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弱者”恒胜



  谁是王石?

  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中国企业家的个性化代表,地产业的标志性人物,中国第一房地产品牌万科的缔造人和掌门人,率领万科由一个十几人的贸易公司,做成一个年销售额上百亿的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性格鲜明,风格明快,能言善辩,好出惊人之语,具有丰富的人格魅力,在媒体有极高的曝光率。同时又是极限运动的爱好者,中国人登顶珠峰最大年龄纪录的创造者,登顶过全球7大洲的最高峰,到达过南北两极,酷爱滑翔伞运动,经常为其他企业出任广告形象代言人,出席《财富》论坛,在哈佛演讲……

  面对这样一位光芒四射的企业家和成功者,当然有理由去深入探究他的成功之道,但探究出的答案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与同时代的成功企业家相比,业界强者的王石并不以行业霸主为荣,也不以凸显自我为乐,恰恰相反,他总以一种“弱者”的悲观性姿态进行着思考,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指导着自己不断前进。

  骨子里的定位

  “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虚假意义的人,更能寻找人生的信念。”

  ——摘自王石的博客

  “人生就是面对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做出选择,一旦做错就可能再也回不来。”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万科能够取得今天的行业地位,其实是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在过去的25年中,万科也曾经面临着无数的抉择机会,在一连串不断需要权衡、取舍的决定中,股权改革、股份转让引入大股东、做减法、从产业多元化到专注于民用地产、处理客户关系……只要一次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危机。从数学的角度看,万科能走到今天绝对是小概率事件,一路上,太多的因素会让万科跑偏,但王石却让万科每一次抉择,都指向了正确的方向。对此,王石也不禁动容地说,“如果万科有一丁点的毛病,就扛不到现在了。”

  有人说,王石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类”。和王石同代的成功企业家大多有一个相似的性格特质——冲劲强、敢进取,有人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这一代企业家,“有机会要做,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做”,而与其他人的“豪迈”相比,王石及其他的思维逻辑显示出的似乎却是谨慎甚至可以称之为保守。

  王石不是老板,仅仅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在他那一代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中,没有自己创业而不当老板的,王石是唯一的例外。

  1988年,万科在国内率先进行股权改革,王石完全可以将大量的股权归于自己名下,但他把大部分股份给了深圳特区发展公司,集体以职工持股会名义拿了大约30%股份,个人当时拿了两三万块钱买了一点股票,连总市值的0.1%都不到。1998年,万科最大股东转让股权,他依然有机会实现MBO(管理层收购)。以现在万科的市值,当时10%左右的股份,3亿的资金,价格绝对算不上高,万科其余的管理者也非常倾向于MBO,但王石又一次选择了拒绝。

  多年来,“拒当老板”这个谜团并没有完全揭开,但王石的好友,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自己《野蛮生长》一书中,给出了两种最接近真相的参考解释。

  一是万科走的是国企改制的路子,受到体制的限制;同时王石一直在想,名和利只能取其一,在中国得利很危险,若是不甘寂寞,那就取名舍利。

  而另外一个解释是当时有很多老人和王石一起创业,如果他要当老板,那些人也要闹事,万科有可能因此而分崩离析;而他选择了职业经理人的定位,就不存在合伙人的问题,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个人利益之间,王石选择了前者,因为他清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无论基于哪种解释,都能够清楚地看出,王石和同时代企业家最大的区别在于“看待自身的心态”。他似乎总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在思考和看待经营企业的问题,以至于所有行棋的路数都是先追求稳妥。

  对此,冯仑的评价是:“王石不是理论很系统的人,但他是经验和直觉非常好的人。经验和直觉之所以非常好,主要是因为他的价值观很好,他的心态也很好,同样经历过的事情,放在他的价值观下检视,得出的判断跟别人不一样。”

  “只要我做董事长,你们就不要想了。”1994年,万科和王石又面临一个抉择,专做房地产还是继续多元化?王石曾经这样调侃当年的万科——除去“黄、赌、毒、军火”之外所有的业务都做。

  因为选了专注于房地产,王石被定义为坚定不移的专业化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也有人批评王石的专业化理论是“极端专业化”,当市场经济还处于摸索阶段,王石就如此强硬地框定自己的企业行为,虽然理论上人们都能够理解并接受,但很多人依然还是觉得为时尚早,在部分人看来,这是“没必要的执著和不安全感的表现”。

  一位写过王石传记的媒体人甚至这样评价:“王石内心其实对现实、对自己和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冷眼睥睨的视线;他对现实采取的是一种警醒的态度,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冷峻目光。”

  “万科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但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或许就是作为企业家的王石的独到之处。

  硬币的另一面

  王石的坏脾气或者冷漠的确是性格使然,如果他改变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其实,改变任何人都不是好事。

  ——摘自《王石这个人》

  尽管王石对现实保持“弱者”的警醒态度,在工作中体现出的却是“棱角分明”。但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更多却是相辅相成——没有性格的棱角,王石不可能领导万科。

  万科内部,王石的官方称呼是“王总”,但1999年之前,员工私下经常使用的代号却是“王老虎”。

  提及“王老虎”的外号,万科员工大多会讲出两三个王石发脾气的故事作为佐证。据说王石的办公室里经常能传出地动山摇的拍桌子声音,然后伴随阵阵咆哮。这样的动静,据万科内部人称是三天一次大硝烟,两天一次小爆炸。也有万科的老员工证明,在80年代创业期间,王石在公司内部确实没有什么笑容,与员工说话时大部分是在教训人,言辞激烈,永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下属们要么自惭形秽,要么觉得透不过气来。最严重的时候,当他主动过去和职员们说话时,对方有双腿和声音都发抖的现象。

  故事流传到外界之后,被描述得更为离谱,例如发脾气摔了四五个“大哥大”;因为生气把杯子都砸到了手下的脸上之类。王石听了只有苦笑:“我就没用过大哥大,也没用杯子砸人,只是自己拍碎了。”

  有人曾经问王石:“老大这个位置,你真的很在意吗?”王石回答得很坦率:“我想说不在乎,但是实际上怎么可能不在乎呢?我只能这样说,我当然在乎。如果真的出现一个更强势的人,那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强势,如果这种强势对社会有促进,尽管我感觉到失落,但是对社会是好事,我能够坦然接受。可是如果这种强势是危害性的,是负面的东西,恐怕还要大家再来较量较量。”

  从1980年代开始,王石就到处宣讲自己的不行贿,不走政府关系,也令很多行政系统的人为之侧目。至于近些年来强调“超过25%的利润不做”和“拐点论”,更引起不少房地产行业中人的微词。如此高调地表露观点,以至于经常遭到质疑:“道理一套套的,会不会是心里另外有一套想法,是不是在忽悠人?”

  2008年“捐款门”事件,以王石的公开道歉终结,与此同时,很多熟悉王石的人也纷纷为王石辩解——性格就是如此,过于直率。

  “发生‘捐款门’,就算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必须因为各种原因低头,你不觉得别扭吗?”常年研究和跟踪万科的媒体人陆新之当面问王石。

  “不。那是因为你的身份决定的。作为个人言论、价值取向你觉得没有错误,但作为一个董事长,你在那样一个时机,那样一个表态,对公司、社会造成那样一个负面影响,那是错误的。”

  正是由于直率,使得“放炮”惹了不少麻烦,尤其近一两年,董事会不得不让万科的公关部门经常“关照”一下。

  显然,王石并不只是“窝里横”,脾气直率、做事直来直去,确实是他真实的属性。在万科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在2000年以前,王石也经常用很刚烈的方式摆平麻烦。1988年搞股份制改造,上级主管企业深特发的一位老总表示不同意:“你王石一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现在感觉到了吧,你跳十万八千里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于是,王石找到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告状。十年之后,万科要增资配股,大股东深特发的老总坐在大班椅上,也是一脸爱莫能助。王石一怒之下在对方面前拍了茶几,然后他又跑到深圳当时的李子彬市长处告状。

  一旦王石想清楚决定下来的事情,就很少有其他人或者其他势力能够改变。

  1993年,万科董事会决定做减法,聚焦房地产主业,缩减砍掉其他业务。有不少高管并不认可王石的战略,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提出异议。情急之下,王石甚至说出“谁违反万科的方向,自己躺在棺材里也要伸手把他拉回来”的话语,角力的结果是拗不过王石,自己出局。

  不仅对内如此,对外也是如此。深圳市一位负责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曾经多次劝万科开发一个大型的商业项目。但王石的判断是这个项目自己不能做,态度坚决地拒绝对方的好意,致使这位副市长非常尴尬。

  王石脾气如此强悍直率,如此不具备亲和力,但他和下属的关系却呈现出另一种和谐的气氛。在万科内部,员工们虽然胆怯于王石,但大多对王石的能力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认可——最直接的证据是王石经常在山上一待就是几周,不带电话,对业务不管不问,万科日常的运行却丝毫未受影响。

  正是基于这种认可,对于坏脾气下属们甚至自动给他找了台阶,对王石坏脾气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性格问题,不仅对同事们是这样,对任何人都这样;第二,管理公司一定要用铁腕手段,脾气大是管理方法强硬的体现;第三,王总有少数民族血统,难免过于直率。

  “正因为王石创建万科并管理万科多年,与其说他是一个具体的公司领导,毋宁说他更像万科的精神领袖。”一位熟悉王石的记者这样评价,当王石登顶珠峰时,整个万科公司的兴奋不亚于一场狂欢。

  随着万科的不断成熟,王石的棱角明显在减少,近些年来“王老虎”也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老头子”的称谓。

  “踩”过自己前进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某广告中王石的广告语

  买万科的房子,或者要做万科的业务,找王石不仅没有用,甚至有反作用。据说自从万科做房地产开始,还没人找王石买房打折成功过,以至于经常有人问到王石,这么做是否太刻意。

  “伟大在于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王石身上最令冯仑钦佩的是,他严格自律、管理自己的能力。

  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王石还是一个门外汉,为了尽快掌握,王石甚至发了狠话“弄不懂互联网自己就辞职”。几年后,王石把万科搬到了网上,自己也成了超级网虫,即使在攀登茫茫的大雪山过程中,每天不管多累,只要情况允许,他都会打开电脑写东西。也正由于勤奋,坚持天天写,原本不擅长的写作成了王石的强项。

  知道王石的人都清楚他不是富豪,在创业的前17年,他平均每年挣钱不到10万。本刊记者曾经在2003年亲耳听王石展示当时自己的家底——“200万的现金,价值200万左右的万科股票,一栋价值200万的房子以及一辆路虎越野车”,但他却对钱财有着极强的自律性。

  2001年,王石接拍摩托罗拉手机的广告得到了250万元代言费,相比他当时30万的年薪,数目确实不少,但王石在北京一家餐馆和别人吃完涮羊肉之后,在还有小料污渍的饭桌上就直接签字将代言费捐给了中国登山协会。

  曾经多次与王石结伴爬山的客户管理专家田同生透露,王石在金钱上确实非常透明、公私分明,个人的日常开销由秘书严格掌控,自己每年都进行审计。即使参加广为受人注意的登山和户外活动,所有费用都来自于个人、朋友以及赞助商,与万科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企业家很难做到律己,尤其是在金钱上自律非常不容易。因为找不到王石能够做到自律的原因,所以有人武断地认为王石对财富有恐惧感。虽然答案可能真的无从知晓,但有些故事却有助于去了解王石的内心世界。

  日常进行户外活动时,王石每次背包中都会放置几块砖头,没人要求他这样,但他一直坚持负重,在背砖的情况下保持特定的行走速度,借此“管理”自己的精神和毅力,以便今后爬山的时候不懈怠。甚至在平时走路时也尽量不喝水,控制自己的身体对水的需求量,保证以后爬山的时候能够对付缺水的环境。

  和王石一起登过山的人士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登山的宿营地,所有人都聚在一起聊天,可一旦到了休息时间,王石就进入帐篷休息,“谁劝他都绝不出来,谁的面子也不管用”,理由是自己要为下来的攀登保持能量。

  王石和任正非私交很好,于是有许多和王石熟络的媒体,希望通过王石破一下任正非从不接受采访的先例,但王石都拒绝了,因为他明白自己去找也是一样的结果——只要是戒,自己永远都不能去破。

  通过以上几个故事,不难理解王石为什么在万科发展的初期就一直在积极地推动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制度是避免因领导者个人主观判断带来风险的最好约束方式。

  王石的朋友也曾说:“王石之所以能够在业界有这样的地位,在于他确立了一个距离,这个距离能够让他清楚地对自己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把这个距离一直保持下去。”

  曾经有一个和王石有工作合作的人抱怨说,王石甚至不请他们吃一次饭,就算坐在一起喝咖啡,王石也很少主动买单,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类似的抱怨还有很多,有人觉得跟王石已经很算得上是朋友了,但没想到下次碰面,还是没有朋友的感觉,王石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丝毫要套近乎的意思,让对方大感失落并失望。

  “我知道自己很容易让人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不是因为我当了董事长,也不是不近人情,不是高傲。很多人以为,你以前不是这样,现在当董事长了,了不起了,其实我一直就这样,这个没办法。”

  对于自己的个性,王石有时候会给出一个遥远的答案。母亲是锡伯族,个性刚强,王石多次透露自己性格受母亲影响大。不过,当兵、当锅炉房工人以及到深圳亲自背饲料大包,相信这些经历对王石更有作用。

  在这样一个重人脉的时代,是选择在觥筹交错中换取价值,还是远远地站在一边特立独行获得个人威权?也许王石以他个人的做事做人风格,给了人们一个启示。

  普通是种基调

  我想说,实际我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很成功,尽管你发现我很自信,但实际上我还是一个普通人。

  ——面对毕业生的演讲

  王石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向来也不太掩饰自己平凡的一面,而且敢于承认自己和许多普通人一样,喜欢出风头,有虚荣心,也有私心。对此,冯仑的评价是王石从不装“大尾巴狼”。

  从南极探险归来,有记者问他站在南极极点是什么心情时,王石的回答是“那一刻,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王石在几次滑翔伞飞行中之所以受伤,最重的一次甚至摔断了右侧的一根肋骨,都是因为飞行过程中,地面有姑娘在尖叫张望,得意之下表现欲突发所致。对这样的糗事,王石从来不回避,“没有造谣,都是真的。”

  “王石,你老去爬山,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留下来办个希望小学?”在一个公众场合,有媒体这样发问。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弱者”恒胜

  “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我做公益是有公益的需要,我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时我都会去做。我不能说我的收入全部都只做这一件事情,我非常乐意承担社会责任,行善要尽早,但是我个人该要得要,比如工资奖金,该正常消费的就得消费。”

  有人论断,正因为敢于承认自己具有普通人的心态,所以王石没有陷入其他企业家在成功之后的迷失状态,而那些盛极而衰的企业家恰恰正是倒在了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之上。这样的论断虽然有些偏颇,但其中的道理却值得人们去思考。如果王石不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心态位置,是否还能做出在25年中一系列正确的决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2243.html

更多阅读

万科集团 王石和王健林什么关系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证券简称:万科A、证券代码:000002,证券曾用简称:深万科A、G万科A。公司总股本1099521.02万股(2008年2季度),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现任董事长为

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信息时代,更重深度而非速度

     尽管传统媒体处于被唱衰的尴尬境地,但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却提出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纸媒诸多功能的开发其实才刚起步。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成功上市,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主业借壳整体上市的“第一家”。围绕纸媒和传统文化产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我就爱冲锋打仗

        “有人喜欢坐镇指挥,有人爱带兵打仗。我就是个爱冲锋打仗的。”  说这话的是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日前他出现在徐工集团成立2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上,这是继6月底徐工集团借徐工科技(000425.SZ)实现整体上市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从做减法到产业化

  去年10月29日,伴随万科走过19年的老标志被新标志取代。这时,人们已经淡忘,其实万科曾经是一家以电器贸易起家的多元化公司。  万科说,只专注于住宅,于是开始做减法。其他企业却说,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需要多产业发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企业公民不是一顶礼帽

作者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   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到北京首次领取“企业公民”奖项时,发表了一句感言,我说对我来讲“企业公民”这个词很陌生,但是万科却站到了最佳企业公民的领奖台上。的确,万科本身的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观

声明:《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弱者”恒胜》为网友尛缌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