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雅虎的创始人之一杨致远在一篇题为《我的新工作》的博客中写道:“对我来说,雅虎CEO的头衔今天具有新的含义。我相信雅虎未来将继续扮演互联网领先者的角色,并取得长期成功。”在这一天,雅虎宣布杨致远重新出山,取代已经辞职的特里·塞梅尔就任公司CEO。然而,救世主的传奇并没有最终上演。十七个月后,并没有将自己创立的公司从悲惨命运中挽救出来的杨致远再次去职。
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DavidFilo)创立了雅虎,并于两年后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传奇。那时候,雅虎在全球成为新经济力量的代名词。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雅虎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股价跌至历史最低。关键时刻,杨致远邀请了一位没有任何互联网背景、不懂技术的传媒人——特里·塞梅尔执掌雅虎,开始了向媒体公司的彻底转型。但是与此同时,雅虎却犯下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它忽视了谷歌的成长,这个高速成长的公司最终成为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对手。
事实上,在塞梅尔执掌雅虎的时代,最大的错误就是错过了收购谷歌的大好时机。塞梅尔和其他雅虎高管早已认识到在网络搜索市场追赶谷歌的紧迫性。但是,雅虎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错失良机,而其他公司却抓住了时机迎头赶上。新闻集团两年前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社交网站MySpace,而雅虎却错失了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的机会;谷歌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而雅虎却仍在努力整合自己的16项视频服务。
当雅虎认为广告不过是网页上闪动的小小指示牌,谷歌却已经将广告条放到了它检索结果的右侧,广告和搜索的请求精确相关,只有在用户点击后才收费。多年后,雅虎终于意识到谷歌的做法是未来的主流,并试图追赶,但是已经太晚了。
在复出的时候,杨致远对外界宣称,自己需要一百天时间筹划全新的战略,“我们始终相信我们是富有创造性的。”相反,事实却表明,有“谦谦君子之风”的杨致远,温和的性格里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他似乎更喜欢讨论而非决策,这对于处于危机中的雅虎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显然,雅虎更需要一个果断的铁腕者来充当调转方向的舵手。
2008年2月,微软出价每股33美元试图收购雅虎,这是一个诱人的条件。微软的蓝图是通过合并雅虎来阻击谷歌,后者已然成为了全球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然而,杨致远却拒绝了微软的请求,理由是微软开价偏低,这让几位大股东不解,他们的意见是同意被收购。最后的结果是,收购搁浅,雅虎的股价跌落至12美元。
杨致远曾希望为雅虎寻找另一条出路,与谷歌形成广告同盟。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盟规定雅虎将在其搜索结果网页,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站点上显示谷歌提供的广告。然而接下来,由于司法部就此合作涉嫌违反垄断法而介入调查,谷歌和雅虎不得不宣布放弃广告合作计划。
事实上,一直以来,对于杨致远的复出,外界并不看好。标准普尔分析师斯克特·凯斯勒表示:“很多投资者认为,管理层变更将成为雅虎的一个分水岭,未来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认为,他们将会失望,因为杨致远不会带来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