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这个行业里,对于投资手法、仓位、业绩、个股等,不少人都将之视为机密而不愿示予外人,但吴险峰却是一个另类。他从不忌讳谈及他并不靓丽的净值,对于别人的批评,他总是虚心接受,甚至有些急于认错。因此,业内将他称为“最透明的阳光私募”。
那么,吴险峰“另类”背后究竟是一套怎样的逻辑?他是用透明来暗示一种自信,还是在用这种方式换取某种诚信?走近吴险峰,他的“实在”却让人不敢去做恶意的揣测。
当“榜样”遭遇熊市
在一本叫《私募英雄》的书中,吴险峰与赵丹阳、刘明达等私募大鳄并列其中,吴以其朴实的性格而被称为“普通投资者的榜样”。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08年的一场熊市来得那么猛烈和突然,而吴险峰也的确成为了普通投资者的榜样,不过是亏损的榜样——他所管理的“龙腾证券”最低时跌过逾50%。
此时的吴险峰备受质疑。有位投资者去年中质问他:“短短两个月,净值不见了31%,给我们个交代吧。回顾一下,从07年10月以来,类似的重大操作失误造成的重大损失已不止这一次了。我感觉你们基本是以中期的眼光判断,以短期的手法操作,自然是头手不协调,屡战屡败,再战再败了。要投资人相信你们,就给投资人办点实事,让投资人真正得到实质利益吧。至少在目前,我们最多还是半信半疑。”
吴险峰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没有想到,曾长时间盘踞彭博社香港荐股榜首的他也会出现这么大的亏损。“刚登上私募这个舞台,太想表现自己,太过于急功近利。”吴险峰有些自责地回忆起当时做决策的情形。
深陷股市泥潭的吴险峰在“做人”上却并不慌乱。当时整个私募圈几乎都在大幅亏损,有些私募在业绩上遮遮掩掩,有些甚至开始教育客户,吴险峰却没有这么做,他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决策,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而这些也获得了客户的支持。
有投资者给吴险峰留言:“面对损失,最痛心的是我们。但是,我们更担心的是,你们那种应有的气势和理性没有了,这比当前的损失更让人痛心。别再像散户一般贪生怕死了,更不能悲苦呻吟,你们曾经那么成功,你们曾经那么淡定自若,应该放下包袱,相信自己,从零开始,拿出笑看风云的大气,潜心钻研,小心操作,实现重生。我们投资者已经与你们共命运了,我们虽有责难,但仍有信心,仍充满期待,勿贪勿怕,勿急勿躁。”
深国投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吴险峰的基金净值已经回到80元以上,损失已经挽回大部分,同期走势基本与大盘持平。但仍有业内人士表示,吴险峰很多时候做判断做得相当准确,但往往容易否定自己。对此,吴险峰毫不避讳地说:“的确是这样,有时候太过于追求短期收益,而一旦股价走势不符合自己预期时,就会开始怀疑自己,进而否定自己。”
记者打开他每周写的投资手记,发现他做的判断的确印证了市场走势,但如果按此判断操作,他的收益应该更高才对。
曲折经历练就真功夫
虽然吴险峰的私募之路并不平坦,但他能做私募自然有几把“刷子”。
1985年吴险峰在南京大学读的是高分子材料,1989年以后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也是学高分子材料,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深圳,开始在一个工业企业工作。那时候,随着股市的火爆,他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学的是理工科,本科与研究生学的都是高分子化学,在企业里做工艺工程师。我觉得那个东西太枯燥了,后来我开始看证券类报纸,才知道什么叫股票。”
他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著名的琼民源,结果可想而知。
“到了1996年,我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转型机会。我是学高分子化学的,当时正好蔚深证券(现英大证券)要招有一定化工行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因为他们当时在做吉林化工的可转债项目,吉林化工当时是H股和A股同时上市的一个上市公司。因为这个机会,我直接进入蔚深证券做了研究员。1996年,我的得意之作便是推荐了东北电气的H股,第二天,这个股票就涨了100%多。这完全是投机之作。”
到了2001年底,吴险峰进入到蔚深证券的证券投资部。“这是我做研究的时候一直都想做的,我想真枪实弹地去投资。其实当时券商也没有这么多资金,有很多钱都是借的,就是高息拆借的。”
吴险峰说,在证券投资部的实践为他后来成为优秀的分析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在此期间,他加深了对市场博弈的理解。
“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当时我们的子弹快打完了,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例子,我们买了银鸽投资,当时是五六块钱,买了30万股,跌停,当时我们的子弹快打完了,索性把所有剩下的钱都买了银鸽投资,可能不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花光了所有的钱之后,银鸽投资就没有再跌停,再过了半个小时以后,整个市场开始逆转,银鸽投资当天收盘就是涨停。那时候买股票根本就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对市场完全是另外一层理解。”
“到了2002年,证券公司都不景气,我处于半失业状态。2003年下半年有朋友介绍我去了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开始做研究。在国泰君安香港公司的3年对我的帮助非常之大,让我学会了用模型去搞预测、做估值。那时候我们在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做研究,比国内的公司超前了1-2年。”
在学会了一套研究体系的同时,吴险峰也收获了一份自信,因为他曾长时间排在彭博财经荐股第一名的位置,这为他后来做私募打下了基础。
不过,即使是这样,研究和投资还是两回事,否则吴险峰也不会在08年亏得那么惨。“还是对市场理解不到位,心态上有些着急,慢慢在改。”吴险峰认起错来依然是一如既往的诚恳。
“实在”或是一种本钱
从吴险峰的经历来看,名牌大学毕业、运作过大资金、经历过系统的研究培训、也有过出色的研究员经历,而且他与赵丹阳、刘明达、但斌等同列《私募英雄》,但吴险峰的名气并没有他们那么“响当当”。熟悉吴险峰的人称,并不是吴险峰没有辉煌的业绩,而是他太过于实在,没有什么“花活”,而跟媒体接触时,也没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举,更多的是在谈投资,这样的人要想大红大紫比较难。在记者对吴险峰的几次观察和接触中,他给人的印象也更多是“平实”、“坦诚”。那么,这种实在,是吴险峰的一种天性还是伪装呢?
记者采访时试图问了他一个问题:“吴总是香港和大陆两地的注册分析师,而现在很多人在内地做得不怎么样,却坚称在香港赚了不少钱,不知道吴总是否也赚了很多钱?”
吴险峰坦白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在蒙牛上就亏了不少钱。本来,他非常看好蒙牛,而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出之前,该股也非常抗跌。但最终他还是没有逃过系统性风险的绞杀,蒙牛在他的组合里占的比重非常大。
其实,吴险峰大可不必跟记者谈得这么详细,他可以一句话敷衍过去,也可以吹吹牛,因为要去查他的香港交易记录并不容易,但他没有这么做。这不得不令人对这位曾经的“最佳分析师”生出一丝敬意,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诚实,很多客户在大亏之后仍能围绕在吴险峰身边。
采访最后,记者问及吴险峰对时下市场的判断和操作。吴险峰说:“我们依然是满仓在操作,流动性及经济刺激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主要因素作用,市场仍将维持震荡上行的格局。IPO开闸已经水到渠成,市场受该事件的影响是短期的,且空间不会太大。”
他甚至公布了他的“商业机密”——配置品种,中粮地产、包钢稀土、福田汽车、北纬通讯等热门股赫然在列。吴险峰说:“虽然我很欣赏大师们的投资风格,但我不迷信权威,我不是巴菲特或者索罗斯的粉丝。我希望能够形成我自己的投资哲学。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估值加博弈。”
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曾经说:“对自己的每一个错误首先要坦率承认,这里没有任何理由去辩解,错误不是你自己犯的。如果明白坦诚是这行成功的要素,你就离金字塔尖不远了。”
无疑,吴险峰正以其特有“实在”在书写着另一个传奇,那便是如何从一名门外汉到投资高手的传奇。经过谷底的锤炼和沉淀,或许能见到更奇伟的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