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总公司位列2009年国有企业十大典型。从大江截流到全部26台机组并网发电,一路走来,三峡总公司都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作客新华网,就大型工程建设与管理、自主创新、战略发展等话题,与网友共同分享交流。
打造精品工程实现一流管理
记者: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可谓倍受世人关注。国家审计署曾专门派出150多人的审计组,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历时10个月的全面审计。审计报告认为:三峡工程投资控制比较有效,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体较好,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工程建设总体进度有所提前,工程质量总体优良,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发挥的综合效益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的问题。工程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请问李总,主要经验是什么?
中国三峡总公司位列2009年国有企业十大典型。从大江截流到全部26台机组并网发电,一路走来,三峡总公司都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作客新华网,就大型工程建设与管理、自主创新、战略发展等话题,与网友共同分享交流。
李永安:第一点,成功运用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三峡总公司,明确公司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公司充分发挥在工程组织协调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工程建设,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建立和完善了三峡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控制体系,形成了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的筹融资方面,公司开辟了多种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了以征收三峡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为主渠道,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供货方卖方信贷融资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格局。2003年又通过长江电力成功上市,大量吸纳社会资金,为三峡工程建设和滚动开发长江上游水力资源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第二点,加强对节点进度的控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按照规划,三峡工程分三期建设。为适应三峡工程建设的特点,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辅助手段的进度控制体系。根据初步设计批准的控制总进度,编制了实施进度总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解,编制了分项目的年度、月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
目前,除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缓建的升船机工程和扩建的地下电站外,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至2008年11月,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提前一年全面投产,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至172米,大坝和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水库的水质、泥沙、地震、地质监测指标正常,为今后在175米正常蓄水位条件下长期运行积累了初步经验。
第三点,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努力争创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并在实践中逐步深化为"以零质量缺陷实现零质量事故、以零安全违章保证零安全事故"的高标准、严要求,强调终身责任制。
在质量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4+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颁布实施了符合三峡工程特点并高于国内行业标准、涵盖各施工专业的111个质量标准等,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对三峡工程的总体评价是:三峡工程质量得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工程质量总体优良;尤其在第三阶段工程施工中,右岸大坝没有出现一条裂缝,是一座没有裂缝的混凝土重力高坝,创造了世界奇迹。
第四点,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办法,使三峡工程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范围内。
公司首创并实施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办法。这一办法改变了计划经济年代若干年调整一次工程总概算的做法,保证了项目法人对投资实行有效的控制。
截至2009年6月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94.44亿元。枢纽工程的静态、动态投资均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及预计的投资范围内。根据目前情况预测,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范围以内。
第五点,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努力实现枢纽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公司是一个承担特殊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枢纽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精心运行,科学调度,统筹处理好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之间的关系,全面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工程的建成,标志着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三峡工程自2006年初期蓄水至156米以来,开始初步发挥防洪效益。在2008年试验性蓄水至172米后,三峡工程已经具备了正式防洪运用的条件。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发电效益。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从2003年6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至2009年6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3200亿千瓦时。三峡电站还在促进全国电力联网、节能减排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川江通航条件得到大大改善,运输成本降低约三分之一。从2003年开始蓄水到2009年6月份,6年的累计过坝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下游葛洲坝船闸22年通过的货运量总和。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的逐步抬高,三峡工程的生态调节作用开始显现。特别是在2006年,长江流域遭遇罕见的百年一遇旱灾,三峡工程及时启动生态补水调度机制,加大水库下泄流量,改善了中下游通航条件,为缓解中下游的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