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网络、搭平台、融资金值得深企借鉴名不见经传的河南人庞玉良一夜成名:斥资10亿收购德国机场!庞玉良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敢冒风险收购德国机场?他收购国外机场对于深圳企业家来说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给深圳企业的“走出去”带来什么?连日来,本报记者连线庞玉良创办的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驻德国、北京、河南、深圳等地的相关人士,把脉事件最新动态,深度分析这一热点新闻对深圳的影响。
全球化让深圳人的每根神经都变得格外敏感。一个河南商人在德国收购机场的故事,令急欲开拓国际市场的深圳企业家充满遐想。昨日,在深圳梅林一村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来自河南的外经贸专家刘国林博士受记者邀请,召集几位深圳的企业家开了一个小型聊天会,就河南人收购德国机场展开热烈讨论。
网络:“黑蜘蛛”打通物流新渠道“媒体对于这件事的报道,大多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其意义其实需要以战略的眼光进行长远分析。”刘国林博士发言时眼望远方:收购机场不同于之前的中国企业在境外收购别的项目,它是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外,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庞玉良收购德国机场,至少有三点经验值得深圳企业借鉴:编网络、搭平台、融资金。
“庞玉良很低调,人们称他是一匹‘黑马’,其实他哪里是‘黑马’?他是一只‘黑蜘蛛’!这些年他都在不声不响地编织网,从国内到国际,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林德公司郑州公司杜华介绍说,林德国际成立于1995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以国际空运为核心业务,辅以海运和陆运,其物流服务网络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城市的专业第四方物流服务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
郑州机场是庞玉良林德公司发展的核心基地之一。庞玉良在做好郑州物流基地基础上,从国内物流到国际物流越做越大。林德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尼日利亚的货运总代理,还是埃及航空、达时航空、约旦皇家航空、土库曼斯斯坦航空和南斯拉夫航空的中国货运总代理。
货运包机是庞玉良国际物流的主营业务,近年涉及政府援助物资运输,国际对外工程运输,展览品和国外大型赛事设备的临时进出口等。林德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后,通过100%控股经营,将以此作为欧洲货物转运中心,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打通国际物流新渠道。
“现代物流业是深圳的支持产业,庞玉良的故事对于深圳的物流企业而言有借鉴意义。”刘国林说,网络是现代物流最核心的竞争力。建设国际化深圳,需要广泛的国际渠道。深圳物流业要提高辐射力,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在规避产业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海外基地的模式和经验。
平台:“保税区”规避贸易壁垒庞玉良收购德国机场的意义,远不仅限于机场本身。河南省发改委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庞玉良敢于花10亿元收购一家被称为“经济沙漠”的外国机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于中国企业“出走去”充满信心。国际竞争下的“中国力量”,是庞玉良决胜千里的巨大动力。
“如果仅仅是为了物流,我们去收购一家机场,不能说不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非常坚决。吸引我们的,是机场的整体改造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庞玉良之所以能打败国际对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背后的中国因素。
“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只需要物流渠道,更需要产业平台。庞玉良收购的德国机场,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刘国林认为,庞玉良计划将帕希姆机场改建成中国在欧洲的货运中转中心,在3到5年内将在原有的26个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将机场的员工数量增加到1000多人。在经济萧条失业率高的德国东部,这样的改造方案促使帕希姆县政府决定将机场出售给庞玉良的林德集团。
深圳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与庞玉良合作,在保税区内建立深圳产业园,以规避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刘国林说,根据德国的有关政策,生产加工企业可以将半成品产品运入机场附属保税区,在区内按照欧盟的规定完成一定比例的最后一道工序,产品即认可为“德国制造”,顺利销售到欧洲各国及北美地区。商贸公司可在机场附属保税区举办长期展览及贸易推广活动,不受时间限制。这样的平台对于深圳企业走出去有积极意义。
资本:巨资靠国际融资解决庞玉良收购机场需要10亿元人民币,这笔巨资没有政府背景,全靠企业自己解决。据曾采访过庞玉良的媒体表示,据庞玉良本人透露,尼日利亚一家银行愿意为其提供担保,出资10亿元。庞本人目前正在尼日利亚洽谈此事,同时希望能有中国的银行介入这个项目。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庞玉良本人证实,由于庞玉良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广泛的国际人脉资源,国际融资是他收购德国机场的最终途径。
“我们需要深圳的企业家参与合作,特别是目前急需资金的情况下,深圳企业的合作将会加快发展速度。”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汤冬梅昨日告诉记者,庞玉良目前正忙着办理德国机场的收购手续,等德国业务告一段落后,他会亲自到深圳等发达地区开展项目推介,吸引深圳企业到德国发展。
新闻快评庞玉良需用好“中国力量”一盘棋要下赢,开局很关键。当头一炮,让对手心惊,从气势上就能胜人一筹。林德收购德国机场,当头炮就打得很好。
然而,棋局如水,变幻难测,要赢到最后,仅靠当头炮是不够的,林德国际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认为,除了资金问题外,海外经营人才如何汇聚、雇佣文化差异怎么化解、强大的德国工会怎么面对等,对于庞玉良来说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多项考验。
庞玉良至少面临着三道坎:一在德国,需要尽快理顺机场收购后的各种关系,争取当地政府,航空、物流等各类企业支持;二是资金上解决后顾之忧,机场收购是大项目,最需要的是做长期经营的打算;三是整合国内资源,充分利用“中国力量”。
什么是“中国力量”?用德国媒体的话说,就是快速成长中的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德国人愿将机场卖给我们,是相信中国企业参与机场改造、保税区物流项目的潜在需要。随着欧盟贸易壁垒的增多,到保税区设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失为规避壁垒的新途径。这种新途径用好了,对国内企业有利,对庞玉良的林德集团同样有利。
机会好还需要用得好。如何调动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发达地区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的积极性,探索“走出去”的成功模式,对于庞玉良和他的林德集团来说,比打响当头炮更为烦琐、艰难,也更为重要。(刘洪恩)
声音收购算的是大账1亿欧元购买一座国外荒废的机场,能不能给庞玉良带来盈利?每月数十万欧元的运转费用,到底合不合算?庞玉良如何算这笔账?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7月初开始,机场的运营工作已经全部由庞玉良的林德国际运输代理公司接管,为了做好欧洲的业务,庞玉良已把办公室设在帕希姆县。根据帕希姆县的投资政策,机场投资者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政府将提供7万欧元的补贴,不过在庞玉良的账本中,更划算的是和机场一起购买下来的保税区。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上面这个规划出来的工业用地,里面的水、电等设施都已齐备,马上就可搞建设”。
庞玉良说:“现在欧洲有很多的贸易障碍,我们可以改变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把半成品在中国生产,最后一道工序能够在德国生产,这样出来的产品就算是德国制造的产品。德国制造的产品在欧盟各个国家都不会受到限制,而且还可以销售到美国和非洲等国家。”他认为,这个项目是否划算不能算小账,要算大账,将国内企业与德国机会整合起来,机场这个项目前景看好,没有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