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又要面临最经典的“拷问”:如何把货更好地卖出去。有的人踌躇满志,可有的人愁眉苦脸。品牌是一样的品牌,货是一样的货,但年终盘点下来,赢利竟有天壤之别,其中的原由自是每个人卖货的境界。
古人形容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也是卖货的境界。 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卖货就是买和卖之间的简单交易动作,满足消费者提出的需求;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卖家知道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如果只是简单卖货,那肯定没出路。按照恒源祥的观点,经营要从卖产品持续向卖品牌、品牌经营和经营品牌迈进,在此过程中还要讲究服务、讲究打造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等,以差异化吸引消费者的选择,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卖货还是归结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甚至超越了消费者的自身,至于满足的方法更是与众不同,让人如沐春风。
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及“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 “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而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所以有人说: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卖货已经不需要刻意的技巧,但总能让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心满意足:对需要产品的人,能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对需要服务的人,能提供最惬意的服务;对需要品牌的人,能提供最深刻的体验,所有的行动都彻底满足消费者需求甚至超出期待,但达到这种从容和自然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则永远无法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