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置办起了12亿元的集体资产;1079个村民,人均年收入1.15万元,还不包括分红及其他享受的福利。去年,该村上缴税金5000万元,利润9000万元。此外,又为6600多外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航坞山下的航民村,钱塘江古航道曾流经这里。站在航坞山上原先能望见大海,山上矗立的航标为过往的船只默默导航。这里的村民靠船谋生,故称“航民”。
沧海桑田。随着钱塘江治理、海涂围垦,今天的“航民”已见不到大海,航坞山上也不见了航标,古航道已远在20公里之外。然而,邓小平理论为“航民”铺就了一条致富的新“航道”。
前几天,我们来到航民村。村党委书记,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重庆,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回来。朱重庆告诉我们,他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聆听了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航民村经过20多年奋斗,富了起来,就是因为紧随‘航向’不偏航,与时俱进不停步。”
航民村“起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航民人费尽心思筹资6万元,办起了一家漂染小厂,结束了航民村百年未变的清一色农耕经济格局。这小小漂染厂在年轻的共产党员朱重庆的领导下,产值每年翻番,到1988年成立实业公司前,产值已达2572万元,实现利润430万元。
产值、利润虽然在增长,但设备仍靠传统的染缸。航民人懂得,不用先进的科技来武装,有朝一日会“缸”破“蛋”打。他们在5年时间里投入3亿元,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印染、纺织等设备,从此,“航民”开始步入了上规模、大发展的新时期。从1996年开始,工业产值年年增加1亿元。2000年,全村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农业也是如此,在航民村,23个村民靠着现代化的设备耕作着全村700亩的耕地,管理着120亩鱼塘,还饲养几百头鸵鸟,种梨、种桃,人均农业产值5万元,在中国农村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但模糊的产权暴露了生产关系中的缺陷。“集体所有,人人有份”在实际操作和利益分配上似乎“人人没有”,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航民村独辟蹊径,从实际出发,将44%的股权量化,以优惠价出让给村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个月内认购完毕,名义上的“主人”成了真正的主人。村民个人手中的3567万元消费资金成了发展经济的投资基金,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时也会产生不和谐的“副产品”。有段时间,在“航民”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矗立着40多支烟囱。漂染的废液也污染着河水。“人与自然作对,自然就会惩罚人。”航民人先治“地”,他们规划村庄,绿化造路,疏通河道,先后投入近亿元,解决水污染问题。今年8月,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完工,将全面结束水污染的历史。他们又治“天”,停止了水泥厂机立窑生产,曾经象征经济繁荣的40多支烟囱被拥有水磨除尘、脱硫、除烟等现代化治污手段的10支烟囱所取代,冒出的不再是有害的烟尘。
如今的航民人,生活在绿树鲜花相伴、道路平坦的大“花园”里,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在家用宽带上网,在文化中心学习和娱乐;人人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享受粮食、副食品、水、电、通讯费用补贴;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高中不用花一分钱……
在浙江,航民村是“首富村”;在中国,航民村进入了十强。然而,朱重庆对此仍不满意。他说,从经济指标来说,航民村算得上是现代化了,但从人的综合素质来看,离现代化还差一大截。“现代化,现代化,没有文化不能化。”朱重庆在引进大批科技人才的同时,开始重奖村里考上高中、大学的孩子:考上大学的除一次性奖励1万元以外,每月补贴200元生活费。
作为“航民”的后代,朱重庆喜欢将村子比做一条“船”。他说,党已为我们开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宽阔航道,如何驾舟不偏航,并全速前进,关键在“船长”,在党的基层组织。而这“船长”能否获得合格证书,就在于他能否实践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全国劳动模范
浙江省劳动模范
杭州市劳动模范
萧山市劳动模范
全国乡镇企业家
浙江省优秀企业家
萧山市优秀企业家
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浙江省优秀企业经营者
"九五"时期萧山工业企业优秀企业家
浙江航民集团是浙江最大规模的村级企业集团,
始创于1979年.二十多年来,集团公司通过不懈努力,现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18家,协作企业2家,总资产达16亿元,从业员工1万余人.公司在99年浙江省工业企业评价排序中,进入全省最大工业企业评价序列.2002年实现产值18亿元,税利1.4亿元.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万里、乔石、杨尚昆等先后亲临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