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电商的概念和舆论铺天盖地,上至居庙堂者下至村夫野老谈吐中不整上个流行词就仿佛是来自于石器时代。特别是在传统营销领域的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是营销从业人员都无比的焦虑、抑郁。这个世界变化是不是太快,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要革自己的命,未来行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加上微信圈一些心灵鸡汤、成功大师的马后炮,NOKIA、KODAK、SONY如何如何?在调整中的2014年整体经济环境背景下,焦虑、抑郁氛围弥漫。逻辑思维方法中有个反证法,今天就按照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商去推演下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按照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商,若干年后我们生活工作中能够互联网改造的都改造完成了,人的基本需求吃、穿、用、住、行,能电商化的都电商化了,电商的数据累计机制指导我们买爆款,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将是穿的、用的都差不多,吃的饭店就那几家。满大街跑的人和车都是物流快递人员。整个社会变成了四个大圈,政府监管圈、产业工人圈、物流快递圈、电商圈,其他闲杂圈(类似剃个头、吃个包子的早点铺之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成了,穿着爆款的衣服,吃着爆款的饭菜、用着爆款的手机,行走在只有包子铺、咖啡馆、理发店的街头。怎么描述着都象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这是你要的生活吗?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不想要的生活。那好,既然不是大家想要的生活,营销的过程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过程,以人为本的消费主体需求就决定了我们未来不应该是这样。所以在今天互联网要改变一些,但不是将所有都革命,也无法将所有的革命,平台大佬们的忽悠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吆喝。所以制造商应该客观理性地去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所变有所不变,变者不一定成功,不变者也不一定不成功,一切取决于变者与不变者的在行业内数量。但核心的有一点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这个是永恒不变的。
这些年的互联网思维下,很多的传统营销企业被这O那个2的搞的筋疲力尽,这个世界营销也没有那么复杂,人们的在利他的过程中也在利己,这就是核心。在互联网思维下被平台商忽悠的象潮水般的涌进电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干好电商,同行间杀的浑身是血赤身裸奔,大红大紫的暂时胜利者,也如同龙虾般等待的是大悲之时。在电商的大跃进中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平台商,平台商不断着重复着恶龙的故事,因为他们只是传统商业地产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基因变异。看今天的电商已经和当年的大跃进有惊人的神似。一、当年的大跃进的舆论引导是1958年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随后,在基层的全体干部中,认真学习社论的精神,为全面大跃进,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做好了精神准备。而今天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XX节销售多少正是这些舆论造势,弄的全民焦虑化。二、大跃进提出“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今天的电商平台上在行业内销量没有前三名就没有机会,于是大家拼命抢占资源,当然资源是有限的,鹬蚌相争谁得利很明显。http://china.aihuau.com/三、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今天的电商平台上销售前几名有多少是放卫星自己和平台商应该十分清楚的,平台商也是乐于见到此,一是自己旱涝保收有盈利,而且销售数据大勾引更多的制造商来飞蛾扑火混战,和消费者下单。让制造商、消费者进入全民电商熔炉。历史上的大跃进教训是惨痛的,今天的电商大跃进的惨痛还没有显现,只有身处在漩涡中的光鲜电商企业隐约感觉到一丝寒意,电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母猪都能上树的年代已经过去。该冷静的看待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商,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营销的本质不会改变,制造出好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制造业的价值链条无不是在利他的过程中满足利己,破环了这个价值链是走不远的,或者把这个链条变成了橄榄球形,中间的是电商平台巨大的价值体这也是不健康的,制造端、消费端虚弱最终大家都不玩了。
在互联网思维下,无论是制造商和平台商似乎要多一些冷静,特别是制造商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自己的品牌,电商其实质是营销渠道的和信息沟通的管道而已,只是比以前的互动速度快了一些,如果电商真彻底革了传统营销的命,对电商来说那也不是好事,消费者也是从业者,失业了消费也没了,那就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了。最终在各类成本(如税收)的叠加下,电商将成为营销中的渠道与品牌沟通的一部分。制造业应理性看待电商免去冲动的惩罚,专心不变做好产品,认真塑造品牌,每天早晨太阳还是要从东边升起来一样,因为营销的本质并没有改变。