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特色服务创意都出自员工



1994年,四张桌子支在简阳一条马路边,当时还在四川拖拉机厂做电焊工的张勇,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经营麻辣烫生意。没有经验的他,只能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感动顾客,虽然顾客总说不好吃,却又一次次光临这个叫做“海底捞”的小店。

  2009年,海底捞已成为拥有36家连锁店的餐饮企业。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亿元,营业利润8000万元,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将服务放在第一位,特色服务已成为海底捞的独家招牌,而这一切,都源于海底捞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勇十数年来的亲身经历。记者周刊专访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为读者解读海底捞的密码。

  培养企业忠实消费者

  记者:提到海底捞的火爆,最多被提到的还是服务,为什么将服务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

  张勇:我自己做餐饮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也没有给别人打过工,所以在技术上、口味上都不是很好。刚开始做的时候,经验也不是很充分,包括一些菜品的加工都不太会。既然你的味道不是最好,那么态度如果不好,生意肯定就不好了。但我的态度非常好,客人也会提些建议,慢慢地就会经常来消费,我们也就尝到了服务好的甜头,慢慢地就对服务的要求比较高。

  记者:很少看到海底捞在媒体上做宣传,多数消费者了解海底捞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

  张勇:我觉得火锅本身不是面对所有的消费者,尤其在北方,只是特定的一部分群体。与其做广告,还不如做好服务,通过口碑宣传。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特色服务创意都出自员工

  现在不管是北京、西安还是上海,我们发现都是第一家分店生意最好。开业时间越长的店,生意越好。正是透过基层员工和门店的努力,将企业的好口碑传达给顾客,也培养出一批有忠诚度的顾客。餐饮消费有习惯性,有些客人宁可等上两个小时也要吃海底捞,就说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很高。

  记者:你认为顾客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从何而来?

  张勇:无论是火锅店还是其他一些餐饮行业,技术含量都不是很高,要想做好的话,员工就要信任这个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就很重要。有了忠诚的员工,他们再去用细致的服务,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忠诚度,我们可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多。

  “甩面”来自员工技术比武

  记者:海底捞最有特色的服务之一是“甩面表演”,这个表演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张勇:当时我们在郑州开店,生意不是很好。有一次我正巧巡店,看到邻近一家比我们开得早的火锅店,就顺便进去吃点东西。一般在四川,吃完火锅都会吃米饭和汤圆之类的主食,而我看到郑州人家都是吃面,这个启发了我。我回去就跟店长说,我们也可以加这根面,之后我再也没有过问过这个事情。

  后来在海底捞内部的员工技术比武中,有员工自己研究,将普通的抻面增加了不少技术动作,获得了一等奖,最后慢慢扩展到全国。

  后来这种创意多了后,我们就搞了一个金点子排行榜,只要创意好,就会全公司推广。现在几乎所有消费者能看到的特色服务创意都出自我们的员工。

  记者:海底捞的特色服务看似“技术含量不高”,有没有担心其他竞争对手抄袭这种经营方式?

  张勇:其实也很担心,但是没有办法。毕竟这个行业就是互相学习,而我们也在学习人家的东西,我不认为海底捞做得很好,例如沃尔玛、麦当劳的经营手段,我们也是在学习。但我不希望大家都只是抄袭,这样就没有进步了。

  记者:有顾客反映,海底捞的服务过于热情,会不会担心员工服务过度造成顾客不快?

  张勇:我们在会议上讨论过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也没有办法。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目前的教育不太均衡,而我们的员工多数来自农村,很多对事物的理解,服务的火候应该到什么程度,真没有办法用培训说得清楚。但我们不会因此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积极态度,总比不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要好。

  从海底捞2004年来北京,到现在也有5年了,但是我们的员工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人群之间的断层还是很明显,我希望可以尽量打通这个通道,但这是个很难的问题。

  记者:海底捞的硬件设施,一般都会超越同等价位的餐饮企业,而不少与其他餐饮企业共用的设施,甚至是卫生间,海底捞也付出资金人力去维护,这样的经营方式如何保证经营利润?

  张勇:我小时候看过一个笑话,两个兄弟睡在一起,晚上轰蚊子,每个人都只轰自己一边,结果对面的蚊子还是会过来咬自己。消费者不会关注哪里是海底捞,哪里是共用设施,他只会感受到海底捞的环境如何如何。虽然一个楼层是共用的卫生间,我们海底捞的顾客用得最多,如果其他人不想把它做好,又没有办法沟通,那不如就由我们来做。如果你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争论上,是不是很冤?这样做也是为了达成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聚餐场所的目标。生意好,利润自然就来了。

  另外,我们将更多成本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例如软件、物流等设施。市场还没有要求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提前做了,这些才是真的费钱。例如机械化清洗,按照传统的方式,原材料运到之后,由我们的服务员清洗一下就可以了。但以国外的标准来看,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不科学的。发现国外一些餐饮企业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后,我们就去研究这种设备,现在海底捞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才是我最自豪的方面。

  18时30分,海底捞西单分店门前大厅,等位的人群坐满了所有的座位。一位穿着入时的女顾客,正坐在美甲台前,边与朋友聊天,边接受服务员的免费美甲服务。门前的计数牌上,显示着被叫到的号码。

  这样的景象,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在各个海底捞分店的门前上演,从2004年进入北京至今,海底捞已成为京城最为有名的火锅店之一。

  海底捞的晋升之路

  早上8时30分,23岁的张本悦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坐在办公桌前。这个来自四川雅安的小伙,有着四川人惯常的瘦身材,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让张本悦看起来更像是个学生,而非服务员。

  2008年4月来到海底捞工作的张本悦,由于工作成绩优异,在2009年当上了店长助理。张本悦大专学习的是园林专业。2004年,来北京探亲的他,被亲戚带着去海底捞吃饭。至今他仍记得,亲友一路上都在夸海底捞的好,“我的亲戚尤其强调卫生间非常干净,洗手之后还有人主动递纸,这让我觉得很好奇。”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员工看起来都这么阳光。”用餐的经历,让张本悦对海底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4月,他来到海底捞应聘,不过这个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一到海底捞便吃了苦头。

  由于顾客众多,服务要求又高,因此海底捞工作节奏非常快。“来海底捞之前,我连碗都没有洗过,刚来时,每天下班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休息时间,张本悦与他的同事经常会讨论一个话题,那便是海底捞的晋升之路。每个员工来到海底捞,都会告知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通过管理线,新员工可以晋升至大堂经理乃至区域经理;通过技术线,员工可以成为功勋员工,待遇仅比店长少一点点;通过后勤线,员工可以成为办公室人员,进入技术部或开发部等。

  正是这样的晋升系统,让每一个普通员工看到了希望,摆在张本悦面前的,也有两条道路。一是继续走后勤,成为门店办公室乃至总店办公室的行政人员;或者走管理线,考取大堂经理资格。“大家有时候都会私下总结,为什么店长能做上去,自己为什么还不行,大家都不安于现在的状态。”

  每个顾客都是老板

  时钟指向11时,员工开始午餐……海底捞专门为员工聘请了厨师,一天包括消夜四顿饭,都在店里吃,基本每天不重样,“鸡鸭鱼肉每周都能吃遍”。由于海底捞的员工多来自四川、陕西与云南,厨师还会结合地域特点,时不时安排些面食。

  11时30分,客人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张本悦也换上了红黑相间的工服。人手不够时,已是“老员工”的他,也要战斗在第一线。“叫我小张就行。”每次服务,张本悦都会先介绍自己,甚至跟顾客聊自己的经历。与客人聊天,已经成为海底捞的一大特色。不过这样的特色,并没有写在海底捞的员工手册中,而是通过老员工的言传身教。

  关于海底捞的服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客人在结账后,随口问了一句是否有冰激凌赠送,服务员说了声“您稍等”,几分钟过后,气喘吁吁的服务员回到顾客面前,手里捧着刚从楼下超市买来的冰激凌。海底捞对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顾客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使客户满意,每个海底捞员工都在总结自己的制胜绝招:能言会道的员工,会主动与客人聊天;性格内向的,可以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没有标准化的服务方式,逐渐进化成了海底捞独有的模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2812.html

更多阅读

揭秘海底捞的成功秘诀:卖的不是火锅也不是服务

提到服务,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海底捞。所以我们看到了无数的餐饮品牌都高喊着自己要打造“海底捞”式的极致服务但是杀入市场后却铩羽而归。我体验过一些强调服务的火锅店,他们几乎就恨不得喂你吃东西,说话客气地不自然,做作,就像演戏一样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城市化不能来第二次”

     随着城镇化的开展,中国的城市病亦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52.6%,但由于此前人口盲目向大城市集中,目前中国的城市化亦承受着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重重“城市病”。  在4月7日举行的

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真希望粮食来点危机”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尽管博鳌年会已举行过11届,之前却从未有过农业方面议题的对话与交流。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农业圆桌会议举行,这是博鳌论坛首次将粮食问题纳入议程。泰国副总理兼农

海底捞上班怎么样 海底捞为什么

一个自称不以利润为主要考核目标的企业,却每年进账3亿元,同时在餐饮业内拥有数一数二的顾客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这些令人艳羡的表象让人禁不住探究:其内在的驱动力究竟何在? 当长江商学院EMBA14期学员、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忽然决定到他

重庆为什么没有海底捞 海底捞为什么这么火?!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忽然决定到他的西单分店吃顿晚饭的时候,秘书告诉他,所有包间都已经订满,实在无法安排。最终,他这个董事长所能够享有的最大特权,也就是在大堂拥有几个不用排队的散座。就连享受这点特权,也得穿过门前几十位正在下跳棋、

声明:《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特色服务创意都出自员工》为网友夏至春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