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说: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中”;表现出来了并且都合乎时宜和礼节,就是“和”。“中”是天下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所遵从的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与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事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
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情感,是人受到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正常反应,如果缺乏了其中任何一个情感就不能称其为人了,那孔子为什么说人的喜怒哀乐没有发出来就是“中”呢?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放任你的情感和情绪。如果你不控制你的愤怒,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果你不控制你内心的喜悦,就会得意忘形。中就是要人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的平和,对待任何问题和事物要有一颗平常心。
有了情感和情绪要控制它,但并不是不发泄它,如果一个人不宣泄自己的情绪早晚有一天会郁闷而死。那怎么对外人发泄自己的情绪呢?发泄情绪时要合乎时宜,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要恰如气氛,就是在合适的情景说合适的话。如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在讲话时要充满激情,不能用开追悼会式的讲话方式。
一个人有情感和情绪的时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让自己内心平和,对外发泄情绪时要合时宜。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的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的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和尚在“中”这一方面是不如他师傅的,用佛教的话说就是小和尚的定力不如他师傅。
行动指南:
“中”是对内的,“和”是对外的,人要内外双修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