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统治 《吃遍世界看经济》序 谁控制吃喝,谁就能统治世界



人们对经济和历史的把握可以多角度进行。到目前为止,我本人就曾提出了从通货、汇兑等角度来把握世界经济的观点。另外,也可以从人性、文化等不同于市场价格、宏观数据的角度来观察经济。在这些更具人情味的角度中,有一种极其重要却一直被忽视。

那就是“饮食”。

 绝对统治 《吃遍世界看经济》序 谁控制吃喝,谁就能统治世界
人类生活的基础是“衣、食、住”。这几个方面以何种形式向世人呈现,总结起来就是所谓的“文化”。换言之,衣、食、住决定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们所构成的体系就是文化。衣和住取决于气候,气候炎热的地方,人们可以不穿衣服,可以不用建造结实的房子,而唯独“食”必不可少。因此可以说文化的根本是“食”。

经济的根本其实也是“食”。

即使现在,世界各大国无一例外都重视农业和饮食。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当然,同时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农业大国。同样,中国最重视的也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在工业革命引发工业化进步以前,世界贸易是以“饮食”为中心的。各国向海外扩张以及伴随扩张所进行的战争都是为了追求饮食带来的利益。“饮食”是人类文化的根本,是经济的中心,它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大约一万年前,由于农业革命的兴起,人们获取粮食的方式也从狩猎、采摘一跃变为农耕、畜牧。这次人类史上最大的转变正是饮食的改变。再看看近代,读一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人口增加会促使食物耗尽,并最终导致人口减少”,也是从人和食物的关系来分析经济的。“饮食和经济”或者“农业和经济”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两者是等同的。

|www.aihuau.com|31

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工业化时代以来,“饮食和经济”的关系这个常识性的角度被抛在了脑后,人们开始一味强调科学技术、工业和经济的关系。

这种看法究竟是否正确呢?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逐渐意识到了从饮食看经济这种方法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我就职于日本大藏省国际金融局(现在的日本财务省国际局),为了与各国商讨金融问题,我每天乘飞机往返于世界各地。由于日程安排紧凑和时差问题,日程表上经常出现需要三天一夜或者四天两夜连续工作的情况,我在繁忙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便是品尝各国的美食。这样日复一日,我逐渐亲身体会到了各国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且自然而然地意识到“各国不同的饮食文化都色彩鲜明地反映着各自国家经济状况”这一事实。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经常到巴黎、日内瓦等地出差。那时,由于日本在国际金融问题上的主张与法国相近,于是决定与法国结成日法联盟对抗美国,在巴黎谈判时我曾几度在法国财政部的食堂进餐。虽说是食堂,却相当气派,在招待外宾的宴席上有许多一流厨师做的上等佳肴。

在某次宴会上,各国官员面对满桌正宗的法国菜,理所当然地会选择葡萄酒,但是美国的政府高官(出于礼貌在此匿名)却斩钉截铁地说:“来杯健怡可乐!”

听罢,在座的各位自然是惊愕地睁大了双眼,不但惊异于这位高官吃法国菜配可乐的品位,更惊讶的是他那种坚信世界各地都有健怡可乐的想法。

当时,法国厨师长的应对真是绝妙。

“先生,餐后会为您呈上可乐。用餐时请饮用葡萄酒或水。”

大家都是绅士,虽然对此都没说什么,但是想必在座的欧洲人和亚洲人都会认为美国人是乡巴佬吧。一般来说,法国菜配葡萄酒是常识,如果搭配可乐之类的碳酸饮品,就会破坏法国菜原有的味道。我再附带一句,健怡可乐在美国的金融精英间相当受推崇,他们确信喝健怡可乐是关注健康的英明之举。虽然日本人和法国人都不认为健怡可乐有益于健康,但美国精英们却不这么认为。

这是使我深感“饮食文化因国而异”的小插曲之一。

日本菜为什么在法国流行?

在巴黎我经常到街上的餐厅吃饭,也造访过Jamin、Lambroisie之类的三星级法国餐厅。某日,我在Jamin用餐,席间上了一道改良的鸡蛋炖锅,味道像极了日本的蒸鸡蛋羹。我觉得非常纳闷,后来得知那里的厨师布尚曾经频繁出访日本,在“次郎”寿司店和日本高级料理店“吉兆”学过日本菜烹饪方法。另外,Lambroisie的饮食口味也深受日本影响,当时那里的副主厨是一位名叫齐须的日本人,如今他已是东京三田的名店Cote Dor的老板兼厨师。虽然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烹饪方式(法国饮食的新倾向,受日本菜影响重视饭菜的外观)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但赴法国学习的日本年轻厨师影响了法国饮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另外,特别是最近,无论是在法国巴黎还是美国纽约、英国伦敦,都在推进法国菜的日本化进程,法国菜如果没有吸取日本菜的精髓,则不能称为法国菜了。

饮食潮流和经济变迁密切相关

不久后,金融交涉的舞台转到了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盎格鲁-撒克逊人以IT为武器在金融界发挥威力的时代到来了。在纽约的时候,我也经常到街上的餐厅就餐。我曾经去过一家名为Bernardine的餐厅,那里的菜以鱼闻名。当时,我打开菜单一看,上面有一道菜叫Negitoro,“这是什么菜呢,难道就是日本做寿司用的金枪鱼?”我觉得纳闷就点了那道菜,结果端上来的果真是金枪鱼酱,另外我在菜单上还发现了生鱼片。总而言之,日语的菜名未经翻译就开始直接在纽约的餐厅使用了。

英国伦敦曾是一个以饭菜难吃而闻名的城市,我去了之后却惊讶地发现新开设了许多味道不错的餐厅,但这些餐厅并非经营英国菜。这一切得益于众多银行的设立,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金融业务日渐繁荣,年轻富有的银行家们纷至沓来,为了满足这些外国银行家们对于饮食的需求,各种类型的餐厅也就陆续出现了。我有幸目睹了意大利餐厅和日本料理店的陆续增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去亚洲出差的机会激增。我曾去过中国内地和回归中国以后的中国香港,在那里我发现,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日渐紧密,其中起媒介作用的因素是华侨。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经济的变化竟如实地反映在了饮食上。上海菜非常好吃,但是味道好的上海餐厅里必定有从香港请来的主厨。另外,在像雅加达、新加坡等这些深受华侨影响的地方也一样,味道好的饭店都有从中国香港请来的厨师。

与此同时,无论在欧洲国家还是美国,吃寿司等日本菜的饮食热潮越演越烈。在经济方面,日本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也席卷全球,最近在《新闻周刊》(Newsweek)杂志上出版了一组名为酷日本(Cool Japan)的特辑,称日本企业推出的文化“又酷又炫”。

通过几次这样的经历,我逐渐认识到饮食宛如文化、历史的镜子。历史、经济的主流和饮食文化的变迁密切相连。现在回想起来,我因工作原因所到之处正是世界经济结构体系发生变化的地方,而在那些地方,餐饮业也同样发生着变化。

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饮食文化热潮,这种热潮非但没有衰退,现在反而在不断升温。美国有名的美食家指南杂志《扎格特调查》(Zagat Survey)2004年版评出的纽约排名前25位的餐厅里,日本料理店有4家入选,并且其中有一家名列榜首,在洛杉矶也有6家日本料理店入选并有一家位居榜首,可见日本美食现已成为好莱坞名人们的最爱。然而麦当劳、可口可乐的销量则在达到顶峰后,转而开始走下坡路。

这种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我曾在以前的作品《世界经济势力图》中提到,现在世界经济的重心正由欧美向亚洲转移,这是500年一遇的经济结构大变动。

然而这种说法是有前提的,即曾经的世界经济重心是在亚洲这一事实。准确地说,直到19世纪中期,亚洲都一直拥有绝对强的经济实力,所以现在这种经济体系重心向亚洲回归的现象应该称为“亚洲复兴”。

这样说来,出现的日本饮食文化热潮及快餐人气回落的现象都和经济方面的“亚洲复兴”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书将以“饮食”为突破口,通俗地解说世界经济结构的转换。世界上曾经最富有的亚洲为何沦为欧美殖民地?为什么现在经济重心重归亚洲?“亚洲复兴”现象和日本饮食文化热潮有什么关系?

那些以前上学时害怕学习世界史并对其过敏的读者也无须担心,只要对吃感兴趣,就可以轻松地阅读本书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2178.html

更多阅读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征稿 科技情报研究所 征稿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ISSN1005-6033,CN14-1157/N)。由山西省科技厅主管,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主办。1991年8月创刊,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盖闻医经经方,性命所系,固己为至巨至急,择於医经经方之书,拨其精且善者,椠版以被之宇内,贻诸後世,其为深仁广泽更何如哉,我烈祖好生之德,根之天性,既图治於圣经,而尤深拳拳乎疾医一职,是以

《未来100年大预言》:情报专家看未来百年

情报专家看未来百年——读《未来100年大预言》一场金融危机过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未来100年,美国是称霸还是衰落?21世纪,中国是明星还是看客?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在哪一天爆发?背景故事:“民间中情局局长”世界上叫弗里德曼的

声明:《绝对统治 《吃遍世界看经济》序 谁控制吃喝,谁就能统治世界》为网友以微笑面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