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音乐系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新乐谱,“太难了”,他喃喃自语,信心似乎消失殆尽。教授是著名的音乐大师,跟随他已经三个月了,不知道为什么,他要以这种方式整人!他只有打起精神,开始奋战。授课的第一天,教授给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下课时,教授如此叮嘱学生。学生练习了一周。第二周上课时,教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根本没提上周的事。学生又练习了一周。第三周,新乐谱又出现了,更难。就这样,学生每次上课都被新乐谱所困忧,然后把它带回去疯狂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学生越来越感到不安、沮丧和气馁。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份乐谱,学生依然表现出高水准……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达到现在这种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整人的钢琴大师?
钢琴大师心态不正常、或是喜欢恶作剧,所以故意整人?
不!恰恰相反,他是在育人、在刻意的栽培自己的得意门生。
而且,他采取的是一种不常见的、独特的方式。虽然故事没有写明,但是大约可以推断出学生的智力基础较好、钢琴大师也比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再加上钢琴大师别具一格的教育方法、以及他对学生充分的信心,大事遂成!
学生的奋战
学生一直在奋战。
他一直很困惑、也曾经失去过信心。不过,他坚持下来了、而且这种坚持并不消极。后来他终于明白:与鼓励一样,压力和挑战也能帮助人进步。
年轻时,如果能得到资深人士的指导,即使我们并不完全清楚这种指导的方法、内容、意义,那又何妨,先去坚决的执行吧!因为,一般来讲,资深人士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假如,这位资深人士还是泰斗、大师级的人物,那就更要珍惜这份幸运了!
圆内与圆外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特长。
之后,一些人会不断去展现这些特长(表现自己的聪明和高人一等)。只是,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知识面比较狭隘。
另一些人,则会不断挑战自己、钻研特长,还会学习相关知识。于是,他们的知识像图钉一样、兼具深度与广度。
圆内与圆外,可以形象的描述这种关系——如果把圆内比作已经掌握的知识、把圆外比作尚未掌握的知识。心态狭隘的人,接触圆外越来越少,那么圆内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并会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心态开放的人,接触圆外越来越多,那么圆内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并会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圆内的范围有多大,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