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上,中国家电行业龙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表示,经济危机下,企业不仅要能够“过冬”,还要学会“冬泳”。目前海尔正经历从当初“砸冰箱”向如今“砸仓库”的进行一次变革。
紧抓“老外”和“老乡”
“面对金融危机,我认为,中国企业不仅要‘过冬’,还要学会‘冬泳’。”在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如是说道,只有企业实现丰衣足食才能有效度过这场严寒。
张瑞敏解释道,“食物”就是订单,“衣服”就是现金流。“没有订单就等于没有‘食物’,不饿死也会饿晕;有了产品却不能迅速变现,成为库存,没有了现金流,等于没有‘衣服’,还是要冻死。”
然而,在全球普遍遭受经济危机的今天,订单从何而来?张瑞敏提出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服务“老外”和“老乡”。“老外”就是海外用户。在危机中,海尔集团坚持“出口创牌”,通过自己的客户互联网持续获取订单。
张瑞敏指出,与通常所说的“出口创汇”不同,海尔的海外战略是“出口创牌”,从出口、到当地化生产、到成为当地品牌,逐步升级。通过自己的客户互联网持续获取订单,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不受制于人。
“人民币升值后,出口成本升高,但因为海尔在全球有29个制造基地,所以能实现最大化的当地化采购、制造、配送,避开了汇率风险。2008年海尔在海外市场的总体业绩提升了8%,其中“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增长超过了20%。”张瑞敏称。
而张瑞敏口中的“老乡”则是国内用户。如今,海尔抓住“家电下乡”机遇,为农村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备受关注的“家电下乡”巨额招标结果全面揭晓,来自第一阶段“家电下乡”的销售数据显示:海尔“家电下乡”冰箱的销量占全国的52%,居全国第一;在“家电下乡”试点的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份额也分别位居第一;特别在山东等地,海尔“家电下乡”冰箱品牌占有率高达56%,显示了大品牌的雄厚实力。其中,预计青岛海尔将因此增多收入30亿元左右,净利润增加1亿元左右。
从“砸冰箱”到“砸仓库”
当初,张瑞敏刚刚掌舵海尔之时,我国尚处计划经济时期,产品只要过了质量关,就不愁没有销路。1985年张瑞敏曾为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将劣质冰箱全部砸毁,由此海尔在上个世纪完成了对产品质量的内部革命。
如今,海尔集团已成为全球化的大企业,面对的挑战也不再单纯是企业内部质量上的要求。张瑞敏表示,为了应对全球性、复杂性的经济危机,降低库存、保证现金流,海尔正从当初“砸冰箱”向“砸仓库”进行一次变革。
砸冰箱是进行质量创新,砸仓库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金融危机中,海尔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张瑞敏说,这是一个看似两难的挑战:既要零库存,还要高增长。但是只要提供的方案是客户需要的,就可以化解这种两难困局。
根据海尔的实践,一是变大规模生产为定制生产,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模块化、标准化生产,根据产品性能的需求,进行模块组装,通过设计,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二是企业对外有自主经营的团队,进行市场细分。农村市场千差万别,但同样是北方农村,需求还是有趋同性的,这样可以划分出几个不同的类型。
张瑞敏认为,企业最起码是要“过冬”,再进一步是能“冬泳”,最高目标则是“基业常青”。要想实现基业常青,则需要打造像“时钟”一样的体系。
张瑞敏介绍,海尔目前正在探索“自主经营体”,期望建立一个像时钟一样的创新机制,让员工主动去创造客户价值,自主地核算投入产出。张瑞敏提出,海尔要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快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不只是为用户提供单一的产品,而是为用户遇到的难题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才能赢得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