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网易财经作为独家网络直播媒体全程对本次峰会及其分论坛做现场报道。在“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分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研究院、新世纪跨国研究所所长王志乐作为承办方代表暨会议主席,在引导和控制会议议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产业振兴和中外企业把握机遇的看法。他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肩负同样的使命和责任,也面对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各类企业通过与中国各级政府良性互动及彼此通力合作,可以在经济振兴、产业调整和企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多方共赢。
地方政府落实振兴规划应体现“走出去、引进来”
当下的金融危机,给全球企业特别是正处在历史转折点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在与会嘉宾提出,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承载了将调整与发展、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结合的使命时,王志乐评价说,不单是中外企业应把握中国宏观政策走向、充分利用经济刺激措施和产业振兴规划带来的机遇,地方政府在落实当地的产业振兴规划时,也应体现出面向全球的开放胸怀,融入“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
王志乐举例说,去年他在山东考察调查时,感觉到山东在经济发展中“外企、私企、国企三类企业都抓”,引导各类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十分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要求。而山东省在产业振兴中也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强调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所以我们这次峰会请来山东省的领导来介绍经验。”王志乐说。
“信心”和“黄金”普惠中外企业
在论坛上,王志乐援引数据指出,中国政府利用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华外资企业总数不到30万家,占全国企业数不到3%,但是他们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接近30%、税收达21%,创造了接近80%的高新技术出口,而且吸纳了4500万人的直接就业。同时他提出,当下有媒体质疑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惠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西门子中国总裁郝睿强、英特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和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分别以自身所在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计划为例,回应了王志乐援引的这一质疑。他们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外企和民企也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一轮产业振兴规划中,外企和民企也获得了同样的发展机会,并均有意愿找准自身定位扩大投资。
“由此看来,外国企业并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歧视,民营企业也不是光得到信心没得到黄金。”王志乐总结说。
国货概念需明确:全球化下并无“中国制造”
在世界各国谋求自身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不少国家的振兴政策中都明确提出了“国货采购”。
王志乐将一些媒体对“国货”概念的炒作作为一个话题,引导与会嘉宾进行了专门讨论。巴斯夫高级副总裁就此介绍说,美国提出的“采购美国货”的概念中,是将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外资企业也当作“美国货”的。
王志乐在日前做客网易财经时曾就这一话题做过专门阐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贸易、投资和并购,已经变身利用全球资源、与各经济体高度融合的“全球企业”,所谓“中国制造”实际上也早已是“全球制造”。因此,各国“国货”的概念界定应将在当地投资生产的各类企业全部包含在内。
本次论坛结束时,王志乐总结说:“在产业振兴中不仅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还要发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作用,越是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对国家发展越有利,对国家经济安全也最好。这次的振兴是在开放中振兴,而不是关起门来振兴;是在改革中振兴,而不是走回头路,回到过去老的体制,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振兴。而在全球化的开放时代,中外企业在合作中才能实现真正互利共赢的振兴。”(本文来源:网易财经作者: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