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源果汁宣布被可口可乐并购到并购案被商务部“叫停”,一共过去了196天。而身为汇源董事长的朱新礼,也在这漫长的196天等待中,经历了多数人要一生才能体会到的喜怒哀乐。
去年9月3并购消息公布后,朱新礼曾因“将民族品牌卖给外资”这一敏感标签而饱受国内公众的质疑和指责,当时迫于巨大压力的他,喊出了“企业要当儿子一样养,要当猪一样卖”的名言。
之后谁也没有想到,美国金融海啸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艳羡朱新礼的“先见之明”。人们都以为,外表憨厚却老谋深算的朱新礼,这次真的是“笑到了最后”。
殊不知世事难料,并购案“胎死腹中”,朱新礼也再次成为舆论热点。这时候,拍手叫好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心态复杂者更有之。只剩下个欲哭无泪的“老朱”,独自品味世事无常带给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刻骨铭心。
半年前与可口可乐签订协议后,朱新礼把手机仍留在办公室,找了个山沟把自己关了三天,对外界一句话也没有。而如今,他又是谁的电话也不接,也很少在公司露面。本来他以为,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甚至计划好了钱怎么用。如今一切都泡汤了,刚放松的大脑又得重新紧张起来,他需要时间思考。
其实,朱新礼对最终结果早有预感。春节之后,他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并购可能会有变故,并且着手准备应变之策,比如督促各地工厂尽快研发适合区域市场的产品等。
不过,心存侥幸的朱新礼仍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并购案被否决的当晚,汇源高层就召开紧急会议,对公司既有战略计划做出重大调整。
朱新礼对果汁上游产业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做上游的前景很好:首先不需每天面对消费者;其次,做上游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跨国公司一般不会介入,竞争小;再次,中国水果市场资源丰富。
在并购案受审期间,他就放出话来,“与可口可乐的合作,正是给汇源一个机会,使我能够有机会调动(人民币,下同)500亿(112亿新元)的资源来做我最擅长的事业。”他所指的“最擅长的事业”,就是种果树、加工水果。
就在一个月前,他还跟媒体说,“我一向是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即使是这几个月,我也没有坐着干等结果,还在做自己的事。”这其中所谓“自己的事”,就是指在果汁上游布局。
今年1月,汇源派出副总裁级别的高层,相继考察了河北衡水地区的水果基地和海南定安县的热带水果种植加工基地。另外,在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等果区,也能看到汇源的影子。目前,朱新礼已拥有400多万亩的优质果园,30多家水果加工企业,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继续做大上游产业,是朱新礼的一个选择。要么,就是重新回到下游加工的竞争队伍里,继续研发新产品,扩大营销网络。
重回下游加工竞争队伍
现在看来,朱新礼的选择似乎更倾向于后者——暂时放弃自己擅长的果汁上游业务,重新面对竞争激烈的下游市场。目前,汇源已经叫停了总投资近30亿元的果汁上游基地建设项目,并陆续召回派往基地的骨干人员,转战新产品开发和营销领域。
同时,汇源逆势面向全国大规模招聘240多名人才,涉及高级管理人员、财务等多种工作岗位。这被朱新礼解释为“储备人才”,而且,他还筹划着要办总经理培训班,培训100个总经理,“这就是说,我们要办几十个工厂、几十个大项目,就业能有几千人、上万人。”
据报道,在近日召开的汇源高层会议上,汇源已将“低浓度果汁饮料”作为汇源日后开拓的重点。但这一战略在行内人看来,并不是一个最为明智的选择。因为,低浓度果汁饮料并不是汇源的强项。汇源旗下有200多种产品,真正赚钱的主要是传统的高浓度果汁产品。
不过,对于从濒临倒闭的小厂一步步做大的汇源来说,它的决策肯定有其道理。
或许,未来适时待售仍然是朱新礼的最好选择。
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中,朱新礼将汇源比喻成一幅画,“你画一幅画,这是你的作品,你老把它锁在抽屉里吗?”
他说,“你得把它卖出去,然后再画更好的画。而且,画家不可能一生只画一幅画,永远锁在家里——因为这是民族品牌我就不卖——否则世界就没有交流和交易,画家就没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