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的一纸公告,使其标志性人物经叔平再一次重回人们视野。公告表明,经叔平已正式卸任民生银行董事长一职。
这位十年前亲手催生了民生银行、不持有股份却享有投票权、一直担任董事长的老人,因健康原因不得不淡出。
对于民生银行来说,经叔平是创始人,是精神领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总理重托
经叔平的健康状况不佳,对于民生银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位员工称,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到“经老”了。
经叔平最后一次在公众视线中出现,应该是今年春节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新春到来之前看望了三位党外老同志:雷洁琼、孙孟起,还有一位就是经叔平。当时经叔平虽久病在床,但面色红润。温总理一直紧握着经叔平的手,动情地说了一段话:
“您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生跟着党走,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参与了改革开放,并费尽心血。您为民生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做了贡献,非常重视银行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温总理还特别提出一点:“你一直关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去年发布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政策是不会改变的。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不少获奖者是民营企业。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经叔平频频点头,当总理祝他早日康复时,他还合起双手,向总理表达节日祝福。
总理的话是对经叔平最切实的一个注解。
巧合的是,经叔平和上届总理朱镕基也有过一次特殊的交往,其中的纽带也是民生银行。
1993年11月,经叔平当选全国工商联主席。仅仅一个月后,他就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信,建议组建一家民营银行。当时他的考虑是:“第一,国家银行当时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根本就没有时间为民营企业服务。第二,国家银行一定要进行改组、改革、改造,但是国家银行究竟怎么改,真正要变成一个商业银行,那时候没有底。所以我提出来,是不是可以搞一个新型的银行,这个银行就是真正按照名副其实的商业银行办事。因为要把一个大的银行进行改革动作大,从一个小的银行开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如果行,说明这条路可以走;如果不行,一家小银行影响也不大。”
可以说,经叔平的初衷是为中国的银行业探寻一条出路,也是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探寻一条生路。
他的建议得到了时任总理朱镕基的大力支持。不久,朱镕基总理就批示:可以试一下。
1994年国家批准设立中国民生银行,1995年批准正式成立筹备机构,1995年6月挂牌,1996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作为投资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诞生,经叔平被推选为董事长。
可以说,经叔平在民生银行的诞生过程中不可或缺,而且在当时国家领导人的眼中,他是这一角色最适合的人选。
他经历过新旧两个中国的变迁,从私营公司到公私合营、再到股份制,几乎所有的经济所有制形式他都身体力行过。他还是中信的创始人和董事之一,改革开放后,又对民营企业关注甚多。
家庭背景、特殊经历、丰富的经验及清雅气质,使他众望所归。
1996年4月,经叔平向朱镕基总理汇报民生银行的工作时,朱总理还特别叮嘱:中国民生银行要不断总结、探索,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试验中做出成绩。
这也成为经叔平其后十年在民生银行的一个工作方向。
审慎独步
经叔平在民生银行的起步阶段可以说异常谨慎,甚至一些小事上都小心翼翼。比如当外界很多人把民生银行称为“民营银行”的时候,他却一直不太愿意这样提。
在别人看来,经叔平完全可以在这件“标新立异”的新事物上大做文章,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样的经验。
当时他已经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位高权重。
而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深入商界,对“从商”了如指掌。经叔平出身于上海富商之家,父亲是一位藏书万卷的资本家。1939年,经叔平刚从赫赫有名的圣约翰大学毕业,就到父亲的企业当副经理,步入商界。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上海卷烟联合生产销售公司总经理兼上海卷烟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他从新中国成立便在上海参加了工商联工作,并于1952年参加了全国工商联的筹备工作,深受工商联首任主席陈叔通的赏识,并在1956年受陈叔通之邀举家北迁。
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一样,经叔平和其他一些旧中国就已成名的商界奇才一样,经历了多年的沉寂,直到改革开放。
1978年,当荣毅仁受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之邀组建“中信”时,他首先想到了经叔平,经叔平熟悉国际贸易、国际法律和国际会计,而中信当时的重点工作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经叔平是个相当难得的人才。经叔平欣然从命,两个人起草了中信的章程、机构设制、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等。这时,经叔平已近花甲。
用经叔平的话来说,他的人生自60岁才开始。
民生银行的重担压在肩头时,经叔平胸有成竹却谨慎迈步。对于民生银行来说,当时也确实属于一个探路阶段。对于经叔平来说,历经沧桑之后,更知道如何让每一步都更踏实。
比如民生银行被大家称为“民营银行”,他一直坚持称为“主要是由非公经济投资、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谨慎:“十五大的一些文件和我们国家的一些法律规定,里面没有写出‘民营企业’一词,要么公有制,要么非公有制,要么私营、个体、外资,没有写‘民营’的,所以在法律上没有什么依据。”他坦承自己“不想标新立异”。
在实际操作中,经叔平一直要做到两点:既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行事,又要遵循金融行业自身的规律。而这两点有时并不能完全统一。
经叔平的政府背景身份,为民生银行要求某些政策上的“待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同时,他也说,民生银行不会接受政府的指令去救助一些企业。
同时,民生银行自身的生存和运作也面临着考验。
成立之初,民生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给民营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因为他们很难从国有银行中借到钱,但经叔平很快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他曾经谈到,成立不到一年,他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了民生银行对于民营企业是“杯水车薪”。民生银行起步只有14个亿,而当时民营企业有150万家、个体企业户有3000多万个。
而借钱给民营企业,又要面临着普遍存在的信用问题。
经叔平那个阶段有两点引人瞩目,他提出一是“见死不救”,二是“雪中送炭”。
见死不救是决不把钱投到没有指望的企业;雪中送炭是要积极帮助和扶持有潜力、但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各类民营企业。经叔平认为,这样做“既能实施积极的信贷方针,也能保护股东的利益,是按商业银行的规律办事,也符合股份制银行的要求。”
从成立之后的三四年时间,民生银行基本上可以称为初步发展的试验田时期,在这个阶段,经叔平倡导的一些先进理念使民生银行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并在此后的发展中获益匪浅。
民生银行创立之初以发起人方式募集股本,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规定,产权清晰并呈多元化。
民生银行的两项制度创新意义重大:一是对报表进行国际审计,一是实行“两率”挂钩。1997年,民生银行就与普华国际会计公司签订了委托审计协议,成为我国第一家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审计年报的银行。1999年,民生银行董事会通过了以利润为中心的激励办法,并试行员工收入与利润增长挂钩,将银行利益、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机制和业务创新方面有很大的起色,但是发展速度较慢、不良贷款率逐步攀高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经叔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昂首阔步
2000年4月,民生银行产生了以董文标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5月,在行长会议上,经叔平对民生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三十六字的工作方针: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培养人才、严格管理、规范行为、敬业守法、讲究质量、提高效益、健康发展。
这标志着民生银行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时期。经叔平虽已进入耄耋之年,却为民生银行不断带来新的契机。
经叔平一直把上市作为民生银行的一个发展机遇,在正式成立三年后即1999年,他就成立了上市领导小组并亲任组长。他对于上市的要求非常细致,“我们的招股书是270页,人家说是打破纪录了。所有都披露了,都告诉大家了,一清二白,清清楚楚。”在他的努力下,民生银行不是最早提出申请的银行,却成为第一个上市的银行。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经叔平亲自鸣锣开市。
当时他还说,“我主张金融股还是应该增加,一般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20%到30%,换句话说,就是应该有200家到300家这样的上市公司。这样股市就比较稳定,不会那么大起大落,对股民是有好处的。”
今天看来这些是非常有远见的。
近几年,民生银行的脚步明显加快,先后推出了“大集中”科技平台、“两率”考核机制、“三卡”工程、独立评审制度、八大基础管理系统、集中处理商业模式及事业部改革等制度创新。这些措施促使民生银行的业绩也不断迈上新台阶。上市后,又发行可转债、必行次级债,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使得资本金从1996年初的13亿元增加到2005年9月末的200多亿元。通过集约化管理,民生银行在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近年来无一例案件发生,不良贷款率近三年来一直保持低于2%的记录,资产质量高居国内银行前列。至2005年底,总资产规模达5571亿,净利润27亿元,存款总额4888亿元,贷款总额3781亿元,在全国有20家分行,机构网点达到240家,与境外78个国家和地区的7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刚刚就任新一届董事长的董文标曾多次提到过一句话:“民生银行高速发展最根本的内因就是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这一点,正是经叔平从创办初始就果断坚持的。经叔平的理念一直深入到民生银行的肌理当中。
一位员工说,民生银行每年都会有大的变化,而作为董事长的经叔平却没有什么改变。他一如既往地消瘦、一如既往地亲和、一如既往地为民生银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经叔平虽身处全国工商联主席等要职,但是民生银行的工作却从未怠慢,所有“董事长”该出席的会议他都会尽量出席,还经常到各分行视察工作,金融业内的动向他也一直高度关注。
2002年的一天,经叔平在送别几位赴美深造的管理人员时说,前一天晚上在网上看了三条消息让他一时难以入眠:第一条是花旗银行在上海开张,行长亲自出来接待客人,第二条是南京某著名外企从国内银行转奔花旗银行,第三条是外资银行正以优质服务争抢优良客户。
这些变化其实也都在经叔平的意料当中,但当他们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依然心系着民生、心系着国内的金融业,甚至为此夜不能寐。
他提出,要把民生银行建成一个“百年老店”,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名合格的竞争者。
对于一个“百年老店”来说,十年只是开始。
这十年中,经叔平有小心谨慎的时候,有大刀阔斧的时候,但他从未失去信心。他说自己有一个信念,“我们经历过前30年曲折的过程,经历过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过程,这两个结合起来,中国和平崛起是必然的。我觉得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可以解决的。”
经叔平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
1918年7月生,浙江上虞人,民建成员,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
1934年至1939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1939年至1942年任上海新中实业厂副经理。1942年至1957年任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委,民建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1957年至1979年任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常委。
1979年后历任中信房地产部总经理,中信副总经理,国家外资企业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对外经济贸易部特邀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信常务董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1993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9月当选为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