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血汗工厂”、员工跳楼、富豪逃税,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并未难倒富士康老板郭台铭。但是上周巴菲特力挺王传福并最终牵手比亚迪的消息却让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众所周知,近年来,比亚迪开始逐渐蚕食富士康作为手机代工龙头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多个领域和富士康对上了阵。这引起郭老板的极大不快。
威胁者与打压者
三年前富士康以盗取商业秘密为由,在深圳法院控告比亚迪,双方“正面冲突”由此开始。而去年底传出“股神”巴菲特将入股比亚迪后,郭台铭更是坐卧不安,这位过去不起眼的小弟弟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成为最大竞争对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拥有强人性格的郭台铭还是不断在公开场合抛出豪言壮语:“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没做汽车、没做电池,而在与鸿海交集的行业领域中,双方差距太大,比亚迪绝对不是我的对手,只要是公平的竞争,鸿海全球绝对不怕竞争。”
事实上,打压已经开始。
在两个月前巴菲特举办投资者大会之际,郭老板隔空“三问巴菲特”。
他的“三问”分别是:巴菲特与比亚迪合作是否有违诚信?巴菲特敢不敢驾驶比亚迪电动车上下班?巴菲特凭什么判断比亚迪的潜力?对于这三问,郭台铭的目的很明显:隔山打牛,打压竞争对手比亚迪及其掌门人王传福。高傲的郭台铭终于使用上了商场的惯用手法。这也折射了他前后转变的心态。
郭老板心里还有另外一块梗塞,那就是巴菲特的投资将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欧美的推广进一步加速,同时也使动力电池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品牌渗透无疑会危及鸿海和富士康的全球战略,特别是危及多年来一直深耕的美国市场。可谓“我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反思领先战略
探究比亚迪与富士康发展会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当年鸿海是以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逆向整合整个产业链,而比亚迪低调进入手机代工市场后,开始了同样的逆向整合运动。目前比亚迪业务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屏、键盘等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并获得装配手机的认证。同时以电池为切入点,进入新能源汽车开发,最终引来巴菲特的青睐。
过去与富士康相比,后起的比亚迪在商业模式上有一个巨大的劣势,就是设计和技术门槛,但技术专家出身的王传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从起步阶段的生产线开发就颠覆了“技术就是高投入”的模式,通过环节分解来做针对性投入,这使得比亚迪的研发费用大大降低。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也使得企业成本大大降低,这形成了比亚迪挖角跨国巨头生意的最大优势。以至于巴菲特也禁不住盛赞王传福是“爱迪生(发明大王)与杰克·韦尔奇(前美国奇异总裁)的综合体”。
文化较量
郭台铭祖籍山西,虽然未在内地长大,但受父母影响,他的晋商特征还是明显张扬出来:勤劳、霸道、有野心。郭也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地道的晋商。有趣的是,对手王传福是安徽人,是当代徽商的代表。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商帮就这样再一次相遇。
徽商与晋商皆处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必须另谋他路。这种生存条件劣势造就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经商。他们总体的品性里面都有勤劳、精明的一面。但不同的是,徽文化塑造了徽商作为儒商的品格,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这一点在王传福身上似乎也得到了印证。工科出身的王传福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表高论,至于绯闻公众更是闻所未闻,这样一位潜心钻研的领导者,事业爆发成长也是顺理成章。
什么样的企业有着什么样的领导者印记。富士康的企业文化业已深深烙上了郭氏印记:严谨、流程化、时而爆出一些惊人的消息。这种由“两部制”(台湾管理人员与内地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不同的考核体系)以及跨国公司模式构成的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了人性的缺失、管理的僵硬、人才的流失,企业日趋保守。
在坏消息的冲击和对手比亚迪咄咄逼人的压力面前,郭台铭也开始反思起来。日前,郭老板亲自发起“人才本土化运动”。富士康高管在公司内刊中指出,公司正在检讨指出,准备出台新政以推进“台干”与“陆干”机会公平化。
所谓尾大不掉,企业大了掉头转向不是很容易的事。富士康会很快推行本土化管理吗?郭台铭能走出阴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