矿工在从业前要接受三年的职业培训,这种教育基础决定了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样的,中国足球问题多多,归根结底与球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在同龄孩子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全天候训练了,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不仅在于教育内容本身,还在于它参与了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错过这一时期,其后的集训式培训难以弥补,那个16岁就从普通高中进到“富二代”培训班的孩子,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教育其实是个“润物细无声”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后者往往做的是“面子工程”,它的最终落点肯定不是素质和能力。以这种标准,培养出一个举手投足符合社交规范的人确有可能,但培养出一个能在竞争社会上立脚的才俊、精英恐怕就难了。这一点不妨看看他们的“富一代”父辈,靠艰苦创业出来的可能占绝大多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不放弃的顽强心态和超群能力,恐怕更不是这种用钱堆起的培训班所能给予的。当然了,如果这种培训班旨在培植“富二代”的优越感,或者尽快打上富人的烙印,此番言论就算多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