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媒体炒作成所谓的中国“首富”的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对媒体保持高度的警戒,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依旧保持着苏南商人的低调做派。5月12日,沈文荣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今年用钢量至少要到4.5亿吨,这说明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限,“中国经济形势好的不得了”。他向记者吐露他持有沙钢股份29.8%,而沙钢的总经济师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净资产约350亿元,沈文荣资产约为100亿元,而此前媒体将他资产炒作为200亿元,这与现实存在严重误差。
沈文荣向记者介绍了他从农行40万元贷款起家,经过35年奋斗成为中国“首富”的经历。他还以沙钢切身体会,讲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法宝就是,产品多元化,投资自己擅长的领域,走高精尖之路。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个“首富”有着与众不同的爱好:喜欢危机。在他看来,危机中,危险是别人的,机会是自己的。
“首富”的财富观
“民营企业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是社会的。因为,人再怎么有钱,也只能睡一张床,坐一辆车。”沈文荣对本报记者表示。据介绍,当初沙钢股份制改造之际,很多部门和单位建议他持股50%或者更多,他表示不超过30%,这样已经够多了,并且不为此后悔。
有人建议沈文荣将沙钢股改上市,如果是5倍市盈率,其身价也会到500亿左右,肯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当记者提出上述问题时,他笑着做了前述表态。
另外,沈文荣笑完之后严肃地说,现在对民营企业上市还是有偏见,特别是钢铁企业,上市很难的。不过,他表示,沙钢还没有上市的打算和安排,他说,上市有上市的好处,不上市有不上市的好处。“的确,上市可以圈钱,自己的资产可以增值,但是,沙钢并不缺钱,没有上市的冲动。”他说,上市也有对公司不利的地方,比如,上市的条条框框太多,大小事都要由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定通过,遇到紧急的问题程序太复杂,决策时间过长,会影响战略调整和经营。
沈介绍说,如果自己花钱,一家一年最多花50万,他要是把自己的股份套现,或者坐收分红远远够了,而他把所有的分红都投入到了企业的发展之中了。据农行张家港分行负责人介绍,沈文荣夫人在另外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支行当行长,一家人生活十分俭朴。
沈文荣介绍说,沙钢成熟工人年薪大约6万元,但是,不能涨的太高,“不仅资本家的胃口是永无止境的,工人的胃口也是的”。在年景好的时候加上去,企业不景气或者亏损的时候能指望给工人降薪吗?不可能。
“首富”的“出轨”与回归
尽管沙钢现在有很多炫目的荣耀:年产铁2680万吨、钢2880万吨、材2980万吨,全国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江苏最大的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1452亿元,净利润148亿元。利润在全国民营企业名列第二,跻身世界最有竞争力钢铁企业行业。但是,沈文荣毫不忌讳地向本报讲述了沙钢对于最初支持其发家的农业银行有过先抛弃又拾起的故事。
1974年,沙钢起步之际,农行向其发放了40万元的贷款,农行也是沙钢惟一的合作银行,但是,到了1986年年底,沙钢还清了农行所有贷款,将账户转向另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原因是沈文荣觉得,跟农行合作的都是乡镇企业,都很“土”,但不到一年,沙钢又重新在农行开户,把主要业务放在农行。“好在农行并不在意我们当初背离。”沈文荣笑着对记者说。农行不仅没在乎其“出轨”,反而为沙钢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并且,沙钢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跟农行的支持分不开。
谈到为什么重新与农行合作,沈文荣颇有感触地说,那家国有商业银行太过于求稳,官僚主义过于严重,农行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程序类似,但是,当沙钢有资金需求时,农行基层会及时上报,主动争取。1998年,沙钢上马100万吨超高功率电炉期间,农行发放1.2亿元流动资金。2002年,沙钢提出“三年再造一个新沙钢”,在进行配套建设时,农行授信16亿元,当年发放12亿元。2006年,时任农行总行副行长、现任农行副董事长兼行长的张云拍板仅用一周时间完成对沙钢授信70亿元,创下金融机构对张家港企业授信最高记录。正是由于农行的坚定支持才让沙钢抓住钢铁大牛市,获得宝贵发展黄金期。
喜欢危机的“首富”
记者采访中发现,沈文荣有着与众不同的爱好:喜欢危机。在他看来,危机是别人的危险,自己的机会。
2001年前后,钢铁行业普遍不景气。这时,沈文荣做出了一个让业内跌破眼镜的举动,花费2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子公司多特蒙德钢厂全部设备。农行人士介绍说,此举在当时得到企业内部和钢铁行业内部的极大反对。
“呵呵,我们是按废钢铁价格收购的。”当回忆那次收购时,沈文荣笑着对本报记者说,“太便宜了!为什么便宜?因为,钢铁行业不景气,他们都觉得是钢铁企业的危机。而我不这么认为,正是由于这次的收购和以后的大扩张,我们才赶上此后连续几年的好年景,我喜欢危机。危机对沙钢来说就是天赐良机。”
那次收购在海外媒体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士惊呼,世界经济随着多特蒙德钢厂“从莱茵河到扬子江”的整体搬迁,世界经济从西方开始向东方的中国转移。这次搬迁不仅让全球媒体惊诧,也引起一位半媒体人胡润的重视,在2002年,胡润把沈文荣放在富豪榜37位,据说当时沈文荣怒不可遏。
不过,这次错把其资产算错,错误地当上“首富”后,沈文荣除了不再接受媒体采访外,当提到此话题时,他都把话题引开,刻意回避。
沈文荣显然对应对金融危机兴趣更大。他说,危机来后再做准备,已经晚了。危机对沙钢的影响亦是巨大的。今年的盈利可能仅为去年的一成。在他看来,中国的钢铁产能的确存在过剩问题,只有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倒闭破产,中国的钢铁产业才会正常发展。
在总结沙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时,他说,沙钢主要走产品的多元化,既有板材,又有螺纹钢。产品生产应该考虑中国国情,一味强调所谓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板材,减少螺纹钢生产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实际情况是,中国的城市化才刚刚起步,农村对其刚性需求很大。而沙钢各种产品都有,风险相对较小。
应对金融危机的另一条经验是,设备必须是一流的,管理和人才也要是一流的。沈文荣介绍,沙钢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有自己的码头,航运减少很多成本。
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的沈文荣在谈到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时强硬地表示,国际大企业的铁矿石价格必须降价40%以上,否则宁可不进口,或者买现货,现货价格价格已经不止降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