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集团董事长
王纪年:24年,400倍成长
2009年的这个夏天,在王纪年的内心里,成为一个很特殊的季节。
1949年出生的王纪年,今年已到了退休年龄。而恰巧此时,上周末许继电气(00040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许继集团拟进行增资,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电科院”)将借本次增资取代平安信托,成为许继集团全资股东。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平安信托变更为中国电科院。
其实这个消息在今年3月份就开始流传,今年3月4日,国家电网曾在总部与河南省签订了《国家电网与河南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股权变更正式完成距离许继集团65%国有股权转让给平安信托获批不到一年。
36岁挂帅
“此次转让和收购,都是政府层面在操作,而且是省政府一级,下面唯有等待最终的结果。”一位许继集团的中层干部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
而王纪年所作的贡献,是将一个1984年时年销售收入仅1920万元的小厂,打造成2008年销售收入80亿元的大集团,24年间,收入约翻了400倍。如今,许继已经位列国内输变电二次设备制造第一方阵,研制的重大装备产品先后运用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及核电建设、铁路建设等国家大型工程项目。
1968年,王纪年从河北机电学院毕业,分到了东北阿城继电器厂工作。两年之后,因为三线搬迁的关系,400多名职工带着2万元钱从阿城继电器厂分离出来,落户河南许昌,因此取名叫许昌继电器厂,后发展壮大形成了许继集团。王纪年便是那400多名职工的其中之一。自1984年12月起,年仅36岁的王纪年就正式挂帅许继。
“王纪年是做技术出身,表现在管理层面上,就显得更加务实。”上述许继的中层管理者说。在许继集团的很多人眼中,王纪年不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除领导过许继电气上市之外,没有进行过大的收购和重组,但是个不折不扣的企业家和改革者。
这种描述和CBN记者曾经在两会上所遇到的王纪年差不多。沉默、低调甚至刻意回避采访,“我们希望民族工业做大做强,相对于国外的那些企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时他说。
在问及许继是不是有国内兼并或者海外扩张的意向时,王纪年表示:“这个要根据规模,如果对方规模比我们小一点,我们有能力的话就可以兼并别人,如果做一些大系统、大工程,就算我们被国内大集团兼并了,我们也在所不惜,一切为了我们的民族工业。”
改革三把火
王纪年挂帅许继之后烧的“三把火”分别烧向了劳动人事、干部及分配,这三项工作被认为是当时的“大国企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如劳动人事改革的结果是,在许继集团形成“单一首长负责制”,即一个部门一个负责人,不设副职。王纪年记得很清楚,1984年他刚上任的时候,许昌继电气厂总共有1926名员工,不过中层干部就达到15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7%。那一轮的改革之后,许继集团现在的员工已发展到4800多人,中层干部却还不到100人。之后,许继集团在各个岗位都实行招标竞聘,实行全员考核评价和全员淘汰。这些措施大大提振了公司的效益。
早在20世纪90年代,许继集团围绕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研究”等国家重大项目,相继开始了超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
“这也是国家电网看中许继的理由,目前在直流输电领域,许继集团的设备不亚于国外的设备。”上述许继的中层管理者说。
自2007年12月17日,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合作,此后相继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合同。“许继现在就相当于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的一只手。”一位证券人士如此评价。
王纪年给身边人留下的印象是平易和审慎。他的办公室陈设简朴,以至于每每让初访的人怀疑走错了地方。王纪年平常很多时间都是在路上,“他经常在各地查看许继分公司的运营情况。”他的座驾是一辆自己驾驶的国产奇瑞;他被同事戏称为“面条老总”,每次出差,随行的人员都跟着他吃面条。有报道称,这位简朴的董事长,为表歉意,曾给妻子写过上百首的“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