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五点半,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赵利会准时出现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贾庵子新农村社区,与早起的人们一起溜弯,他会经常到新农村的人工湖转转,看看湖里的水是否清澈;有时候他会沿着社区内的马路两边察看,观察一下马路两边的植被是否绿色盎然;更多地,他会有意识跟上了岁数的人一同唠唠,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活起居,无所不谈。
作为河北银水集团的董事长,他带领老百姓共同谋发展,企业蒸蒸日上;作为贾庵子新农村的一员,他享受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在反哺农村时的愉悦感,“什么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我感受到了。”赵利的声音很洪亮。
用他的话说,这事要放在二十多年前,在吃饱、穿暖为第一目的的前提下,他压根没想过会有今天事业上的成就,不过,有一点他想到了:只要坚持,有信念,勤奋的人总会有好日子过!
细心的人发现,至少自身还有两大优点老赵没有提及:智慧与诚信。
靠着上述最简单的信条,赵利从卖豆腐脑、拉平板车起家,排除了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障碍,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过程很曲折,但我总算走出来了!”做了二十多年企业的赵利对自己的成绩作了一个评价。
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赵利是一个精明到极至的生意人!”跟赵利有过合作的企业老总感慨。
“精明中又不显山不露水地体现着人情,这是一般企业老总所做不到的。”银水集团的一名供应商对赵利也是印象深刻。
“我的一个原则:从不占别人的便宜,也很少吃过亏。”赵利对自己的总结颇有心得。
身为企业的老板,他深知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所以对企业的物料采购与管理控制的十分严格,该花的钱全部花出去,该省的钱一分钱都要省;但有些时候,赵利还要采取一个平衡,在成本核算上采取的是“性价比”,由所有的供应商评价所供产片的质量和价格到底谁好谁赖,原因很简单,有人情在里面。
赵利的做法自然有他的一番道理,“咱们能从一辆汽车变成现在200辆汽车,从一个小厂子又发展到现在的企业规模,没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业务户的支持,你啥也干不成,遇到一些事情,情面你不能不给,但又得让他们知道企业的做事原则,知道我的难处,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赵利没有骗他们,他们反而觉得我做事比较厚道。”
而发生在银水集团及其与唐山钢铁的合资公司——唐银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唐银钢铁)身上事,则说明了赵利的深谋远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7月底一直到2008年12月底,外部环境对钢材的需求也由波峰降到了波谷,受其影响,企业的产能也被动地压缩,与其他大部分企业采取减员降薪、给员工放假的方式不同,银水集团及其所属企业的职工没有因金融危机而放一天假,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承担外部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而造成的损失,还要维持职工的工资与福利与以前不变。
为此,除间接损失外,公司付出的是平均一个月亏损五千万人民币的代价。
有人曾问过赵利:是你老赵腰包鼓,还是你对未来的钢铁市场胸有成竹?
虽然赵利秘而不宣,但从2009年3月开始,在国家宏观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国内的钢铁市场逐渐生温,公司又重新回到了常态的运行轨道,摆脱了原来被动的局面。
“公司一个月损失的是五千万,但银水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六千六百名员工从我们身上获得的信心与干劲,是我花多少人民币都买不到的。”苦孩子出身的赵利有他更深的用意,“公司有六千六百名员工,背后需要他们支撑的是六千六百个家庭,按一个家庭三口人算,这些员工的收入能维持近两万人的基本生活,在我们的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花这样的代价,换得一个个家庭和睦,换得局部小社会的稳定,我觉得太值了,这也是我的责任!”
一个知恩图报的农民
把赵利的这些话,放到他半辈子的成长发展史来掂量,一点也不为过。
这个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成长经历相当坎坷,他的童年是在国家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中度过,家里的生活可想而知,14岁,母亲去逝,19岁,父亲病故,这种接二连三的打击常人难以承受。
“本来两位老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故去让我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但没办法,日子总还是要过下去。”说到这儿,这个七尺高的汉子眼圈红红的。
在乡亲们的帮衬下,赵利的日子渐渐操持了起来。成家之前,赵利得到的是他所在村——贾庵子村父老乡亲的帮助;成家之后,这种爱心接力又传到了爱人的娘家,缺米少盐,他们总会及时接济。
“古语说得好‘乌鸦还反哺呢’,更何况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直以来,贾庵子村民的关爱与亲人的温暖,是赵利不断前行的动力。
从卖豆腐脑、拉平板车起家,到今天企业的亿万资产,赵利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于是,2002年,贾庵子村搞集体供暖,赵利的企业牵头弄。
贾庵子村民“少有所依,老有所养,壮有所用”的费用,赵利的企业承担了绝大部分。
在贾庵子村,从1997年开始凡是60岁以上的男村民、50岁以上的女村民都能从银水集团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并逐年增加,到2009年7月每人每月已领400元。贾庵子村的孩子从出生到16周岁,每个月可以领100元补助。
通过赵利的努力,银水集团公司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人员的就业问题。
“吃、穿、住、用、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从哪里得来,就从这里得来。”早在几年前,赵利与贾庵子村负责人就开始关注一千二百多户居住的问题,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土地使用的新方式。经过企业和村委会百般努力,如今,贾庵子新农村建设已经竣工,它的建成大大地改善了贾庵子村民的居住条件,使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结果好,一切都好。”对赵利来说,他更看重的是未来。
还有一点赵利可能并不清楚,他们所探索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虽然曾经在其他地方也曾出现过,但他们做得最彻底,成果也最明显。他们的探索也引起了所在地区、市、省的重视,有关领导对他们的工作也做出了积极的评价。
“过去,有人对我说,老赵,事业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别那么拼命了,他们是好意,可是他们不理解我对贾庵子的感情,我生在贾庵子,长在贾庵子,事业又在贾庵子,我个人富了,顶多别人背后叫你富翁,再俗一点那是暴发户,但如果我能尽自己所能把乡亲们都带出来,别人看我的眼光又不一样。”赵利一脸幸福感。
在闲暇之余,在他贾庵子新农村的居所里,赵利最惬意的是闭上眼睛倾听鞭炮的声音。在当地有个风俗,乔迁新居时,那一户人家要放上一挂鞭炮以示辞旧迎新,图个好彩头。每响一次鞭炮意味着一户人家又搬进了新居,“单是我在家的时候,我都听了好几百次了,预计今年十月一日之前能有80%的入住率。”
一个威而不言的父亲
当赵利沉浸在幸福的感觉里时,还是有些遗憾,那就是对家人的亏欠太多了。
事业与家庭往往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倾注事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赵利就是这样。
有一天,赵利上班的时候,闺女与女婿带着孩子来看他,什么也没说,“但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是埋怨我没时间看他们。”为此,闺女好几天没跟他说话。
为了弥补对家人的亏欠,赵利时不时地与老伴一起,召集闺女、儿子带着各自的小家到他们的住处一聚,美其名曰:召开家庭会议。家庭会议只是形式,更多是父女、父子的亲情流露,“两口子相处怎么样”、“工作得怎么样?”、“对老人怎么样”、“孩子的教育怎么样”是他们常交流的话题。
偶尔,在兴头上,赵利会向孙辈们讲述他的历史,“好话不嫌重复,只是让他们记住有今天的好生活很不容易。”
而他对子女说的最多的也就是“孝顺老人”、“和睦相处”的话语。
“说不如做,通过我的一言一行,让他们观察,只需这个标准动作就够了。”赵利很满意他的教育方式。
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家他们是父女、父子关系,在工作中,他们又是上下级关系,这在民营企业中是常有的现象,如何协调、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赵利来说是一种考验。
“在我这儿,这些问题不是什么难题。”不任人唯亲,这是赵利的做事原则。
从不在公开场合说自己孩子的不好,也从不在公开场合说自己的孩子好,更不会在公开场合训斥他们,有机会的时候,往往是一对一的讨论,与他们交流为人处事的心得。
《法人》记者曾经旁听过赵利与儿子的一番对话,对话的背景是去年唐银公司矿粉积压时。
父:现在银水这边的矿粉已经零库存了,现在唐银这边还有多少?
子:还有好几万吨呢。
父:我建议银水帮着消化一下库存,不知是否可行?
子:那当然好了,这等于是帮了唐银一把,少损失上千万呢。
父:那就这么定了?
子:定了。
父:在目前这个形式下,我建议唐银的库存也要尽可能的少,有个一两天的话比较合理,你说呢?
子:是。
父子对话的结果,银水集团帮着唐银公司消化了五万吨矿粉库存量,挽回了一千多万的损失。
“跟儿子做事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年轻人气盛,你在后面指手画脚,他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三次你失败了他就会瞧不起你。”事后儿子说了一句话:‘爸,不服你不行!’”儿子的这番话让老赵很受用。
一个有魄力的企业家
古语有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赵利把这句话理解为:人要有自知之明,人总会或多或少要犯一些错误,但不能老是犯错误。
去年暴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曾让赵利有过一丝紧张,如果这场危机再延续3个月,或者企业再遭受几个亿的损失,无论是银水集团,还是唐银公司都有可能经受不住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
好在企业熬了过来!
这还要得益于其滚雪球式的发展,也得益于赵利“挣一块,花五毛”的资金储备战略,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能够从容应对。
“别人是一步三跳的跨越式发展,我是一步一步的缓慢向前挪,这种看似保守的做法其实是救了我自己。”赵利有感而发。
从1984年4月16日,赵利创办的银水公司从一辆拖拉机起步搞运输,到今年的4月16日,整整25年。这25年间,银水从运输公司,发展到集物流、钢铁、水泥等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公司,赵利每一步向前迈得都不是很容易,但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片天地。
1984年,赵利搞运输公司,他看中的是当时唐山众多的工业企业,原料要运进,产品要运出,于是咬咬牙买了一台拖拉机,当年十月,企业的一台拖拉机就变成了一辆汽车,此时,赵利看中的是商机。
1999年,赵利买下村里的集体企业泥厂,在买之前,赵利对水泥厂的状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虽然当时的水泥厂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个厂子生产的水泥无论是品牌,还是质量在唐山中小水泥厂中都处在上游,唯一缺的就是管理,于是,赵利决定接手水泥厂,厂子里的237个人没有因为赵利的接手而被辞退,反而在赵利兼并其他的企业后成为技术输出力量,企业在壮大的同时,职工的收入也稳步增长,此时,赵利看中的是人心的凝聚。
进入新时期,赵利的银水集团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公司了,然而此时的赵利不时的问自己:企业的下一步究竟怎么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突破口?
赵利深知民营企业的先天劣势,同时他更深知国有企业的优势,怎么才能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赵利把目光瞄向了一墙之隔的唐山钢铁。此时赵利看重的是国营企业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战略管理。
在这之前,他的银水钢铁已经与唐山钢铁有过深入的合作,其运输公司也承揽了唐山钢铁不少急难险重的活,合作过程的充分信任以及对彼此实力的认可,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于是,在摸清彼此需求的基础之上,银水集团与唐山钢铁的深度合作由意向变成了现实,唐银钢铁于2006年10月6日正式成立,设计年产铁钢材配套能力260万吨,投资总额30亿元,其中唐钢投资比例51%,银水集团投资比例49%。
“其实我是一个挺固执的人,认准了的事情,要么不干,要干的话就干出个名堂。”也许当初唐山钢铁选择与赵利合作,看中他的便是这一点。
当然,赵利心里还有更深的用意:银水跟唐山钢铁合作,无疑是有战斗力的游击队与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强强联合,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模式,都使赵利有新的认识,这是花多少学费都学不到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是什么,人才就是金子!”赵利说这是他事业未来发展的法宝。
这也让人对他的未来事业筹划有了几许期待,曾有人问过赵利:赵总,您下一步想做什么?
赵利憨厚一笑:“如果没有好的政策,好的时代,无论我有多大的能耐,我都翻腾不起来,我现在的最大任务是不辜负贾庵子父老乡亲的重托,把企业给做好,至于下一步想做什么,我还没想好,但未来你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