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是母亲的无可辩驳的宠儿的人一生都有一种征服者的感觉。这种对于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
案例:世称亨利·福特为机械天才。福特公司创立于1903年,到1914年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发明的T型车年产量从1905年的1800辆剧增到1925年的200,000辆。由于价格低廉,在收入低的农村收到普遍欢迎。
可是有整整20年,T型车一点儿也没有改进。福特的下属都曾提出过改良T型车以适应市场变化。但福特置若罔闻,他不愿意承认他理想中的汽车已经不受现实世界的欢迎了。当他1912年欧洲旅游之际,几个员工趁机研制成一种新型车。万没想到福特回来后竟然当着大家的面,亲手捣毁了这辆新型车的模型。福特公司1924年还控制着美国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二,1926年已跌至三分之一。1927年福特公司被迫停止生产T型车。
怎么解释亨利·福特如此违反常理的举动呢?一个名望卓著的公司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危机呢?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每一个行为,不管表面多么荒唐,都有深邃的内心契机。每件事都有一个逻辑的解释。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常常暗示着他的真正的动机,我们不应该轻视这些暗示。
大多数管理学校的课程强调企业组织结构有余,对而对个人作用重视不足。竞争战略分析和人是分不开的,一旦抽掉个人的历史和作风,竞争分析就少了很多内容。并非每个领导人都是有理性的人。领导者的行为可以影响竞争战略的成败和整个企业的命运。人们似乎认为,一个人有时候会做出不和理性,不可思议的事来,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怀疑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会发生精神失常。仿佛一个企业组织因集体性而获得某种免疫力,可以使它的运转永远合乎常理。
事实上,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领导的个性,作风,用权的方式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谁也不能保证,一个企业的行为就一定是理智的,研究企业也不能抽掉人来研究。
一个人在童年时代的经历,如父母打骂,兄弟相争,贫穷的折磨,在心灵上会留下久久不能愈合的创伤。一个人即使到了成年也会有弥补这种心里损伤的需要。反常行为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这种潜意识的需要。
那么亨利·福特为什么对一样没有生命的T型车如此痴情,以至于差不多丧失理智呢?这得和他跟父亲的关系说起。他的父亲是农民,福特不愿意务农,有志去底特律学习蒸汽机的知识。对此父亲感到很失望,从此福特憎恨父亲,把所有消极的情绪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同时对母亲理想化,把一切美好的感情都给了母亲,日后的T型车对福特来说有特殊的象征意义。T型车是为农民设计制造的,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福特尽管不承认父亲是农民,但是T型车成为他重新建立与父亲的关系换句话说T型车体现了福特的自我意象,正是因为福特一心想要保持这种关系,他丧失了客观判断的能力。
从这个案例我们还可以讨论领导行为。哈佛大学经理学院的一个教授发现,大多数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员都不是素养高的领导者,甚至不是胜任愉快的经理人员。真正的领导者光明正大,工作努力,愿意尝试风险,愿意尝试新主意,敢于决策,勇于负责,对他人很多个性和感情有深刻的理解,能使他人愉快的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导作风,领导作风是性格的一部分,性格又是长期心理发育形成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往往很难改变领导作风的原因所在。一个人在心理发育时期的重大遭遇与他日后的领导作风有密切关系。很多单位领导打到反常行为仔细分析起来,其实是某种过去的家庭冲突在新的环境的重演。
用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来研究领导力就不得不提到权利的移交。企业的第一把手亲自选拔接班人看起来理所当然,但是这种作做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危险性很大。不少公司的总裁之所以不能胜任,是因为提拔他们的前任并不真心希望他们成功。因为他们在选拔下一任的时候,可能潜意识里会选择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人,目的是为了证明没有人干的比自己好。
担任第一把手的时间越长,当权者就越会在心里上把第一把手的职位占为己有。西方石油公司的总裁阿蒙德哈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西方石油公司成了他的小孩,他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他活着,谁也别想插手。哈默选拔的接班人一个接一个的被解雇,因为哈默不容异议,谁要提出不同的意见,谁就是不忠。
当然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里,组织对个人的牵制作用很大,我当然期望看到个人于组织之间完美的平衡和制约,但是我也期望对个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分析能在中国企业得到重视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