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冒险家乐园的山寨大王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把企业做到世界第一,过去的深圳企业家中,也有一位有这样的野心,那就是华为的任正非。可现在最具野心的深圳企业家这个位置,无疑要让给王传福了。当他把人海战术和山寨精神带到汽车业的时候,引来一场天下大乱。

  南都周刊记者沈玎

  “过去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现在深圳是冒险家的乐园。”2009年1月17日的上海市人代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上海冒险精神的失落,以及深圳的崛起发出这样的感慨。平安、华为、腾讯、万科……乃至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在奥运会上,能卷起的LED画卷也是出自深圳民企,让世界为之惊叹。

  王传福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个典型的深圳企业家,务实、低调、敢作敢当、善于把握机会。比亚迪的投资方,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访问时,形容王传福是一个“兼具有爱迪生的研发能力和韦尔奇的管理能力的混合体”。

  对此,王传福淡淡地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是否足够努力,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没有付出努力一样是空谈。”

  这位中国首富喜欢穿着夹克衫,把自己掩藏在比亚迪上万名工程师中。他排队吃5元一份的工作餐,住在深圳葵涌镇的两室一厅宿舍。一位比亚迪的员工如此评价自己的老板:“他不需要作秀就有员工视他为楷模,公司上下都能感受到浓烈的王氏风格,他不仅是老板,更是精神领袖。”

  现在即使在比亚迪新车上市这样的重要场合,王传福也是低调得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从他嘴里发出了这样的狂言:“比亚迪汽车要在2015年实现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实现销量世界第一!”

 王传福:冒险家乐园的山寨大王

  过去的深圳企业家中,也有一位有这样的野心,那就是华为的任正非。可现在最具野心的深圳企业家这个位置,无疑要让给王传福了。王传福向外界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工业领袖的指挥棒已经从西方传到东方,而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中心。

  不过,在这位新晋首富的背后—比亚迪对汽车业生态的“破坏”,让人们对这个“山寨大王”争议颇多。

  读书没有把胆子读小

  虽然出生于安徽无为,毕业并就职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但是那两座城市对于王传福来说,还是太按部就班了。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天生有着冒险的基因,应该去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城市。

  26岁那年,王传福被提拔为有色金属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此后不久,院里与内蒙古合资成立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将让他大展拳脚的热土。也是从那时起,深圳涌动的商业气息迅速荡涤了王传福身上“安居乐业”的工薪心理,引燃了他心中对于冒险的激情。

  那是1995年,日本传来“因环境问题将放弃本土镍镉电池生产”的消息。直觉告诉王传福,“全球镍镉电池生产基地将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于是他像个“愣头青”,断然辞去前程光明的公职,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借钱在深圳莲塘创立了比亚迪。

  王传福的所作所为,即使是在崇尚破旧立新的深圳,也近乎是一种天方夜谭。250万启动资金能干什么?连开一家麦当劳都略显寒碜,更不用说去购买动辄上亿的生产线。也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王传福心无旁骛地走上了“半自动化半人工”的诡异道路。谁曾想到,正是这条路将比亚迪的电池业务,以一种难以名状的飞快速度导向成功。

  而王传福的冒险并未就此止步。2002年,他原本已经制定了从手机电池向手机壳等零部件横向发展的战略。但在考察日本的手机壳模具厂时,王传福却像被苹果砸中头的牛顿一样,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万有引力—汽车。

  因为有一家手机壳模具厂居然也在做汽车模具。王传福发现在汽车模具的生产中,除了加工这一道工序以外,其余都能够用手工完成。在他的脑子中,没有太多关于技术可行性的顾虑,他只是简单依据现有的经验认为,“凡是所有与人工有关的,那么中国一定有优势”。

  与手机业务相比,汽车行业的玩家少、门槛高。王传福就像是一个在澳门玩老虎机赚了不少钱的幸运儿,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够资格坐上梭哈的赌桌了。“当我发现比亚迪也有做汽车的市场机会时,我冲上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王传福的这段话,曾经被很多人视为“头脑发热”。

  当时,国内正掀起民企进军汽车业的大潮,而王传福是最不被看好的“赶潮者”之一。曾有汽车业内人士这样评论:“有钱只是拿到了赌场的门票,没准儿还没搞清汽车的游戏规则,手中所握的巨资就已蚀掉了。”

  当时很多基金经理威胁称,“如果执意进入汽车业,我们将抛售比亚迪的股票”。他们认为比亚迪和奥克斯、厦新、波导一样,只不过是希望在这个突然井喷的行业里赚一笔快钱。而王传福早有了做电动汽车的决心,“香港的基金经理们过于‘近视’,只能看到二三年内的事。”在王传福的蓝图里,真正要把电动车作为大众化的产品应该是在三五年以后。

  2003年1月23日,收购秦川汽车的当天,比亚迪股票暴跌21%,两天内市值蒸发27亿港元。一年之后,已生产出“西雅途”轿车的波导宣布撤资,夏新、奥克斯也尾随而出,有记者第一时间打电话到比亚迪,劈头就问:“比亚迪还做汽车吗?”

  如果看到王传福那本已经快被翻烂的《汽车基础知识》,也许他就会明白自己问了一个很多余的问题。“王传福善于抓住机会,但他并不是投机者,一旦认准目标,他会全力以赴,而不是随时准备见风使舵。”深圳商会的陈会长告诉记者。

  虽然当时摩根大通对比亚迪的“批判”也不无道理—“即使比亚迪有意生产电动汽车,也可以与汽车生产商合作,而无需高价收购车厂”。但是如果没有王传福这种堂吉·诃德式的偏执和冒险精神,而是去找一个汽车生产商合作,那么比亚迪也许将错过中国车市最好的时光。

  这株当初执意插下的电动车树苗,在长得枝繁叶茂之前,先结出了意料之外的果实—2009年前11个月,比亚迪汽车的累计销量达386142辆,同比增长137%,增幅高居中国汽车市场第一。“王传福是个读书却没有把胆子读小的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兵这样说。

  无视规则的搅局者

  现在来看比亚迪的成功,纵然当初有“豪赌”的一面,但也有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王传福的价值观中,从来不会对技术“嫌贫爱富”,比起他常被人称道的“没有技术恐惧”,其实他更弥足珍贵的反而是“没有技术偏见”。

  王传福坚信,在制造业中,核心技术没什么大不了,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在世界500强里,除了比尔·盖茨,还有沃尔玛。在创业初期,王传福就创造出了“手工+夹具”的电池制造模式,以此宣告自己对于技术行业“革命”的开始。

  很多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概括王传福的成功,在比亚迪的工厂里,除了人,还是人。这些工人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成本替代了高达几千万元的设备投入,就靠这个,王传福把索尼、三洋打了下去。

  “山寨”,这可能是深圳近两年最为国人所热议的一个话题。“就像是作弊一样”,很多大公司对于深圳的电子产业都有类似的感觉。它们无视既定的大环境,打破垄断者把持的游戏规则,一般的企业没法跟它们玩。

  因为“山寨”,比亚迪常年与富士康、索尼、三洋纠缠于法庭,王传福甚至成立了一个100多人的“知识产权团队”,专门应对这类官司。富士康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曾恶狠狠地表示:“说难听一点,(这个团队)就是专利规避的团队。”

  而一旦说到专利,王传福以他所特有的“研究型老板”的身份,可以理直气壮地嗤之以鼻,“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不过只有5%左右。”在企业家中,从没有人像他这样公然“藐视专利”。

  当王传福把“人海战术”和“山寨精神”带到汽车业的时候,又是一场天下大乱。2007年,F3以7万多元的价格一举击破了很多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当一辆丰田花冠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同一个价值不菲的LV包时,比亚迪推出的F3就如同一个超A货LV。

  在有关比亚迪的报道中,总会提到王传福如何带头把崭新的模板汽车拆成破烂,王传福对此也很坦率,“汽车也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外壳,任何一部车都难免和别人有一些相似的元素。我不会从头开始去创造一部车,我要站在世界比较领先的平台上去做。”

  在王传福之前,几乎每个中国投资者都用同一种思路做汽车:向意大利的设计公司购买设计图纸、到日本的模具厂开模、问阿尔文美驰购买底盘……最后的结果是,造车就像超市采购,企业需要自己动手的只有三件事:想好该生产什么样的车,组装零部件,然后销售出去。

  而王传福却主导了从汽车产品开始,一步步向上游延伸的逆向扩张。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钧告诉记者:“除了玻璃、轮胎和钢板不能自己制造,其他所有零部件都将是‘made in BYD’。”

  在全球制造业分工精细化的背景下,王传福大玩垂直整合,逆势而行,再次表现出了自己蔑视游戏规则的一面。在比亚迪汽车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中,王传福就像一个君王,不必看任何人的眼色。“他的才华让他显得自信,甚至有些自负,而他的自负更多的是表现在他对产业链和对比亚迪的控制欲上。”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王”的控制欲

  从一个草莽英雄开始,王传福的商业生涯一路坦途。在他身上,被人们镀上了太多的金,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随着股神巴菲特的入股和比亚迪股票的飙涨,王传福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在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上称“王”。

  与此同时,王传福的经营性格也越来越像一个“王”—能够拥有和吞并的,就绝不谈合作,这也许并不只是一种巧合。从收购秦川汽车、北京吉驰模具厂到收购宁波中纬……这种对整个产业的控制欲,让他一直对于“垂直整合”情有独钟。

  实际上,在比亚迪内部,王传福也表现得像一个“独裁者”。曾有记者问王传福:“做汽车这样重要的决策是你个人做出的,还是公司领导层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回答:“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俨然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那句名言“朕即国家”的翻版。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王传福曾特地就收购秦川汽车厂一事召开股东大会,象征性地征求创业元老及股东们的意见。“与会者大部分选择了沉默,很多人对此不满。”在这位知情人士看来,对于进入汽车这样一个全新的行业,很多人心里根本没有底,召开股东大会只是一个形式,“不管下面如何反对,这件事终究要按王总的意志走”。

  王传福的独断专行,成就了今天的比亚迪,但那些曾经助力其创造辉煌的东西——比如极度自信、漠视商业规则以及“人海战术”等等,却难以成为比亚迪后续发展的推动力。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股神巴菲特的光芒照耀比亚迪的一年,但是这家以新能源扬名,却没有用新能源赚钱的公司,会不会只是巴菲特的一次歪打正着?

  在《环球企业家》2009年11月的一篇专稿《巴菲特的错误赌注》中就提到:(比亚迪)制造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前路可谓荆棘密布。其中不乏技术上的难题、接受度问题、还有众多同行的攻击猜忌。比亚迪那些过于招摇的公关策略似乎是为了掩饰某种苍白无力感。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2005年,比亚迪试图进入笔记本电池市场,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但因电池一致性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铩羽而归。而汽车电池比笔记本电池更是复杂得多。在“电池大王”、“汽车大王”之后,王传福还能继续再戴上“新能源大王”的王冠吗?没有人能够预见。

  深圳总会有那么多像王传福一样“不可理喻”的创业者,其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因为押中了宝,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而成为一方“诸侯”。成王败寇的背后,也别忘了还有许多成为炮灰的创业者。然而,深圳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因为它崇尚成功,也宽容失败。

  对于深圳,王传福这样说道:“这个年轻的城市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也充满了各种机遇。深圳对于比亚迪甚至我个人来说,都是家的感觉。”

  这几年在深圳的商海历练,已经让王传福改变了太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不禁让人唏嘘。不知道那个当年排行老七的穷人家孩子,那个坐办公室的研究室主任,那个揣着250万“盘缠”闯荡江湖的愣头青,还敢不敢与现在这个“统治”着13万员工的双料首富相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0103.html

更多阅读

首富王传福:巴菲特价值新样本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从去年的103位到今年的中国首富,从60亿元到350亿元的个人财富,王传福在《胡润百富榜》的爬坡时间仅仅是一年。 虽然旗下比亚迪汽车的主打产品F3国内热销,但如果关注王传福的创富路径,必须提到去年搭上王传福

王传福:成就创业的神话

原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26岁时便成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在短短7年时间里,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3.38亿美元的财富;2003年,他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

首富王传福:最重要的生意人之一

在比亚迪员工的眼中,老板王传福是个彻头彻尾的“技术疯子”。虽然头顶着胡润和福布斯两个富豪榜的“首富”光环,但他仍然会把一天中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实验室里。 不过这并不妨碍王传福成为比亚迪的精神领袖,在这个由他一手创立的商业

王传福:首富的另一面

* 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 财富成就:  1. 2009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名)  2.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第1名)  3.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名)  * 公益成就:  2009福

王传福:我的决策有98%以上是正确的

在比亚迪员工的眼中,老板王传福是个彻头彻尾的“技术疯子”。虽然头顶着胡润和福布斯两个富豪榜的“首富”光环,但他仍然会把一天中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实验室里。   不过这并不妨碍王传福成为比亚迪的精神领袖,在这个由他一手创立的

声明:《王传福:冒险家乐园的山寨大王》为网友好好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