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金融帝国的拆解,也意味长达十年的金融超市实验时代宣告终结!当初由前执行长威尔(Sanford Weill)主导一站购足所有服务的金融超市策略,虽然一度把花旗推向巅峰,但也因为规模过大整合不易,加上对科技投资匮乏,让后来在金融危机肆虐下,金融超市终究难逃失败命运。>>百年帝国加速裂解
花旗集团的前身可追溯至1812年的纽约城市银行。不过真正蜕变为金融帝国还是它在1998年以374亿美元并购旅行者集团之后。威尔在他领军开辟的江山下,得以大胆实验金融超市的做法。
威尔的革命性创举曾为花旗创造有史以来最大获利,并塑造花旗在华尔街重量级的地位。花旗股价从威尔1986年接任执行长到2003年他退休期间,报酬率为2699%,击败巴菲特的柏克夏海瑟威的2588%。
曾经风光一时,并引来其它同业,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争相仿效的金融超市模式,如今却被外指责是铸下花旗衰败的祸根。外界指出威尔对基础建设与科技的投资不足,加上规模过大,整合不易,导致版图遍及一百多个国家的花旗金融帝国难以有效运作。
Jensen投资管理公司的经理人米兰表示,“花旗模式是规模愈大、营运将会更好”,但如今该做法却行不通。
在威尔钦点的接班人普林斯接下花旗后,该集团进一步深入房贷证券与其它复杂债券产品,导致在金融风暴横扫全球下,花旗因庞大的信用损失与认列金额而受伤惨重。
为减轻债务负担,花旗把旗下美邦证券售给摩根大通后,紧接还可能拆解其它亏钱部门,使得花旗在历经十年扩张最后恐将重新归零。这也凸显金融超市模式在经济荣景时可以锦上添花,不过在景气趋向紧缩还是无法逃脱失败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