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美这个似乎已经需要“文治”的“庞然大物”,陈晓希望国美“长盛不衰”。这种基业常青的梦想,若能实现,远远比那些人际微妙更引人入胜。
在一个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无梗概的新兴经济体,或者,古老权谋典故不胜枚举的国度,人们观看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你来我往,眼圈里尽是成王败寇的老戏文。至于现代商业社会的信托责任,不过沦为那些“花絮”的绿叶。
陈晓和国美的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微妙关系,或许算是能深入满足这种好奇与渴望的一幕传奇。善察颜观色者“依稀”记得:想当年,国美收购永乐后,黄说陈是国美CEO的最佳人选,而陈在摄像机面前“一脸尴尬”。
如冯仑言,“荷尔蒙决定了男人都存有征服欲,特别是经商的男人”。商人即赌徒,愿赌者就要服输。既然有人征服,就当有人臣服。上海男人陈晓,错过了家电零售业“跑马圈地”这个“快即是好”的黄金年代,但是,他又通过合纵连横,与其他区域性家电卖场相互持股,实现了全国扩张。尔后,永乐在香港上市,跻身国内前三。不过最终因为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失败,被国美收归旗下。
陈晓必须实现一个创业家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也许是出于韬晦之策,也许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如是充裕的起伏跌宕后的淡然,也或许是国美创始人和大股东黄光裕往日的强势,陈晓给人留下了低调、谨慎的印象。他懂得这个文化里的全身之道。即便是在现在,他已经身兼董事局主席与总裁职务,他仍然低调,尽管他也逐渐展露另一面。比如,他“对事不对人”地批判国美既往的运营中的问题。比如,“客观地讲,我们对永乐和大中的并购,实际上没有做到最佳状态”。
输赢并非商业运营的全部,况且还有大输小赢之分。实际上,民营企业,其创始人的强势比比皆是,远如亨利·福特一直坚持他的T型车;近看乔布斯,让他满意,真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因此,何必以另样眼光观看黄光裕;而又何必要以“故事”的心态来观摩陈晓的起伏?计较于执行与决策的天壤之别,过多关注陈晓的决策是否掣肘于黄氏家族,并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情。毕竟,面对国美这个似乎已经需要“文治”的“庞然大物”,陈晓希望国美“长盛不衰”。这种基业常青的梦想,若能实现,远远比那些人际微妙更引人入胜。
无论如何,在强势的创始人突然“离开”后,国美上下面临的困难得到遏制,并开始触底回升,陈晓当然功不可没:赢取供货商的继续支持,让人们不把国美和黄先生的变迁等同起来,让员工们的信心免受重大波及等等。
陈晓的“精细化”理念也逐渐大展拳脚。提高店面的有效性,这是他重新回归一个战略决策者的试金石。“首先要看盈利。假如这个店今天不能盈利、未来也不能盈利,这个店再开就是浪费资源,我们要做牵制或者是关闭。”做大电子商城是其另一个重大机会点。当然,他开始操盘的股权激励机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的转变不仅是称谓和地位上的,国美比其创业企业更大、更全国、快得多。他要把自己的思路注入国美,并赢得各方的认可和支持,甚至赞许,那么他就必须把国美做得更大更强。国民党的“战俘”可以为共产党将士们的教官,一个更为重大的背景是,胜利者必须要从过去的胜利中走出来,在迎接新的挑战时,他们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