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从汽车狂人到汽车大佬



“汽车狂人”终于抱得美人归。前天晚上,中国民企吉利集团成功签约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作为事件的核心人物,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再次走到了镁光灯下。

  18年前,这个现今全球汽车业的“红人”,还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以给人照相为生;两年后,他敲敲打打进入了电冰箱配件和整机生产行业,并因此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李书福先后涉及装饰材料、海南地产等业务,既收获过成功,也品尝了失败的滋味。一个轮回,完成其“敢想”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李书福杀入摩托车行业,并顺势百般艰难也异常狡猾地进入当时的“禁地”汽车业。李凭借廉价轿车打开国内外市场,一枝独秀引领自主品牌汽车,走过了“敢闯”时代。

 李书福:从汽车狂人到汽车大佬

  而从八年前展开收购推出国际化战略,并果敢转型使吉利成为更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是李书福的“敢为”时代。现在,在收揽欧洲汽车豪门,“农村青年,娶了欧洲的公主”之后,他开始了最辉煌也最艰辛的最后一跃。

  从造冰箱到造摩托,从“轿车进家庭”到技术产业升级,再到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举并购,李书福的每一次跨越,都紧扣时代脉搏。

  在前夜签约之后,李书福称:“未来的沃尔沃是吉利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是一种更有厚度的“狂言”。

  敢想:120元起家的浙江生意人

  英雄莫问出处!28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浙江台州19岁青年李书福,就像很多浙江生意人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当时,李书福拿着父亲给的120元“创业基金”,买了台照相机,骑着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此时的李书福,与其说开始创业,不如说是暂时找到了一个混饭吃的临时工作更贴切。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可以说遍地都是“黄金”,只要稍微不安分,都能在商业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李书福骨子里的商业天分,在这时候就开始显露。仅仅半年时间,李书福就赚到了1000元钱,从照相“游击队”转身进入阵地战———拥有了自己的照相馆。照相馆生意不错,足以养家糊口。但不安分的李书福在洗相片的时候发现了另一生财之道———用药水从废弃物中提取金银。于是,1983年,李书福关掉照相馆,用开照相馆赚来的钱,专心做起了这个买卖。

  不久之后的1984年,李书福又机缘巧合地进入了电冰箱零部件生产,成立了冰箱配件厂,并在这个行业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严格意义上来说,李书福的创业生涯,正是从此起步。

  冰箱配件显然无法满足李书福的胃口。1986年,李书福开始生产电冰箱。到1989年,李书福旗下的北极花冰箱已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26岁的李书福此时的身家已经超千万。

  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的李书福不得不放弃电冰箱业务。当年,李书福离开浙江,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某大学进修。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返回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

  李书福的生意历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1992年,海南掀起房地产开发热潮,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淘金,却不幸成为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接棒者,几千万资金全部赔掉,孑然一身返回浙江。这段经历,成为李书福心中难以忘却的痛。

  可以说,从照相起家,到变身千万富豪,李书福用10年时间,转战多个行业,将自己打造成了一名成功的浙江生意人。

  敢闯:先上船后买票

  真正让李书福从一个生意人转变为一个明星级企业家的,是轿车。不过,李书福造车,却是始于生产摩托车。

  海南的遭遇让生意人李书福大受打击。从海南回来后,李书福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战略,重新寻找事业的起点。有一次,台州市政府组织参观一个摩托车厂。李书福发现制造摩托车原来如此简单且利润惊人,就毫不犹豫地杀入摩托车行业。1992年李书福成立了浙江吉利摩托车厂,1994年,李书福开发出国产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到1998年,吉利集团摩托车产量达35万辆,产值连续几年高达20亿—30亿元,出口到22个国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前四强。

  尽管摩托车生意让李书福的财富进一步增值,但李书福更大的野心却是造车!早在1991年,李书福就打起了造车的主意。后来因为牌照问题,李书福先进入摩托车生产。但生产汽车的想法随着摩托车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膨胀。

  1994年,李书福做出了一项令人吃惊的决定:造汽车。当李书福将生产小轿车的想法告诉其家人之后,其亲兄弟们极力反对。从而逼出了李书福“一个沙发带四个轮子”的经典言论,并表示:“哪怕是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

  当时,国家禁止民营企业造车。李书福耍起了先上船后买票的“手段”。为了获得牌照,李书福面对国家汽车权威部门的领导,恳求“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标志着李书福的汽车梦变为现实。12年时间,李书福通过不断的兼并扩张,在中国汽车行业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中国民营汽车“第一人”。2009年,吉利汽车完成销量33万辆,比2008年净增10多万辆,同比增长达48%;销售收入超过140亿元人民币。

  相比吉利的销售业绩,更让同行记忆深刻的是李书福的一些“疯狂言论”。“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合资就像是勾引我们抽鸦片”、“让中国的汽车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正是这些言论,让李书福获得了汽车狂人这一头衔。

  敢为:最后一搏登上国际舞台

  李书福更大的野心,是走上国际市场,与业界大佬共舞。为此,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开始了其海外并购之路,尽管这条路一路走来一路磕磕碰碰。今年3月4日,李书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京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其“引进来、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得到充分肯定。

  “从很早开始,我们就定了要跨国收购的目标了。”李书福近日对媒体介绍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在2002年,李书福谋划过收购罗孚,最终却慢于竞争者一步;2006年,李计划收购奔驰smart,因为卖方合同过于苛刻而放弃。

  2006年底,吉利在伦敦与英国锰铜公司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出租车的协议,成立上海英伦帝华合资公司。通过收购吉利成了英国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汽车企业的控股股东,实现了英国品牌的中国制造,更为吉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辟出一条新路。

  2008年,吉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接收了澳大利亚DSI这家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生产商。吉利汽车在得知DSI破产消息后果断地提出收购计划,在15个买家中胜出,在不向银行举债的情况下仅用4个月在海外完成近3亿元的融资。据说,当时在亲自考察过DSI之后,李书福便兴奋地对手下说:“太划算了,不用讨论合同的细节了。赶快去签合同,小事情就不计较了。”为了加快进程,李不仅保留了DSI核心管理团队,还同意维持原有的薪酬待遇甚至高额奖金,无论经济是否低迷。

  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从汽车狂人一跃成为汽车大佬,并大步走向国际舞台。吉利在汽车业已经铺开了巨大的摊子,对李书福来说,汽车很可能成为其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环(尽管目前李书福还只有47岁)。

  现在,李书福已经到达了职业生涯的最辉煌时期,收购沃尔沃使其俨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版图的一个醒目标点。英国《每日电讯》近日刚评选出掌控世界汽车工业未来走势的“五位重量级人物”名单中,除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福特CEO兼总裁穆拉利、菲亚特老板马尔基翁、丰田总裁丰田章男以外,就是吉利的李书福。

  但名扬天下的背后,李书福将踏上更为艰辛的征途。拥有全球顶级豪车品牌以及核心技术之后,李书福和吉利能否最终修成正果,现在仍是前途未卜。吉利从2007年开始由“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转变的战略转型,收购沃尔沃也是这种转型的一个节点。由此也可以说,李书福将要修炼的正果,也是中国汽车业由大变强的正果。

  《华尔街日报》把李书福类比为亨利·福特,称“他们身上都有着一股天然的农民智慧,而且人格复杂”。

  -事件追踪

  沃尔沃在华进入过渡期

  四地争夺“火凤凰”落户

  南方日报讯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将在中国建设新工厂,引发多家城市争夺“火凤凰”。而原有在长安福特生产的沃尔沃项目将何去何从,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福特汽车昨天表示,在交易结束之后,福特汽车将继续与沃尔沃汽车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合作,但不会在沃尔沃汽车业务上持有任何所有权。

  对于长安沃尔沃项目的去向,福特中国公司副总裁刘泰迪昨天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一切将由吉利和沃尔沃决定,福特作为卖方,将尊重吉利和沃尔沃未来的决定。长安汽车(12.41,0.09,0.73%)总裁张宝林此前则表示,长安沃尔沃项目没有任何变化,过去跟沃尔沃方面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合同,现在还在继续执行,没有受到影响。而沃尔沃中国CEO柯力世表示,沃尔沃易主,将不会影响其现阶段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发展。

  筹划中的沃尔沃新工厂,目前预计最有可能落户北京,天津和成都也成为悬疑对象。昨天,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公开表示,希望吉利能反哺家乡,在台州投产中国版的沃尔沃。在吉利的融资来源中,有地方政府曾助一臂之力,其回报就是沃尔沃国产化项目在当地的落户。

  -记者观察

  不按规则出牌

  缘何获得成功

  有句话被生意人视为圭臬:不熟不做。但李书福完全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从19岁照相“创业”,到如今“蛇吞象”吃下沃尔沃,李书福一路走来,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漠视既有的游戏规则,不按牌理出牌。

  汽车业是拼规模的行业,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没有几十亿上百亿资金,根本就无法玩得动,而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巨头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当然也是受益者),中国的后来者要玩汽车,必须遵循他们制定的这一规则。中国的主流汽车厂商,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在做,从目前来看,做得也不错,大家其乐融融。但问题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并不掌握话语权。这可能就是李书福所说的“抽鸦片”所造成的结果。

  李书福却像一个完全不懂套路的江湖后生,没有多少钱,没有技术,没有品牌,但一头闯进了由少林、武当掌握的江湖,乱拳打死老师傅,让游戏规则制定者无所适从,反而让李书福在汽车行业打出了一片天地。

  当然,李书福不按牌理出牌却能取得目前的成功,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其对产业政策的精准把握和顺势而为;一是其绝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偏执性格和近乎可怕的执行力。如果缺乏前者,李书福不会在牌照还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就敢“先上船后买票”;如果缺乏后者,李书福也不可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敢杀入造车这个被视为民营企业禁地的领域,并最终成就民营造车第一人。

  收购沃尔沃,使得李书福终于有了与汽车巨头平起平坐论道的机会。这对李书福来说,能否借此开创出自己(当然也是中国的)汽车王国,或许会成为其人生的最后一关。李书福能否修成正果,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有了此前的一系列成功做背景,业界对李书福的期许多过担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0292.html

更多阅读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书福:中国汽车无法绕开的名字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86年,李书福以制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开始创业历程,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业并于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业。20多年来,吉利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取得

李书福:从艰难圆梦到买下沃尔沃

     李书福,谈起中国汽车,这怕是怎样都无法绕开的名字:他在没人认为民营企业能造汽车的时候,第一个造出了广受中国市场欢迎的低价汽车;他在没人认为民营企业能获得国家允许进入小轿车生产领域时,第一个获得了生产许可……  但最让

李书福:从欧洲学来了规则

 吉利昨日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 再投9亿美元盘活沃尔沃 “超级四人团队”助吉利拿下沃尔沃   本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在瑞典哥德堡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吉利汽车在倾

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中找到正确方向

2010年1月9日,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在北大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新浪财经独家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中国汽车业发展展望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工业30年的改革开放选了一个好的路

李书福:吉利汽车掉头

  从农民造车、价格狙击手,到逆势海外收购、利润大幅增长,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如其所愿地让吉利汽车“掉了个头”。对此,这位颇富争议的汽车“狂人”颇为自得,甚至毫不讳言地称,这是将会写进中国汽车工业史中的经典案例。   事实上

声明:《李书福:从汽车狂人到汽车大佬》为网友烈性枭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