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上要把自己永远处在进退自如的状态,密切留意市场‘洼地’,寻找最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掌握高峰和低谷对应进货和出货的平衡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多少企业甚至行业的消失都是没有真正找到让自己长期生存的平衡关系”
“只有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放在全球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也只有跳出去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少犯‘井底之蛙’的错误”
编者按: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以SOHO中国的成功经验为例,对企业生存之道进行了阐释。潘石屹认为,“留意市场洼地+投资高性价比项目”这一方法可以使企业处于进退自如的状态,随时掌控进出货平衡,这是企业得以长期生存的关键。潘石屹同时指出,只有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放在全球的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少犯“井底之蛙”的错误。以下为潘石屹观点原文:
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的确与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模式是不同的。有一些人看不懂,对我们商业模式提出质疑,这是很正常的。最重要的一点是,SOHO中国以开发商业地产为主,而其他绝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是以开发住宅为主。因为这个基本点的不同,就造成了以下一系列的不同:
第一,对地段选择标准的不同。SOHO中国一定要选择最繁华、交通最便捷的地段。作为居住类型的土地,可以远离城市中心,远离繁华地区。但是商业地产万万不能在地段上犯错误。古话说“一步差三市”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对土地储备的衡量标准不同。居住类型的土地可以用建筑面积来衡量,常常我们看到有数字报道,哪家房地产公司拥有了5000万平方米、6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而SOHO中国仅有几百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要知道,作为商业地产,更应该用土地的价值去衡量。因为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平方米的土地,与前门大街一平方米的土地从价值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政府对住宅房地产的政策是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如第二套住房贷款的政策,限制面积,限制价格的政策等等,都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房地产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的变化就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去把握。例如股神巴菲特甚至无法知道明天股票市场是涨还是跌。SOHO中国在战略上要把自己永远处在进退自如的状态。市场好时我们就加快销售的速度,如2009年SOHO中国的销售将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当市场低迷时,SOHO中国就大量进货。如2008年,SOHO中国购进大量的项目,包括成交额高达55亿元的朝阳门SOHO。无论何时,SOHO中国都密切地留意市场的“洼地”,寻找最有投资价值的地段和项目,购买土地是发现价值,建造房子是创造价值,销售房子则是在市场上实现价值。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掌握高峰和低谷对应进货和出货的平衡关系是至关重要的,SOHO中国目前在掌握这种平衡中有充分的余地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SOHO中国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要成为一家百年老店的道路还很长。在市场已经给我们提供很好机会和平台的背景下,需要及时地根据市场在地域、开发物业的品种、品牌的建设、销售和持有物业的比重四个方面做出调整,使公司能经受不同市场环境的考验,把SOHO中国真正做成一家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百年老店。
我们看到多少企业甚至行业的消失都是没有真正地找到让自己长期生存下去的平衡关系,因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或市场的波动,把企业放在了“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
只有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放在全球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也只有跳出去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少犯“井底之蛙”的错误。中国有句古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在国外才能更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作为GDP增长8%的经济体带来的活力,以及北京和纽约、伦敦相比的优势和劣势。
顺便谈一个题外话,就是前不久上海的倒楼事件。我看到媒体的报道,这块土地就是采取设置条件招标的,它的地价仅为同期、同位置土地的三分之一。而这座楼房建筑的施工单位在选择过程中,也是有条件招标的,选择的这家施工单位是与开发商的老板为同一控制人的施工单位。由于不能选择最优秀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就犯了简单、低级的错误,酿成了如此大的悲剧。万幸的是,人还没有入住。上海倒楼事件对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不要仅仅把它看作是一则新闻,而应该把倒塌楼房的情景永远印记在自己的心中,最好把倒楼的照片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提醒自己,让自己每一个行为更多一些阳光,更多一些公正。倒楼事件就是对这些不公正行为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