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危机下,很多企业实行了裁员、降薪等举措,一些福利项目也被大幅缩减,比如,原来免费的咖啡没有了,免费的水果没有了,甚至连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了。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老板们该如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为此,本刊记者连线了华信惠悦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林杰文。
Q:在裁员中,公司如何做才能让留下的员工,继续保持高绩效?
A:我想强调的是,裁员并不是最好办法,裁员前公司应该想到而且需要尝试用其它方法来降低成本,如:降低加班费等。因为裁员过程本身需要大量成本,假如你裁掉10%的人,你所降低的成本并不是10%的人的成本,而可能是1%到3%。另外,对跨国公司而言,需要考虑哪个地方业务还能增长,而中国将是一个业务持续增长的国家。如果以短期眼光在中国进行裁员,经济快速复苏后怎么办?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裁员后留下来的员工对高管的信任度只有31%;另一个数据是,只有40%员工通过公司正式渠道得知公司裁员,另外60%可能通过朋友、互联网或谣言才了解到公司裁员,我想这并不是公司想要的结果。而在裁员过程中,最受影响的是优秀员工,业绩好,但敬业度明显降低。因为他们也在犹豫:公司业绩不好了,可能我的职位也将没有了。公司裁员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一旦这个群体敬业度下降,对公司业务影响也会很大。
接下来,就要看怎么沟通了。对裁员企业来说,有两种比较危险的群体,他们的敬业度容易降低:一种是很苦闷地留下来,反正我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辞职后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我敬业度也不高,我在害怕,刚刚还在解雇人,下一个是谁呢?另一种,我很优秀,我留下来了,但我在找机会跳槽。
我们要先了解这两种情绪,对这两种人采取不同方法。对后一种人,一定要想办法留住他,向其解释,裁员后公司的新远景新目标是什么,新业务计划是什么,告诉他个人对实施新目标有什么作用,并要讲清楚,他在公司的机会是什么,为什么还要留在这;而前一种人主要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裁员,所以要安慰他,告诉他裁员已经结束,不用担心了。在海外市场的经验是,裁员要一次性做得干净,不要慢慢裁,否则员工们都会猜测自己会不会是下一次被裁的。
Q:据了解,减压已经成了跨国公司的日常工作,他们如何做好减压?
A:这得看什么压力,其实压力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在做卓越雇主调查时发现敬业度最高的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不满意,认为工作量太大。其实中国人很愿意吃苦,能承受很大工作压力。
变革之中普遍的压力是我不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下个月是不是还将裁员或降薪。有时公司确实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应该给员工做些变革管理培训:在压力大时怎么调整自己,有些事情我可以控制,有些事情我不能控制。你可能浪费很多精力来担心自己不可控制的事情,但后来结果一样,你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精力呢?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能控制的、至少可影响的事情上。领导人要和员工坦诚地谈这些问题,如果将来面临不确定,你要告诉员工:我是有一个计划,但也面临不同挑战,而且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也不是已经有了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我其实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我们是个高效团队就可以解决问题。
另外,要尽力表现出关心员工的态度:我知道你有一些担心,但我可以帮助你。有些员工就想知道有没有人关心他,很多员工心里不踏实,但不敢说。经理应该说,我很理解你的想法,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怎么面对挑战等。
Q:在经济危机之下,企业开发了不少软性管理方式,变得更注重员工感受,使其内在工作与生活系统达到平衡。你所接触到的软性管理方式有哪些?
A:有三种:第一,在海外早已实行的“弹性工作制”,9点上班、6点下班,或8点上班、5点下班,只要保证足够工作时间或足够工作任务。各个公司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因为每个员工情况不一样,有人要送孩子上学之类。实行这种制度可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提高员工满意度。
第二,优化福利结构,有的员工现在比较年轻,不担心退休金,但要买房;有的员工父母老了,医疗保险对他来说比较重要。从公司管理角度来看,不可能所有福利都做到最好,公司给员工一定金额,由员工自己来做选择,调整各方面福利比例。对员工来说,其满意度提高了,而公司没有增加成本。当然,做这种调整有一定复杂度,因为要通过精算来重新设计福利。最近一年来,不少员工规模达300人以上的中国企业都在做这种福利优化。
第三,提供轮岗机会,比如你现在做财务,可能某个时刻可跑去做人力资源。其实,职业发展不一定就要从下到上,还能有些弹性。在经济危机之前,可能财务部30人,人力资源部30人,但不一定两个部门每时每刻都那么忙,有时招聘很忙,有时发工资很忙,轮岗可以用更少人力做同样多事情,如此一来,工作饱和度提高了,人力成本降低了。
Q:在经济危机下,当业务量短暂萎缩之时,企业如何在尽量不裁员情况下,增加培训来迎接未来经济复苏?
A:增加培训只是个案,我所看到更多的是强制休年假。如果说员工工作4天,培训1天,可能公司不发员工培训那天的工资,否则人力成本反而上升了。众所周知,危机之下企业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提高生产率——同样时间做更多事情,或同样的事情减少工作时间。更多公司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是降低培训投入,除非你进行一个大的业务调整。因为培训是为了将来的工作,为升级做准备,绝不是为了现在的工作。如果你为了现在的工作而培训,那是你的招聘出了问题,你未招聘到合适的人,与其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能力,还不如提高招聘能力,招到合适的员工。
当然,如果公司出现新的业务调整,最好方法是培训现在员工做新业务,而不是解雇这群人,招聘新人。不过先要测评一下现在员工的能力,不一定所有员工都能接受如此大的变化。
Q:在大势不好时,向管理要质量尤为重要,那么此时如何进行优化绩效考核?
A:我觉得任何时刻,优化绩效考核都很重要。首先,还是从公司愿景开始,你到底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用平衡计分卡来厘清市场、客户、人才等指标;其二,注重上述指标下达过程的效率,一定要把公司目标转化成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与员工沟通他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且要一定是能够衡量的任务。
经济大势好时,销售收入有两倍的增长,大家奖金都不错,也就无所谓绩效考核。但经济不景气时你必须要区分,因为要留住业绩好的员工。可每个经理,都很喜欢自己的下属,我给你打100分,给他打95分,奖金也差不多,但优秀员工肯定在想,我干嘛在这努力工作?
绩效考核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必须做,且要采取有效方法。你必须要敢于去区分,例如:一个研发经理难道不知道自己团队中谁最优秀,谁不优秀?所以公司要强迫经理做区分,你部门中最优秀的10%是哪些人?一般的又是多少?没有达到目标的是哪些?
我觉得在中国的企业,无论是跨国公司、国企、还是民企,总是说有目标,但太虚无法衡量,或未达成目标也不会受到惩罚。事实上,我们要分得很清楚,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目标。所谓“what’smeasureitdone”,能衡量的东西才可能做得到,不能衡量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