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16年父亲和10年微软中国研发领导的张宏江发现,两个毛头小子让他认识了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认识自己。
作为一名父亲,你是否曾自问:我是一个好爸爸吗?
孩子独立迈出第一步、学会说第一句话、第一次生病进医院、第一次打架(或被打)、第一次远行……这些时刻到来时,你在他(她)身旁吗?
在家里当个好爸爸很难,在公司当个好领导同样很难。
来自美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四份调查报告显示同一结论——养儿育女有助提升领导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那些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向孩子开放的父亲,自己也能获得更多的成长。
成长中的孩子,往往是老爸们的管理学“老师”:做一位称职的领导,和做一名称职的父亲一样,需要同样多的智慧、包容和责任。
领导从家庭开始,当个好爸爸才能做个好领导
25岁出国,游学工作十五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5年后又创建微软工程院,并成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成为数千人团队的管理者之一。张宏江的经历,或者说成就,称得上非同一般。然而,张宏江至今清楚地记得大儿子12岁时对他说的一句话,改变了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4年前,大儿子刚刚进入北京某国际学校就读,“他那时发育较晚,身材又瘦又小,乳牙还没换完,”张宏江回忆道,嘴角挂着微笑,“可想而知,他当时在学校不会太受欢迎,甚至还被同学叫做‘书呆子’。”
一天,大儿子吃晚饭时突然对爸爸说:“那些以为将来能靠体育吃饭的人,他们彻底想错了,能成为体育明星的人,几百万人中只有一个。而学会基本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工程师什么时候都能活得很好。”
老爸张宏江听了之后,半天说不出话,时至今日,当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感慨万分,甚至声音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在为儿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欣慰的同时,张宏江更是惊讶地意识到一个“常识”:年轻人不可小觑,他们不会简单沿着你的思路去服从去执行!进而,张宏江意识到,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作为一名领导,所能做的,只是帮助孩子和团队成员认识他们自己,包括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帮助下属认识自己,包括长处和短处
在张宏江掌管的微软工程院,每年都会从全国顶级高校招募一大批最优秀的人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他们是完美的。工程院的工作主要是开发产品、衔接研究与市场,所有的项目都很关键,并且是个系统工程,张宏江必须保证“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
目前在张宏江“手下”,基础的核心人才有三类: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三种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各有所长。再往上是总监级别的经理,对他们的要求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且需要有较高的市场敏感度。无论是从测试、开发还是项目管理出来的人才,要再往上发展都必须在管理能力上有一个跨越。有的人往技术方面发展,本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甚至成为权威,但却常常受外部的影响,希望成为跨领域的管理者。
“问题是,让员工接受这一点常常是很难的工作。”张宏江说,“每个人都有愿望要突破自我,但其实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愿望是要被迫放弃的。”如果以功利为出发点,即便努力达到了梦想中的地位,但其实能力存在差距,结局会很不开心。
不过,让张宏江自豪的是,孩子们对自己的长项和弱项有着很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他们很单纯,不会带有太多功利色彩,所以在作出判断和选择时更能接近正确和真理。
即便是在最苛刻的父母眼中,孩子也是“完美”的。张宏江也不例外。和别人谈起两个儿子时,他的眼睛里总会放出异常的光芒,在这时,他不再是微软工程院院长,而是两个男孩的父亲。
最近大儿子已开始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张宏江就拿出工程师钻研课题的“狠劲”,把美国大学的申请制度、各所大学的优劣研究了个遍。他笑称帮儿子研究完这一套系统之后,自己都可以去开咨询公司了。在谈到美国的大学时,张宏江提及最多的是哈佛大学,他甚至笑称,自己算不上“好爸爸”,因为“孩子又没进哈佛”。然而,他又正色道:“我的目的不是帮他申请哈佛,而是帮助他了解这些制度,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了解自己。”
真诚沟通,包括帮助学会放弃
不过,认识自己,并把看到的结果,尤其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大声说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想像,12岁的大儿子在对他父亲说出那番话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幸而孩子往往单纯而直接,所以有时自己“知难而退”了,而公司里的大人们,由于多了一层“面子”的顾忌,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更加痛苦。
微软有一套管理工具,被称之为“差距分析”(Gap Analysis),专门用于评估那些有志进阶的高级经理的弱点——工具很先进,但并不能减轻经理们的痛苦。事实上,这既是一种帮助,但也相当于一次“炼狱”。
“差距分析”操作的方式,是由人力资源部主导,对这名高级经理开展全方位评估——方式有些类似于360度评估,但问题数量减少,而且所有问题会针对其弱点进行。例如,某评估对象的演讲技能较差,就会通过评估分析出,他(她)到底是语言不过关,还是不善于和听众沟通等原因。
历时一个月的评估结束时,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张宏江必须当面告诉这些雄心勃勃的高级经理们,你有如下缺点,和你梦想中的进阶岗位有着如下的差距。
“他们通常的第一反应是非常失望,毕竟是同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有时可能会对评估结果感到意外,甚至有抵触心态,拒绝接受评估结果。尤其是他们的事业到今天为止发展非常顺利,你很难告诉他‘你遇到了天花板’。”
接下来,张宏江和其他管理人员一起与这些沮丧的经理们反复沟通。最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那些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人,满怀抱负,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其实可以停下来想想:我能走到今天相当不易,我其实已经很成功了。
张宏江对于自己成就的认识同样来源于他的孩子。4年前,他曾和朋友谈起:看来我儿子将来最多也只能做到我这个程度,工程师的料。对方回答道:你儿子如果能做到你的程度,就是很成功的。
“这句话提醒我,自己其实还不错。在进步和能力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张宏江笑道,“当然,作为一名领导,我更愿意看到部下满怀动力往上走,但一定要把自己的差距弥补,而不是以结果为目标。”
在经过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沟通之后,张宏江会帮助“受到打击”的经理们认识到:这是事实,我必须接受。再下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和他们一起制定发展计划,通过参加相应的培训,或者追随导师学习,最终填补差距。“这其实是挺‘无情’的一件事情。”张宏江说。然而,公司和家里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个理性战胜情感的场所。
既不能做简单比较,也不能无情地告诉他:对方比你强,只能对他说,扬长避短。
张宏江坦言,孩子小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果在某一点上不如别人的孩子,心里马上会有沮丧的感觉,现在没有了。因为做了16年的父亲之后,尤其是有了两个性格和特长很不一样的男孩以后,他越来越能做到“接受孩子是他们本身,爱他们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