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个体工商户群落中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她以平凡艰辛的创业经历、朴素清白的财富积累让社会承认了她独立的人格与地位,承认了她的智慧与才能。
创业的动力始自对贫穷的挑战
和大多数下岗女工一样,丁勤荣从就业14年的平凉地区肉联厂出来之时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感:“当时我无法面对现实,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只好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陷于深深的绝望与痛苦之中,觉得前面已没有路。”
“父母很为我着急,他们不想让我这样消沉下去,再加上那时家里没有钱,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很不容易,连给孩子买袋奶粉都要斟酌再三。作为母亲,我觉得我有义务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丁勤荣坦言,创业之初与其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倒不如说是应付生存挑战使然。
因为“一无所有”,丁勤荣只好从摊本不算大的火锅业开始做起。“揣着借来的两万元钱,心里算是有了点底,我在平凉市解放路临街地段租了两间铺面,聘请了一位四川厨师,就这样当起了火锅店的老板。兄妹们将我的店起名为‘小辣椒’,意在希望我的生意能像辣椒一般红红火火。”
从下岗女工到火锅店老板,这一角色转换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走出这一步有很大风险。因为那时2万元的借款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但是你不去做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丁勤荣无法忘记那些艰辛的日子:“店开起来了,各种麻烦事也接踵而至,因为没有任何经营、管理经验,总会出现一些漏洞。比如有时采购的蔬菜明明足量,却因为后堂管理不严而造成很大浪费;有时帐务上记得很乱,理不清头绪,碰到这些问题时就真不想继续干下去了。”
为了走出经营误区,增加自己打拼的实力,丁勤荣不得不抽出一点时间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每天晚上整理账务,分析店内的经营情况,翻阅大量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常常学习到深夜。直到现在我还坚持这种习惯。”丁勤荣始终认为,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如果你想在这做出些成绩、不流于平庸的话,知识是最根本的。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丁勤荣感到独立创业有很多好处,不但使她发现了以前不曾认知的许多潜能,还让性格内向的她学会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并且学会管理人、财、物。
走过风雨,才见彩虹
小店在丁勤荣的精心呵护下开始了茁壮成长,生意“渐入佳境”。人们记下这里飘散着诱人的火锅味道的同时,也记下了这里还有一个面带真诚的、和气的女老板,于是南来北往的人都来了,一时间,火锅店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繁忙与热闹。
但喜悦并没有在丁勤荣的心中停留太久,面对着“银夫人火锅店”与“金三角火锅店”日益增强实力,丁勤荣有了一种危机感,她不得不用另外一种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小店。
“我觉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与‘路边店’有所不同,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丁勤荣通过对店内经营情况的分析、听取老顾客的意见,决定从经营管理、消费环境、火锅品种、改变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逐渐将火锅店的经营管理推向正规化、规范化。为此丁勤荣不吝钱财,请来专人培训员工,从仪表礼仪到餐饮服务知识等一一进行示范、讲解。
如何用有特色的火锅品种来吸引客人,丁勤荣也没少动一番脑筋。“我想外地可能品种更多,就关上店门去学习,人家不肯教我时,我就软缠硬磨。不过辛苦也没白费,总算学到到了一些风味独特的特色火锅的配料方法。”
2001年5月,有了足够把握的丁勤荣投入资金,在平凉市中心开起了自己的新店,火锅店变成了火锅城,十四个包间风格各异,两个大厅环境优雅,各色火锅应有尽有,营业额直线上升。
“回过头来看我当初的选择,我为自己骄傲。”丁勤荣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成功,终于体会到风雨过后的那抹彩虹才是人生最动人的风景。
用真情回报社会
丁勤荣身上充满着的自信、自强的个性,让每个走近她的人都感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气息。在完成了由“依附”到“自主创业”的“心理历程”之后,丁勤荣觉得自己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感觉。
丁勤荣说:“从1994年至今,我交了约20多万元税款,解决了10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这使我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我觉得能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哪怕是微薄的,都让我由衷地高兴。”丁勤荣做的贡献不止这些,1998年,她参与崆峒区妇联发起的春蕾计划活动,捐助了两名失学儿童,每年都支付两个孩子的学杂费用。
“就做了这么一点事,*和**给了我很多荣誉,什么‘双文明个体户’、‘先进个体纳税户’、‘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一大堆的荣誉,还连任崆峒区第十四届、十五届**代表,这让我觉得都不好意思了。”丁勤荣深知肩上的分量,不仅仅是活出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别的下岗女工走出困境。
她想用她的经历、感悟,告诉那些抱怨命运不公的下岗姐妹们:“遇到困难时,不能只依赖于外力,更主要的是在于自身,要在自身的潜意识里树立起自强不息的信念,学会掌握自己、开发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摆脱困境、获得支持、获得爱情、获得幸福,也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