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8月25日13:00-19:00
地点:湖南·长沙·远大城
午餐采访结束后,张跃开着高尔夫电瓶车,用了大概五分钟,带上记者从餐厅、穿过远大城里六比一缩建的白金汉宫和金字塔,来到他的新发明作品:可持续建筑楼前。
这是个三层高的可建屋,尚在最后的工程状态。到三楼,一看满地对方的施工垃圾,张跃怒了:停下来!停下来!他让所有的工人停止施工,聆听他的教诲,包括“在施工中将废弃垃圾集中放置而不是扔在满地”之类的细节。
回到办公大楼,先到一层的产品展示厅巡走,与员工、客户简单沟通,约半小时的此类“餐后运动”结束后,张跃和几个助手一起,开始了一场有规模订单的客户会谈。
此后,张跃开始了为可建屋项目而进行的“内部招募”路演。
面对几十个从远大各个部门挑选出来的员工,一番理念和梦想的宣讲之后,员工开始纷纷举手对张跃发问。另一位员工问到:可建屋谁会买?有市场么?市场能做多大?值得投资么?一位员工问到:可建屋怎么定价,怎么盈利?还有员工提到,可建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不要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张跃似乎很享受员工的直接提问。
他一边踱步,一边开始回答员工的问题。除去保护地球之类等宏大梦想式激励之外,他的答案的关键词在于:(1)可建屋市场,不仅可以解决住房问题且环保,还可满足想尝试新事物的时尚玩家;(2)可建屋的早期销售,会主要从欧美市场开始,从最高端的客户开始试行,定价会走高端;(3)同时走公益捐赠路线,对灾后建设比如地震、洪灾之后地区解决居住问题;(4)可以尝试向经历洪灾的台湾地区以公益形式捐赠可建屋,同时也会向国内一些灾后重建地区捐赠;(5)可建屋项目是否盈利不重要,如果能做到在100多个国家都立起可建屋,那就是成功的。
鼓动信心的环节过后,张跃开始向员工提问:可建屋是否存在技术不足之处?譬如,可建屋的主结构之一是钢架,那么,如何解决声音共鸣的问题?“如果有人在一楼敲击钢架,声音直接会传播到顶楼,怎么办”?再如,如果可建屋的楼层加高,如何解决建筑的稳定性,要能抗击台风和地震?
如此一番,张跃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4个可建屋项目新成员。在结束这轮现场招聘走回到三楼办公室的路上,张跃一直被十多位找他汇报各种事项的各层级员工簇围着,一边走一边在各种报告上签字。
走进办公室,换了拖鞋之后,开始办公。
办公桌上是一份全球日程表,与到访的一家全球性环保协会沟通10月份会在美国出席的全球论坛中,张跃发现,他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挑战:在某一主题圆桌对话中,他会是唯一一名中国企业家,但该论坛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门口排队拿着图纸的员工已经等不及了。这位技术偏执狂称自己每年大约要看5000张图纸。“不看图纸,我干什么?”他称自己更爱看图纸而不是财务报表。他称自己是个“银行里有钱就不会去看账”的人。他会和每个设计人员讨论细节到毫米的设计。张跃告诉记者,远大的实验室大约有几百员工,会直接找他来谈图纸等设计细节的,约有40-50人左右,难怪有人会戏称远大是“被技术绑架的”。
按照惯例,临下班之际,张跃拿着测量器,测各个办公室的空气微粒,若不是亲眼看到仪器上显示的室内和室外的微粒之数百倍落差,记者是无法体会什么叫真正的空气质量。
办公之余的张跃间歇时更愿意和记者聊企业价值观。远大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如果员工之间恋爱或者结婚,公司会“劝其中一人离开”,张跃称这样的做法是希望“保持公司人际关系的简单化”。他称自己也有一些亲戚在远大任职,但不会享受任何特别照顾。
远大的员工手册中,有较大关于价值观、和谐、美、礼仪、教育等的介绍,张跃解释称,这样做是为了给员工“更多的道德启发”,而不是设置道德壁垒。他认为,对企业的要求和对人性的要求其实是应同步的,而不应当因为做企业,而降低“自然而然的”道德标准。
他告诉记者,2005年左右,他对于做企业的思路,开始系统化成型,譬如,如何控制做大的节奏;又如,股权是否多元化。同为湖南老乡的熊晓鸽和胡祖六均是张跃的好友,但张跃称到目前为止,在远大集团的层面,不会再引入新的股权,也放弃了让集团公司上市的想法。他声称,如果企业拥有者和经营者不是一个人的时候,产权多元化如果在一个比较肮脏的外部环境里,就会面临问题,会面临经营上的道德选择,很容易产生经营者的人格扭曲。
但在子公司层面,远大会考虑股权多元化、员工股权激励、上市等尝试。他甚至考虑将销售公司单独剥离出去,单做多元化和上市的运作。
张跃称,关于道德,必须是一种声音,如果有三个声音,不道德因素就出现了。
张跃的办公室的放置了大约14台空气净化机,其中一台是张跃随身带的能测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小型空气净化机,据说自从放弃直升机改搭民航班机之后,张跃就一直随机提着。对空气质量的挑剔无所不在,当办公室超过五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大叫:怎么这么多人?二氧化碳浓度会上升的!
一个很细的细节是,在午餐采访中饭后喝红酒之后,张跃至少两次用白开水涮了杯子,直到红酒杯中没有一丁点红渍。这位开飞机、玩环保、挑剔生活品质但节俭的中国富豪,已将远大城建成一个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