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投行家的烫手转身



  前方并非坦途。

  将于明年1月16日正式接任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10月16日展开与现任行政总裁周文耀的交接工作。

  纵观历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多是土生土长香港人,李小加是港交所成立20多年来首位“非港产”的行政总裁。这一改写历史的身份,使得他接任的消息在今年6月3日正式传出后,即备受业界关注。

  但关注之后的声音并非都是正面的,香港证券界一度质疑,内地人会否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欠缺认识。此外,港交所近年来逐步被边缘化的趋势也在暗示,这位来自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家,接下的更像是个烫手山芋,一系列的艰难挑战,还在前方等待他悉数闯关。

  从采油工到国际投行高管

  若了解李小加,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内地投资银行家。其奋斗史在当今国际投行的华人高管中十分典型,显得与众不同,极富传奇。

  现年48岁的李小加,生于北京,长在甘肃。16岁那年,作为中海油前身企业的一名石油钻井工人,他参加了中国最早的海上石油钻塔工作。“当时,我从技校毕业,招工去了渤海湾做采油工。”

  海上的生活给普通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单调,但李小加不这么认为。他曾向记者回忆,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是幸福的。因为做工人就意味着不用下乡,待遇也非常好;吃饭不要钱,甚至一年还能发两双皮鞋。对做钻油工人的工作环境,他形容根本说不上是个钻油台,严格而言,只是伸往海上的“一支铁”。

  如果说4年的采油工生涯为李小加之后的人生作出了什么关键铺垫的话,那就是让李小加学会了英语。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抱着收音机学习。闲暇时,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去大学门口蹲着,看那些进进出出的大学生。

  1979年恢复高考,他如愿考入厦门大学英语文学系。之后任职《中国日报》驻北京记者及编辑。1986年,中国掀起一股出国潮,李小加和太太也加入其中。

  “当时我们写给美国大学的申请信特别直接,”他笑着说,“原文大意是:如果学校需要我们交申请费的话,就请不要回复了。因为回复也没有意义,我们没有钱。”

  这封奇怪的申请信,引起了阿拉巴马大学的注意,这所在美国南部一个偏僻小镇上的大学,竟然出人意料地招收了李小加。

  但“没钱”的窘境依然如影随形。李小加和太太一起去美国留学时,口袋内仅剩有50美元,他不得不和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靠洗碗生活。毕业前的最后关头,他决定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一步深造法律,原因很简单:这样可取得奖学金,由学校支付学费。

  获得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后,李小加服务于纽约的两家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和Brown & Wood,主要负责证券与并购业务。Brown & Wood恰与美林有来往,美林看中了他。

  1994年,李小加加入美林,从事中国政府与企业的融资及海外发展工作。1999年,李小加跃升为美林证券中国区总裁,牵头了中海油、中移动及中电信等多家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2003年,他被摩根大通挖角,成为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他令摩根大通在中国市场的排名中节节攀升。其中,包括他与中海油的未尽之缘——在当了石油工人近30年后的2005年,他参与了中海油以196亿美元竞购美国优尼科的交易,只是身份已经转换。其后,他又带领摩根大通成功完成中国铝业、招商银行等诸多大项目的发行及上市工作。

  “小加饭局”

  李小加的投行生涯,几乎参与了内地国有巨型企业海外上市、并购的主要项目,积累了深厚的内地政治经济生态经验;而其自身的国际投行高管身份和长期的美国学习工作生活经历,自然又赋予了其扎实的行业底蕴和国际化视野。这一中西元素组合下的工作履历,或许将成为港交所未来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

  但如此履历,也让香港证券界忧心这个“海归派”,会否聆听本地市场声音,而且担忧他管理交易所的经验,不及上任行政总裁周文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此轮候任港交所行政总裁人选不止1人,但李小加能突围而出,正是港交所委员会欣赏他兼备的“中西合璧”条件。正如李小加自己对于上任目标的说明:“我的目标是将香港打造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国际市场,外国企业会在香港挂牌,以得到中国投资者的资金,正如现在国企在香港挂牌,用以吸引外国投资者一样。”

  香港证监会主席方正对此也表示,港交所的总裁人选要了解市场,是否来自内地其实不是问题。

  除了方正力撑外,李小加的旧主摩根大通亦为港交所送上大礼,将港交所评级调高为“增持”。在李小加出任港交所CEO消息在今年6月3日刚宣布一周后,摩根大通6月10日就发表研究报唱好港交所,将其目标股价调高56%至158港元。

  尽管有这一片支持声,尚未正式出任总裁的李小加仍已开始抓紧学习。除经常出席上市仪式外,香港投行界人士透露,他们风闻李小加近期非常忙,差不多晚晚都有“小加饭局”,一来是要趁早同港府官员、其他监管部门负责人紧密沟通,二来要与证券界、商界保持密切接触,“有好多人排队想约他吃饭,你想他最近有多忙!”

 李小加:投行家的烫手转身

  让他们印象最深的“小加饭局”是6月17日晚由香港证券商协会等香港五大证券经纪组织筹办的,地点在香港金钟某大酒楼,出席者有100多名经纪人。李小加在席上多番强调“我是香港人”之余,亦不断肯定华资经纪对香港金融市场的贡献,更大赞现任总裁周文耀对港交所领导有方。

  出席过当天“小加饭局”的证券商协会成员兼港交所董事李君豪表示,不少业界人士在晚宴后,均对李小加刮目相看,认为李小加有才能,亦是个谦虚和平易近人的人。

  钱少活不少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还有一个让业界关注的话题是李小加新职位的薪酬。

  李小加此前在摩根大通做投资银行业务,赚钱机会多,相反,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最佳时机似乎已经过去,因为经过连年上升,港交所股份已经大涨,无法再如现管理层曾经以低价认购股份,赚个盘满钵满。

  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李小加与港交所的合约为期3年,每年底薪约为700万港元,较周文耀的780万港元略低。这比外界传言他在摩根大通的千万元年薪相差不小。

  此外,李小加只身加入交易所,人生地不熟,就算背后有个别董事支持,要应付的挑战也不少。一位了解港交所运作的香港证券界人士认为,李小加其实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将面对不少艰难挑战。

  “相信李小加的适应期将很长。”上述人士告诉《投资者报》,李小加面对最大的难题是自己由一个被监管的公司,到一间有法定权力去监管其他上市企业的机构。由于角色骤变,李小加需要适应新环境。

  他解释,香港的市场过去由外资与华人资本主导,由于香港特区政府前些年希望能吸引国际大行来香港发展业务,所以在政策上开始慢慢倾斜。而随着近年中资大企业到港上市,变成中资、华资与外资三大势力三足鼎立。“港交所本身具备监管市场的职能,同时亦能制定政策,故李小加未来将面对来自这三方的压力,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

  在这位人士看来,李小加面对的挑战还有公司文化的改变。由于李小加过去20年都在美式公司上班,与港式或中式文化完全不同,做事手法及价值观亦各异,“相信他很难在短期内克服这文化差异的问题。”

  此外,去年的一场金融海啸,也让香港股票市场受到莫大冲击,港交所主要业务——上市活动在今年已开始出现停滞趋势,上半年仅有10家左右的公司上市,集资金额总计123.97亿港元。

  虽然上市活动是否活跃,很大程度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但对于未来的前景,不少分析都不乐观,他们认为,港交所被边缘化,主要是受竞争对手一一冒起所致。

  早前,上交所表示有意推出国际板市场,近在咫尺的深交所也将于10月30日起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

  “从两个交易所的部署来看,上交所及深交所正在分工,上交所主力对外,符合中央要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而深交所则对内。两个交易所各自分工,不但可避免竞争,同时亦可令集资市场更清晰化及规范化。”BMI基金管理总裁沈庆洪认为,面对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崛起”,李小加要好好思索一下港交所的定位,带领港交所与内地更紧密合作,以逃过被边缘化的厄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4641.html

更多阅读

徐小明:日线的顶部结构

徐小明:日线的顶部结构分别说一下各指数日线的顶部结构情况:上证指数按照红角线最少需要两根,最快今天收盘之后形成顶部钝化,同理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有沪深300指数则最快明天收盘之后形成顶部钝化,深成指没有创新高,短期之内恐怕是没有钝化

“当代李小龙”陈天星的功夫之路 李小龙是真功夫吗

“当代李小龙”陈天星的功夫之路——从贫寒少年到武打明星的蜕变历程他是,国内知名影视制片人、导演、演员;国家sos慈善公益大使;泸州市委委员;泸州市政协委员;泸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首届民办教育杰出人物理事会理事;泸州市首

张小娴:三月里的幸福饼

张小娴:三月里的幸福饼第一章:别离是为了重聚“以前的人,为了一段爱情不离别,付上很多代价。现在的人,却可以为这些而放弃一段感情。离别,只为了追寻更好的东西。”一九八三年九月里的一天,大雨滂沱,还在念预科的我,下课后正赶着去替学生补习

徐小明:注意个股的节奏

徐小明:注意个股的节奏今天在早盘9:40之后,大小盘股又开始分化了,这种分化一直穿插在行情里。长时间观察下来,大部分两个指数还是同向的,分化是少数,但一直穿插在行情里,前些天大盘股强于小盘股,这些天小盘股就明显的强于大盘股。就这一波

声明:《李小加:投行家的烫手转身》为网友奢侈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