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7种浪费



为了能使经营管理革新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首次提出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这个概念,来引导大家共同参与这项工作。

  七种浪费之一:等待的浪费

  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算盘珠子不拨不动,缺乏主动精神。你多干事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听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很多工作的完成,是在几次检查、催办下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外部的回复。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等待其它部门或其他人的联系。你不找我去协助,我就可以躲避,总有原因可以找,就说情况不清楚。对其它相关工作不关心,没兴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就等吧,没啥了不起。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不主动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没有核实,然后作决定或向上级汇报,瞒天过海没有可信度,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上一推。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较严重的等待是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资材等部门服务、指导、指示、供应的等待,三现主义的缺乏是等待中的最致命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生产现场工作的及时解决。

  上述情况,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七种浪费之二:协调不利的浪费

  管理中相互配合、协调不利,造成工作停滞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利。某项工作在两个部门间协调不利、交接不清,工作进度受到影响,相互之间都不主动联系。某些工作应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都在观望停滞,认为应该别的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了,原来的小问题被拖成了大问题。

  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利。对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和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内部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致使公司的要求在本部门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利。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信息不能汇总、分类,停滞在分散之中;信息没有对其充分的分析、核实和利用,发挥效应,停滞在原始状态之中;信息不准确,造成生产盲目、资材供应混乱、计划的频繁调整、没有效益的加班、库存的增加。

  ERP业务流程的协调不利。部门间协调不利,相互制约、不沟通、各自为政、部门利益第一,形成独立的部门割裂,促成协调的障碍,没有或不能及时维护系统,使业务流程不能顺利流转,造成后续流程的停滞,原有职责的不适应性不是横向流转而是折向运行,造成流程的缺项停滞。

 组织管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7种浪费

  协调不利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七种浪费之三:闲置的浪费

  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置.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的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造成闲置的浪费。

  固定资产的闲置。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形势和低估了生产潜力,热衷于扩大规模,非常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从而出现厂房、生产设备等开工不足的浪费,导致成本升高,利润降低,竞争力下降。

  职能的闲置或重叠。公司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为某些部门设置了一些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职能却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部门职能的闲置,而且对公司的相关工作造成影响。两个部门承担类似的工作,好像是谁都负责,其实是谁也不负责。错时互相推诿,易导致工作中互相制肘。本来两个部门间的事,人为再找一个部门来协调共担责任,工作复杂化。

  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闲置。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不十分重要的任务,上级其实只承担签字的职能,但如果无上级的签字或认可,则业务就无法进行,会出现等待和停滞等浪费。原来比较简单的事,一些部门非要写个报告,填个报表,由于报表内容太多,即使保存后再想使用也找不到,那么就再提供一份吧。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规范化的高手,把复杂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人可以承担原来完成不了的工作,起到较大的作用。

  人员的闲置。人多好办事,都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增加人员,三个人干两个的人工作,为了避免上级人浮于事的批评,以重叠的交替安排工作造成工作量不满,劳动纪律涣散。

  信息的闲置。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内外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并且经过汇总、分析等处理,进行放大输出,但在信息闲置方面的浪费是极其惊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从信息的有目的搜集开始,经汇总、分析、存档、再输出的全过程中,找出不准确、不及时等浪费,并进行根除。

  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ERP的事实,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流程中职责到位杜绝闲置的浪费。

  七种浪费之四:无序的浪费

  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不休,整天扯皮,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变成无序,造成极大得浪费。某个部门某个人,当看到某项工作比较紧急,如果不做就会影响到公司利益时,挺身而出,进行了补位。这时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么,今后这项工作就由你们来做吧,责任部门反而放任不管了,这也是一种无序。

  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造成工作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以不会干等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承担该项工作,更是一种无序的浪费。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协作不到位,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经常被推翻,人为增加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的时间。

  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威信下降,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攀比,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业务流程的无序。直线职能制的纵向部门设置对横向部门的业务流程严重割裂,各部门大多考虑某项工作在本部门能否得到认真贯彻,而很少考虑如何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通常考虑以本部门为中心,而较少以工作为中心,不是部门支持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围绕部门转,从而导致流程的混乱,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反复协调,加大管理成本。

  在这种的无序状态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这是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七种浪费之五:失职的浪费

  失职的浪费是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在体系管理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基础工作,审核前突击进行表面工作,来应付审核,则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公司布置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要求去完成,做一些表面文章,去应付公司的检查。如果再加上承担检查工作的人员也进行应付,或者碍于情面不予指出,就会形成空对空。

  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某些环节特别是前段如果不认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交货期确认不准确、不及时,就会导致生产制造系统出现多种浪费。

  在工作中没有计划,没有自查,做事只做前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就忘做了甚至不做了。工作缺乏主动,让做什么事,只是应付了事,而不是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得更好。应做的事,不会做,说一声不会做就不用再做了,不会也不学,不认为站在这个岗位上不会做应当做的事是一种耻辱,更有甚者,告诉如何去做都不做。这些失职都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昨天的事今天没有结果,明天做什么也不知道。

  失职的浪费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素质低下和工作质量差等失误造成的,但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七种浪费之六:低效的浪费

  低效的含义包括:

  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

  低效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管理人员的低素质导致工作的低效率。学习能力的不足、危机意识的淡化,造成许多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在每个组织中,人员的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抱怨是没有用的,更不能把责任推到普通员工的身上,只有低素质的管理者,而没有绝对低素质的员工。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培训指导,人尽其才,用人所长,有效地带领员工完成任务。一头狮子带一群羊和一头羊带一群狮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方法不当也是低效率的原因之一。人员安排不得当,会导致低效率。计划安排不合理,工作难以按期完成。顺序安排有问题,会造成主次不分,重点工作无人做。……

  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是低效率的温床。过去的成功经验、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继续提高自己,使用原有的一套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仅导致了低效率,甚至会拖累整个组织的前进脚步,成为整个组织前进的绊脚石。

  七种浪费之七:管理成本的浪费

  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现在谈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各职能管理部门在组织、管理生产、品质、财务、营销等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成本。管理必须依理行事,理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计划,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可以最直观地涉及有形成本概念和浪费现象。

  计划编制无依据。公司没有下达指标,部门无法编制自身的工作目标。公司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却不知道怎么分解。部门领导没有告诉做什么工作,不知编制计划。计划不如变化快,无法序时地编制计划。综合部门不催不报计划或忘记申报计划,没有日常工作的积累和统计基础,没有定额标准无法编制计划等。没有计划工作概念,没有长远工作规划,工作随想随做,为完成综合计划部门的要求临时拍脑子,上报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漏洞百出,需要计划综合部门另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分析和查找错误,重新修改和调整,造成极大的浪费。

  计划执行不严肃。有计划但领导没有给我,我不知道计划的内容所以无法执行。计划变化过快使计划无法执行。领导临时交代或安排的工作所以没有计划。计划工作由于前道环节工作没有完成致使计划无法完成。计划由于各种原因被迫频繁调整。公司制订的目标、指标由于执行有困难而不予落实执行,按照自己想象的内容去执行。计划编制后根本不看,至于计划的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如:降成本的计划、降成本的项目计划不严格执行,束之高阁。

  计划查核不认真。计划考核反正由公司的统一部门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比照了。计划出现了偏差,理由要么是计划报大了,要么是计划漏报了,而没有从问题的现象出发,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纠正措施。

  计划处置完善不到位。计划执行情况由于没有认真地分析,自然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地进度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即便通过别的部门发现了问题,也不现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地原因,进而找出改善措施,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计划问题发现后,措施也编制了,但在下期的计划中又没有体现或纠正,致使问题长此以往地存在。

  费用投入与收入(收益)不配比。花同样的钱其收益是一样的吗?花100元是否受到了10000元的收入或利益。由于自身责任心不强或管理失误造成的隐性损失浪费计算过吗?用钱后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多少?大家是否都仔细计算过、分析过?

  综上所述,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要比丰田生产方式所指出的生产现场中的七种浪费严重的多,但是解决起来也困难得多。因为生产现场中的浪费大多数可以量化,然而管理工作大多为软性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要想进行量化和细化相对较困难。而且大家大多司空见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上级要求,也是紧一阵后松一阵,形成反复,而如果不能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形成共识,齐抓共管,是很难持续有效地长期开展下去的,因此,对经营管理革新活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但是,管理工作中的浪费一旦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则可能会出现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因此,我们要鼓足勇气,从消除点滴的管理做起,向着经营管理革新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1515.html

更多阅读

张成说企业管理: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丰田生产方式中所归纳的"七种"浪费,主要发生在生产现场,但是产生这些浪费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仅仅关注现场存在的问题,而不解决被现象所掩盖的本质问题,无疑是舍本逐末,即使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也很有限。为了能使经营管理革

会计作假:成本费用中常见的26种作假手法

 我们这里所谈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成本,也称为产品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主要是指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会计作假:三类长期负债中常见的13种作假手法

 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从长期借款、长期债券和长期应付款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其常见虚假形式。    一、长期借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   1.利息不入费用,长期挂账   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长期借款利息要预提。作“借:财务费用,贷:长

声明:《组织管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7种浪费》为网友红藕香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