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防“抑制重复建设”被代表,“防止产能过剩”已演变成行业垄断保护的籍口。不能让国家的“抑制重复建设政策”成为限制新进入者的借口,对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行政许可,对于民营企业,自由竞争更重要。某种程度上,不少产业不是重复建设多了,也不是产能过剩了,而是审批的太多了,许可证发了太少了。我国整体的经济一直是竞争不充分而不是其他。要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来消除重复,而不是政府之手来消除竞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待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必须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会议强调,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严格核发螺纹钢、线材、水尼等产品生产许可证。(新华网)
在经济复苏阶段,防止重复建设很重要。但过去我国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抑制重复建设政策经常被扭曲执行,成为部分行业企业维护其进入壁垒、变相垄断、打击新进入者的手段。而许可证制度又人为地设立寻阻空间,给胆大者留下空间,让胆小者饿死。
所谓的重复建设,要么是行内已有企业的抱怨,那么是政府官员们自己的判断,这两种原因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行内企业的抱怨有时是一种借政府之口阻外来进入的好手段,减少竞争,从而减少对手,消灭对手,获得垄断利润。而政府官员自己的判断问题更大了。因为许多现象是很难判断的。比如浙江部分地区至今仍被用电所困,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前些年官员们自己自认为浙江的电力发展已足够了,再批准就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了。不曾想,浙江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官员们在办公室里做的发展预测速度,而建设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其结果导致浙江许多地区经常性地停电,造成众大的损失,不少企业家只好自己自备一台电机,这种重复又多大?。从浙江电力管制审批中可以看出,实际上计划部门的官员们试图用想象的预测来调控市场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正如今年的房市涨价这么快,发改委的官员们自己也没有料到。所以让他们去出台一些抑制重复建设政策,结果只能是带来更大的短缺与重复。如果没有许可证制度,企业家会根据市场的发展状态自由投资,而目前这种一阵阵的一刀切审批,使不少企业为了赶时间在某一时刻不致被限,盲目地提前进入到某一行业去了。所以,政府的审批许可证,在某种程度上是导致重复建设的根本原因。
再者,从整体发展趋势看,我们许多产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某些产业,比如钢铁业,如果仅从眼前看,好象是过剩了。但如果从长远看,尤其是近年高速铁路、地铁、铁路、建筑等诸多耗钢大户大项目的纷纷上马,应该说是有诸多的潜力的,谁都不想错过这些机会。而目前那些呼吁政府介入对新进入者棒杀者恰恰应该引起警觉。想借政府之手杀人,从而保持行业垄断利润,对整体国民福利是次优的。
还有汽车产业,不是重复建设,也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过分的准入限制,把许多有潜力的竞争者人为地阻挡在外,那些拿到准生证者,仅靠简单的把外资产品拿到国内一组装就可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北京的现代神话不就是这样出现的吗?李书福靠在发改委门前蹲了好几个月才拿到准生证,但吉利汽车却贺了部分中国贫民的汽车梦。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行业不能再让国有资本与洋资本继续打着抑制重复建设的口号,实则在分食中国的超额垄断利润,让中国人民以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却购买比欧美日还要贵的汽车。这都是过分许可证管制,借神圣的“限制过剩产能与重复建设”下的恶蛋。单从汽车产业来讲,再让数十家,甚至上百家民营企业进来都不算多。越多的企业进来,老百姓可供选择的机会就越多,这样才能够造出符合中国不同阶层都用得起的汽车,才能够降低垄断价格,让更多的中国人用得上买得起的汽车,就如印度的NANO车一样,造出1万元人民币的汽车来。
TCL也是彩电行业抑制重复建设的一个幸运者。彩电产业当时也是被行业多次呼吁政府要限制,TCL是最后一个拿到了进入许可证,成就了中国的彩电三强之一。如果没有那个许可证准入限制,很可能还会有SCL,WCL等巨头产生。后来者很可能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很可能会颠覆整个产业。而通过人为的许可证限制,则使那些潜在的竞争者连门都进不了,整个行业从此会高枕无忧,从而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力。
还有银行业,到过“爱存不存”(ICBC)银行取过钱的人估计都体会到排大队的滋味。如果再多批准更多的银行,让更多的银行进入到我国的生活中,我估计工商就不敢再这么牛了,老百姓的排队时间一定会节约无数,幸福指数也会大幅度攀升。正是那个“抑制重复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痛苦,痛苦的服务、高昂的价格与低劣的质量。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还是需要更多的充分竞争来消除那些不合理现象。不能四大银行一呼吁,说过剩了重复了,就搞许可证不让新企业进入。以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是更多的听一听老百姓的,而不是行内企业的叫唤?
我国目前有太多的行业,就以这些的产能过剩借口在被低效率地保护着。某种程度上,我国的产能就是过剩的,是不是也来一个全国都不批新企业了?都市场经济了,还是让市场规则:竞争,来说法,效果会更好。
所以一定要警惕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在许多情况下已被异化为行业保护、落后保护的最佳籍口。国家的宏观管理,更重要的责任应该放在如何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人为地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许可证,保护落后,从而让消费者买者,对整个国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