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话 文化价值对话



      主持人:第三轮主题是白酒产业的文化价值。这个话题外延更加广阔。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汾酒集团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柳静安先生,广东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朱思旭先生,伊力特酒业董事长徐勇辉先生,上海酒类专卖局原局长卢荣华先生,《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李鸿谷先生,以及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会长曾亚飞先生。

  遵循诚信文化

  主持人:酒文化很有魅力。中国酒文化是东方的传统文化,文化与哲学并举。这其中还有一种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东方美,是一种英雄情节。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谈论酒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不得不提酒文化,下面有请汾酒集团柳主任就自己理解的酒文化做一下阐释。

  柳静安:谈及白酒的文化价值,我认为中国白酒,特别是名酒,现在最应当遵循的是诚信文化。纵观整个白酒产业,有的企业一提到历史与文化就开始讲故事,讲对自己有利的故事,这样对白酒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所以,近年来汾酒集团率先举起了诚信宣传的大旗,在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面对今天整个行业的大调整,白酒企业更应当把承担社会责任、诚信宣传,把祖先传承的东西好好继承下来,这正是白酒企业再接再厉、宣传诚信文化的内涵。

  读懂白酒价值,成立“华人白酒日”

  主持人:白酒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酒,请朱局长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呵护与保护我们的国酒呢?

  朱思旭:本次论坛我们探讨的是白酒的三个价值。我对这三大价值有着这样的理解。第一是社会价值,其核心在于企业的责任感,其中包括诚信、健康、喝酒不开车等;第二是市场价值,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酒在他乡”,也就是中国白酒如何更好地走出企业,走向国际;第三是文化价值,酒的文化价值究竟在哪里?其实酒的文化价值在于“道”,“道”其实是本源,《易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本源——酒道。然后“道”又可分出儒、道家,还可分出诸子百家。所以说酒的起源跟哲学文化很多是相通的。有一句话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之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就是寻找道的艰难历程。

  另外,中国的白酒本身就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在我们的民族基因里面本身就有白酒,比如酒与英雄情结等是有关系的。“英”则包括聪、明、智;“雄”则包括力、胆、勇。两者加在一起便是英雄,英雄是统一国家的人,因此自古就有“煮酒论英雄”之说。所以白酒企业应该把这种民族基因里本身存在的东西传承好,让白酒真正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国际上,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节日,我想白酒行业能否在每年9月9日重阳节的时候号召全世界的华人过一个“华人白酒节”。因为华人遍及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再加上当前中国经济、军事、政治的强大,中国文化正在不断向外输出,酒就是最好的文化输出载体。白酒一定要把握好当前的机会,把我们中华民族心里边最柔软、最温暖的那份情愫传播出去,因为华人是讲感情的。这样不但是对白酒文化的有效传播,更是对这一传统民族产业的有效呵护。

 跨文化对话 文化价值对话
  借助文化力量,走向国际

  主持人:说到中国白酒怎么走出去,我们有请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会长曾亚飞先生谈谈如何才能让世界各个地方的外国人品尝到中国的美酒。

  曾亚飞:改革开放35年,红酒、洋酒大量进入了中国,中国的白酒却在国际市场上难有突破,我认为关键原因是中国白酒没有借助好中国文化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定位是教外国人学中文、学汉语的。但是光教这些东西肯定比较枯燥。一定要有更多的东西加入进去,才能丰富中国元素。基于此,最近中国烹饪协会开始跟孔子学院联系,他们到孔子学院教外国人做中国菜,希望让中国的烹饪走出去。中国菜走出去以后,没有中国酒的话也无法成席,这是一个机会。所以说中国酒走向世界,应该借助文化的力量,让白酒真正在国际市场立足。

  回归自然,强化地域文化

  主持人:关于中外酒文化的差别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但回到本土,我们的白酒也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品牌与不同的酒文化。比如我们到了新疆看到大家喝得几乎都是“伊力特”,其他的酒品牌很难进入新疆这个地方。还有一年喝倒一个白酒牌子的现象在全国也比较常见,但是“伊力特”为什么能经久不衰?有请徐总具体谈谈。

  徐勇辉:“伊力特”地处西北边陲,是新疆这片沃土造就了它,“伊力特”与这片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伊力特”的文化精髓就是“垦荒精神”、“兵团精神”、“乐于奉献精神”,所以在新疆说起“伊力特”都会想到“英雄本色”。而“英雄本身”是什么呢?就是讲义气,讲诚信,是用最真实的感情与心血在这块大地上挥洒,是一种具体的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不息,“伊力特”酒就会畅销不衰!

  主持人:如果把“伊力特”这种情况在中国白酒业放大,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徐勇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前大家都在探讨白酒回归自然、回归理性,所以一定不要浮躁。“伊力特”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很好地回归了自然,贴近了大众消费、民众消费。白酒企业不要追风,比如你做高端我就跟着你追,这种追求是盲目的,白酒只有贴近大众消费才能生存下去,长久下去。

  保护白酒,应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主持人:离开新疆吃羊肉串好像就没有了那种感觉,“伊力特”现象让我们懂得了白酒地域文化的魅力。卢局长您作为这个行业里的老专家、老领导,能否从文化角度分析一下中国白酒是一个什么状态?

  卢荣华:我举个例子,说明酒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007年的第六届意大利葡萄酒展在上海展览馆开幕。意大利居然来了一个农业部长出席剪彩,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都琢磨不透,后来才体会到,他们认为推动意大利酒产业的发展并把其做进中国市场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符合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就全国上下齐上阵。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推动白酒的发展呢?我们仅仅把白酒视为国宝、国粹,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发展意识上,我们还没有真正将白酒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对于我们每一位白酒从业者来说,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保护这个行业,这样的做法肯定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白酒的两个变化与四个错位

  主持人:卢局长的举例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强调我们应该将白酒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把酒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白酒行业应该有这种意识。当然白酒与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请《三联生活周刊》的李主编从民生角度谈谈白酒的文化价值。

  李鸿谷: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有一个重要的结晶,就是白酒。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粮食变成酒,尤其是高粱变成白酒,这是中国农业革命性的飞跃,也是我国整体生产力的一个革命性转移;第二个变化是白酒的“两高”,即白酒变成高度酒与高档酒。因为做高度酒与高档酒需要非常好的技术,这与简单的粮食变成酒不同,这一次创新,让白酒真正变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协作的产物,有效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我看来,白酒在经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走到今天,其中暴露了白酒产业的四个结构性错位。

  第一个结构性错位是黄金十年,白酒的产量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是饮酒者或者中国人的酒知识跟不上酒企业的前进步伐,也就是说消费者对白酒的理解与白酒发展速度不匹配;第二个结构性错位是传统的酒意识与酒企的大规模工业化升级不匹配,这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对酒企的误解;第三个结构性错位是中国白酒在品牌塑造与销售上的错位,纵观整个白酒产业,无一例外都在讲故事,讲古老而传统的故事,该道路已经成为白酒塑造品牌的传统模式,是条亲民路线。但与此同时,白酒在品牌销售上还走公务消费道路,造成了品牌塑造与销售的错位;第四个结构性错位是,白酒的品牌塑造不应该在一个单纯的、封闭的市场内塑造,因为白酒的竞争对手是各种酒类,绝对不能脱离国际酒类所塑造的时尚、现代等品牌概念,这是未来白酒面临的核心挑战。

  在这里我还想探究一下白酒文化的基石到底是什么?我想白酒文化应该是一种共享文化,它是基于人际交往,是人际交流的一个中介物或者说是一种载体。但白酒发展到今天遇到了瓶颈。那么在这个时候白酒能否塑造一种与“共享文化”平行的“独享文化”呢?让白酒本身有独立的性格,让白酒在作为载体的同时,既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又有自身的价值,能真正实现“共享文化”与“独享文化”的有机结合,那么白酒文化将是健康与持续的。

  主持人: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产品,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中国白酒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产物,它承载着我们世世代代、甚至包括我们未来的一种梦想。相信在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白酒一定会发挥它重要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白酒定会助飞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白酒能够助推“中国梦”成为现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458.html

更多阅读

《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年,我学习了跨文化交流,虽然之前了解一些中西方的差异,但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知道这其中的知识、内涵竟如此的博大精深,这使我为曾经认为自己略知一二的心态感到惭愧,更加确定了中西方的差异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更是值

声明:《跨文化对话 文化价值对话》为网友夏不煽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